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760.“四十昼又四十夜”表示它持续的时间,这在前面(7:4,730节)已经说明。如前所述,“四十”表示试探持续的整个时间,无论长短,事实上还表示涉及意愿事物的严厉试探。因为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快乐,通过爱自己、爱世界,因而通过欲望,即这些爱的相关活动,人才为自己获得这种生命。因此,他的全部生命只在于诸如此类的事物。这种生命与天堂的生命格格不入,因为没有人既爱世俗事物,同时又爱天堂事物。爱世俗事物是向下看,爱天堂事物是向上看。人更不能既爱自己,同时又爱邻舍,尤其不能既爱自己,同时又爱主。凡爱自己的,都恨恶所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因此,凡爱自己的,都距离天堂的爱和仁极其遥远,而天堂的爱和仁在于爱邻胜己、爱主高于一切。由此明显可知,世人的生活距离天堂的生活何等遥远。正因如此,主才通过试探使他重生,叫他转变方向,好适应天堂的生活。这就是为何这种试探是严厉的。事实上,它冲撞、攻击、破碎并改变一个人的本质生命,这也是为何它被描述为“大深渊的所有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水闸也打开了”。
8094.“虽然那里近”表虽然它首先出现。这从“近”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分离之信时,“近”是指它首先出现。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当如何理解关于分离之信或唯信首先出现这个观点。生活的邪恶伴随着它自己的虚假,这虚假就隐藏在陷入生活邪恶的人里面,有时他意识不到虚假在他里面;不过,一旦他思想教会的真理,尤其当他思想得救时,这虚假就会出现,并清楚显明自己;他若不能否认真理本身,就是真理的一般方面,就会以适合自己邪恶的方式来解释它,从而歪曲它。因此,当他思想信和仁,也就是教会和得救的两个必不可缺的要素时,信立刻出现,但仁不会,因为仁反对生活的邪恶。结果,他也将仁抛到一边,只选择信。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是“近”的,但信之良善不近;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许多虚假和错误的观点都是从这个错误和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接踵而来的,如:善行丝毫无助于得救;人的生活死后不会跟随他;那时人唯独凭恩典通过信得救,无论他在世上过着怎样的生活;最坏的罪犯也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凭信得救;邪恶能在一瞬间被抹除。这些和其它类似观念就是进入人的思维,并通过这虚假的起点或原则所确立的观念;它们以一个连续的链条从它延伸。但是,如果仁和生活是起点或第一个原则,那么看待这些观念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