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7622.这一切结束后,我周围全神贯注地注视这鸟及其一系列变化的灵人们开始彼此谈论它,并且谈了很长时间。他们觉得这种景象必表示某种天上的事物。他们知道,火焰表示属天之爱及其情感;它贴在上面的手表示生命及其能力;颜色的变化表示在智慧和聪明方面的生命变化。他们知道,这鸟具有同样的含义,不同之处在于:火焰表示属天之爱和这爱的方方面面;而鸟表示属灵之爱和这爱的方方面面;属天之爱就是对主之爱,属灵之爱是相爱和对邻之仁。他们也知道,这鸟在颜色,同时在生命上的变化,直到变得像石头,表示属灵生命在聪明方面的连续变化。他们还知道,从下面上来,通过腰部到了胸部的灵人完全确信:他们在主里面,由此确信他们所行的一切,即便是恶毒的犯罪行为,也都是照主的旨意而行的。然而,他们无法由此知道这种景象指的是谁。最终他们从天上获知,原来指的是火星居民;贴在手上的火焰表示他们的属天之爱,这爱仍存在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里面;颜色的一系列变化表示他们的智慧和聪明;起初,也就是当颜色美丽,充满生命之时的鸟,表示他们的属灵之爱;但变得像石头、缺乏生气,然后变成黑色的鸟,表示那些远离爱之良善,陷入邪恶,然而仍相信他们在主里面的居民。关于这些居民的性质及其生命状态,还有更多的事已向我披露并展示,我将在下一章末尾讲述它们。
?
15.天堂存在两种不同的爱,即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对主之爱在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对邻之爱在第二层或中间层天堂。它们都从主发出,都构成天堂。在天堂,这两种爱如何不同,又如何联结,可见于清晰的光中,但在尘世显得很模糊。在天堂,爱主并非表示爱祂这个人,而表示爱来自祂的良善;爱良善就是出于爱意愿并践行良善;而爱邻并非表示爱同伴这个人,而表示爱来自圣言的真理;爱真理就是意愿并践行真理。由此清楚可知,这两种爱如良善与真理那样有一个区别,也如良善与真理那样结合。然而,人几乎不理解这些事,除非他知道何为爱,何为良善,何为邻舍。
注:爱主爱邻就是照主的诫命生活(10143, 10153, 10310, 10578, 10648节)。爱邻不是爱这个人,而是爱他里面使得他是什么样的人所依据的东西,也就是他的真理和良善(5028, 10336节)。那些爱这个人,而非他里面使得他是什么样的人所依据的东西之人,既爱良善,同样爱邪恶(3820节)。仁爱就是意愿真理,并因为真理而拥有对真理的情感(3876, 3877节)。对邻之仁就是在一切工作和职能中践行良善、公义和公正(8120-8122节)。
10143.“作常献的燔祭”表总体上的一切神性敬拜。这从“燔祭”和“常”的含义清楚可知:“燔祭”是指神性敬拜,如下文所述;“常”(经上或译为不断、常常)是指一切和在一切里面(参看10133节),因此,“常献的燔祭”表示总体上的一切神性敬拜。当理解为构成燔祭、表示纯真之良善的羔羊时,这也表示在一切敬拜里面;因为系真敬拜的一切敬拜必源于信之真理和爱之良善,一切爱之良善和由此而来的一切信之真理里面必存在纯真之良善(10133节)。这就是“常献的燔祭”也表示在一切敬拜里面的原因。
“燔祭”之所以表示神性敬拜,是因为燔祭和祭牲是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当中代表性敬拜的主要特征,所有事物都与它们的首要特征有关,并因它而得其名。这个民族当中的敬拜的首要特征在于祭牲和燔祭,所以它们表示总体上敬拜的一切(参看922, 1343, 2180, 6905, 8680, 8936, 10042节)。
不过,必须简要说明祭牲和燔祭所表示的神性敬拜是什么。祭牲和燔祭尤表从邪恶和虚假中的洁净,同时良善和真理的植入,以及这二者的结合,因而是指重生(参看10022, 10053, 10057节)。这些事已经完成的人就处于真正的敬拜,因为从邪恶和虚假中洁净就在于停止、避开并厌恶邪恶;良善和真理的植入则在于思考并意愿何为良善、何为真理,在于言说并实行它们;这二者的结合在于过一种由它们所构成的生活。因为当与人同住的良善和真理结合在一起时,他就拥有一个新的意愿,一个新的理解力,从而拥有一个新生命。当一个人是这样时,神性敬拜就存在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因为此人在每一个点或每一件事上都关注神性,崇敬并热爱它,由此而敬拜它。
这是对神的真正敬拜,这一事实对那些认为一切敬拜在于崇拜和祷告行为,因而在于诸如属于嘴口和思维的那类事物,不在于诸如属于从仁之良善和信之良善所流出的行为的那类事物之人来说,是未知的。而真相却是,主在一个献上崇拜和祷告的人里面只关注他的心,也就是说,只关注就爱和由此而来的信而言,他的内层。因此,如果崇拜和祷告没有这二者在自己里面,他们就没有灵魂和生命在自己里面,而是徒有其表,就像奉承者和伪装者那样;众所周知,即便在世上,奉承者和伪装者也不讨任何智者的喜悦。
简言之,照主的诫命行事是构成对祂的真正敬拜,事实上构成真正的爱和真正的信,凡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人都能看出来。因为对一个爱别人、信别人的人来说,再没有比意愿和实行别人所意愿和思想的事更令人愉快的了,因为他唯一的渴望就是知道别人的意愿和思维,因而知道讨他喜悦的事。而对一个没有这种爱和信的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对神的爱也是这种情况,如主在约翰福音中所教导的:
有了我的诫命又遵守的,那人是爱我的;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话。(约翰福音14:21, 24)
又:
你们若遵守我的诫命,就住在我的爱里;你们要彼此相爱,这就是我的诫命。(约翰福音15:10, 12)
没有这种内在的外在敬拜不是敬拜,这一事实也由耶利米书中关于燔祭和祭牲或祭物的论述来表示:燔祭和祭物的事我并没有向你们列祖提说;我只吩咐他们这一件事,说,你们当听从我的响声,我就作你们的神。(耶利米书7:21-23)
何西阿书: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物;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何西阿书6:6)
弥迦书:
难道我要带着燔祭来到耶和华面前?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绵羊?祂已指示你何为善,耶和华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谦卑自己,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6-8)
撒母耳记上:
耶和华喜悦燔祭和祭物吗?看哪,听命比祭物好;顺从比公绵羊的脂肪好。(撒母耳记上15:22)
对主的敬拜首先在于一种仁爱的生活,并不在于没有仁爱生活的一种虔诚的宗教生活(参看8252-8257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