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776.“一切飞鸟,各从其类”表示一切属灵真理,“飞行物”表示属世真理,“带翅膀的物”表示感官真理。这从前面(如40节)关于鸟的阐述和说明清楚可知。上古之人将人的思维比作飞鸟,因为相对于意愿的事物,思维好比飞鸟。由于此处提到飞鸟、飞行物和带翅膀的物,并且它们就像人里面理解力的概念、理性概念和感官印象那样接踵而来,所以为防止任何人怀疑它们表示这些事物,我从圣言引用一些经文加以证实,从中可以明显看出,“牲畜”表示诸如所说过的那类事物。
诗篇:
你让祂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羊群和一切牛群,以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都服在祂的脚下。(诗篇8:6-8)
这论及主,经上以这种方式描述祂管理人和属于人的东西。否则,什么叫“管理兽和鸟”呢?又:
果树和一切香柏树,野兽和一切牲畜、爬行物和飞鸟或带翅膀的飞行物,愿他们都赞美耶和华的名。(诗篇148:9-10, 13)
“果树”是指属天人,“香柏树”是指属灵人,“野兽”、“牲畜”和“爬行物”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是指他们的各种良善;“飞行物或飞鸟”是指他们的真理,他们出于这些真理能“赞美耶和华的名”。野兽、牲畜、爬行物和飞鸟或飞行物决不能这样做。在世俗的著作中,这类事物可以作为夸张的说法,但在主的圣言中,它们决不是夸张,而是象征或代表更深层的事物。
以西结书:
海中的鱼、天空的鸟、田野的野兽,和爬在地上的一切爬行物,并地面上的众人,都要在我面前战栗。(以西结书38:20)
此处“兽”和“鸟”表示这类事物,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如果鱼、鸟和兽要战栗,那么这如何算是耶和华的荣耀呢?如果它们不包含神圣事物在里面,谁会认为这些说法是神圣的?耶利米书:
我观看,看哪,无人; 空中的飞鸟也都逃掉。(耶利米书4:25)
这表示一切良善和真理;“人”在此也表示爱之良善。同一先知书:
它们都已荒废,以致无人经过,人也听不见牲畜的叫声;从空中的飞鸟到走兽都逃散了,它们都绝迹了。(耶利米书9:10)
这同样表示对一切真理和良善的背离,或说它们都离开了。
又:
这地悲哀,一切田野的青草枯干要到几时呢?因住在其中之人的邪恶,牲畜和飞鸟都灭绝了,因为他们说,祂看不见我们的末日或结局。(耶利米书12:4)
此处“牲畜”表示良善,“飞鸟”表示真理,它们都消亡了。西番雅书:
我必毁灭人和牲畜,我必毁灭空中的鸟、海里的鱼,以及绊脚石和恶人;我必将人从地面上剪除。(西番雅书1:3)
此处“人和牲畜”表示属于爱及其良善的事物,“空中的鸟、海里的鱼”表示属于理解力,因而属于真理的事物。这些被称为“绊脚石”,是因为对恶人来说,成为绊脚石的,正是良善和真理,而不是牲畜和鸟;它们也明显论及人。诗篇:
耶和华的树,就是祂所栽种的黎巴嫩香柏树,都得到了充分的灌溉。飞行物在其中筑巢。(诗篇104:16-17)
“耶和华的树”和“黎巴嫩的香柏树”表示属灵人,“飞行物”表示他的理性真理或属世真理,它们好比“巢”。
此外,“飞鸟要在枝子上筑巢”表示真理,这也是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如在以西结书:
我要把它栽种在以色列的高山上,它要长出枝子,结出果子,成为佳美的香柏树,各翅膀的一切鸟儿或各种的一切飞行物都要住在它下面;它们要住在其枝子的荫下。(以西结书17:23)
这表示外邦人当中的教会,它是属灵的,是“佳美的香柏树”;“各翅膀的鸟儿”表示各种真理。同一先知书:
空中所有的飞鸟都在它的枝子上搭窝,田野所有的野兽都在它的枝条下生产,所有大民族都在它的荫下居住。(以西结书31:6)
这论及亚述,也就是属灵教会,该教会被称为“香柏树”;“空中的飞鸟”表示它的真理,“走兽”表示它的良善。
但以理书:
它的枝子华美,果子甚多,可作其上众生的食物。田野的走兽在它之下得到荫影,空中的飞鸟或飞行物住在它的枝子上。(但以理书4:12, 21)
此处“走兽”表示良善,“空中的飞行物或飞鸟”表示真理。谁都能清楚看出这一点,否则,说飞鸟和走兽住在那里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同样适用于主所说的话:
神的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园子里,它就生长起来,成了一棵大树,连空中的飞鸟都住在它的枝上。(路加福音13:19; 马太福音13:31, 32; 马可福音4:31, 32)
2144.“在幔利橡树那里”表示感知的品质,这从“橡树”和“幔利”的代表和含义清楚可知。至于“橡树”一般代表和表示什么,这在第一卷已经说明(1442-1443节);“幔利橡树”具体代表和表示什么(1616节),即感知,但却是来自记忆知识和源于记忆知识的第一理性的一种人性的感知。
如今,人们完全不知道何为感知,因为现在没有人拥有像古人,尤其像上古之人那样的感知;因为古人和上古之人出于感知知道一件事是不是善的,由此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有一种流注从主经由天堂进入他们的理性,当他们思想神圣事物时,就从该流注立刻感知到一件事是不是这样。后来,当人开始不再心存天堂观念,只心存世俗和肉体观念,并且良心取代了感知时,这种感知就在他身上消失了;良心也是一种感知,因为违背或照着良心行事无非是从良心感知一件事是不是这样,或是否要这样做。
但良心的感知不是来自所流入的良善,而是来自真理;这真理自人们童年初期就照着他们敬拜的神圣而被植入心智的理性部分,后来又得到确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相信唯独这真理是良善。因此,良心是一种感知,但它来自这种真理;当主将仁爱和纯真注入该真理时,这良心的良善就出现了。从这几点考虑可以看出何为感知。然而,感知与良心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关于感知的阐述,可参看第一卷,104, 125, 371, 483, 495, 503, 521, 536, 597, 607, 784, 865, 895, 1121, 1616节;关于灵人和天使的感知,参看202-203, 1008, 1383-1384, 1390-1392, 1394, 1397, 1504节; 学者不知道何为感知,参看1387节)。
至于主,当祂活在世上时,祂所有的思维都来自神性感知,因为唯独祂是一位神性和属天的人;事实上,祂是耶和华自己存在于其中的那独一无二者,祂的感知就来自耶和华(对此,也可参看第一卷1616, 1791节)。随着祂越来越接近与耶和华的合一,祂的感知越来越内在。这时,就是此处祂的感知的性质从第一卷关于幔利橡树的阐述(1616节)清楚可知;下文则描述了当祂感知到本章所包含的事物时,它是何性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