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7779

7779.“从坐宝座

7779.“从坐宝座的法老的长子”表占据首位的信之被歪曲的真理。这从“长子”和“宝座”的含义,以及“法老”的代表清楚可知:“长子”(或头生的)是指信(参看352, 2435, 6344, 7035节);“法老”是指总体上败坏教会真理的记忆知识(6015, 6651, 6679, 6683, 6692节),因此,“法老的长子”是指由这类真理构成的信,也就是由信之被歪曲的真理构成的信;“宝座”是指真理的统治,在反面意义上是指虚假的统治(参看5313节)。“坐宝座的法老的长子”表示占据首位的信之被歪曲的真理,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经上说“直到磨坊后的婢女的长子”,以此表示占据末位的信之被歪曲的真理;此外,王的儿子表示首先到来之物,因为王是头。
  占据首位的被歪曲的真理是被视为基本真理的真理,如这样:信拯救人,无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它在人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能拯救他;这时,他就从罪中洁净了;因此,这些罪在一瞬间就被抹除了,就像手上的污垢被水洗干净一样。这些被歪曲的真理坚持认为无仁之信也存在,就人的救恩而言,他过着哪种生活无关紧要;还认为一个成为魔鬼的人能在一瞬间变成神的一位天使。这类观点和其它类似观点就是占据首位的被歪曲的真理;直接从它们衍生出来的观点是占据第二位的;远远地从它们衍生出来的观点是占据末位的。因为每个真理都有大量且处于一个长长系列的衍生物,其中有些衍生物直接进入,有些间接进入;仅仅触及的衍生物在最边缘。
  这类观点和其它类似观点就是信之被歪曲的真理,这是很明显的。凡正确思考的人,谁不知道使得一个人成为属灵的,是信之生命,而不是信,除非这信已经融入他的生命?人的生命就是他的爱,凡他所爱的,他都意愿并盘算;凡他所意愿并盘算的,他都会行出来,这才是人的存在或本质,而不是他所知道并思考,但不意愿的。人的这种存在或本质绝无可能通过思想调解和救恩,只能通过新生而变成另一种不同的存在或本质;而新生的实现要历经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因为他必须成孕、出生、重新长大成人;而这一切是通过意愿和行动,而非思考和言说实现的。
  之所以说这些事,是因为“法老的长子”和“埃及人的长子”表示与仁分离之信;前面已说明,与仁分离之信并非信,而是关于构成信的那类事物的记忆知识。埃及人的长子之所以代表这种信,是因为埃及人比构成大洪水时代之后的代表性教会的其他所有人都更精通有关教会宗教仪式的知识(参看4749, 4964, 4966, 6004节)。那时,所有仪式都是天堂属灵事物的代表。埃及人比其他人掌握更多关于这些事物的知识;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开始只爱知识。现在他们开始照当今的方式认为教会完全在于知道与教会有关的那类事物,而不再是仁爱的生活。他们就这样颠倒了教会的整个秩序,一旦这种秩序被颠倒,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就不可避免地被歪曲。因为违背神性秩序应用的真理(如当真理用于邪恶时的情形,或在埃及人当中用于巫术的情形)对他们来说,不再是真理,而是从它们所用于的邪恶那里获得了虚假的性质。
  通过埃及人当中的牛犊崇拜说明这一点。他们知道牛犊代表什么,即代表仁之良善。只要他们知道并思考这一点,那么当他们看见牛犊时,或当他们在诸如古人所办的那种仁爱筵席上预备牛犊时,或后来当牛犊被用于祭祀时,他们便以一种理智的方式进行思考,同时与天上的天使在一起,因为对天使来说,牛犊就是仁之良善。但当他们开始铸造金牛犊,把它们放在神殿中并崇拜它们时,他们以一种疯狂的方式进行思考,同时与地狱在一起。他们以这种方式将一个真实的代表变成了一个虚假的代表。
  

属天的奥秘 #6396

6396.“但”表那

6396.“但”表那些处于真理,但尚未处于良善的人。这从“但”的代表清楚可知,“但”是指生活的良善(参看3921, 3923节),不过在此是指那些拥有由真理,还未由良善所生的某种生活良善之人。因为对于正被主重生的人来说,情况是这样:他先处于真理,但未处于由这真理所生的任何生活良善;接着,他处于由真理,尚未由良善所生的生活良善;此后,一旦重生,他便处于由良善所生的生活良善;在这个阶段,他出于良善洞察真理,并使他里面的真理增多;这些是重生的程度。“但”表示那些处于由真理,尚未由良善所生的生活良善之人。与他们同在的良善仍深藏于真理,赋予他们对真理的情感,促使他们照真理生活。这种人在主的国度,但由于他们行善并非出于良善,而是出于真理;也就是说,不是出于一种新的意愿,而是出于理解力,因而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顺服,因为他们被吩咐如此行,因此,在主的国度,他们就在那些住第一层或最低层天堂的人当中。他们就是“但”所代表的人,因为就以色列所作预言的内义而言,他的十二个儿子总体上描述了所有在主国度之人的本质。
  “但”所表示的人之所以住在最低层天堂,或说主国度的最低层,是因为他们处于真理,尚未处于良善;这一点由当众支派分迦南地为业时,但的阄落在最后(约书亚记19:40-48),以及那时他们的地业在那地最远的部分(士师记18章)来代表。因为阄是在耶和华面前拈的(约书亚记18:6),因此照着各支派的代表而给各支派拈出。迦南地代表主的国度(参看1607, 3038, 3481, 3686, 3705, 4447, 4454节),因此它的一切疆界都是代表(1607, 1866, 4116节),故那地最远的部分代表主国度的最低级部分(4240节)。因此,“但”代表那些最低级部分的居民;因为真理在与良善结合之前,住在该国度的最低层。不过,真理若完全与良善分离,就不会住在主国度的任何疆界之内,而是住在外面了。
  但的地业是迦南地最外围的部分,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每当经上描述那地的全境时,都会说“从别是巴直到但”(撒母耳记下3:10; 17:11; 24:15;列王纪上4:25)。在这些经文中,“别是巴”表示那地的至内在部分,因为在耶路撒冷和锡安成为那地的至内在部分之前,别是巴是亚伯拉罕和以撒所生活的地方。
  那些处于真理,尚未处于良善之人的本质还由窥探他们可居之地的但人(士师记18章)来代表;他们将利未人从米迦家里引走,拿走他的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这些物品表示那些处于真理,尚未处于良善之人的敬拜。因为这些人崇拜外在之物,无视内在之物。事实上,除了处于良善的人外,没有人能察觉内在之物。这就是此处但人所代表的,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圣言中的一切历史,无论摩西五经中的,还是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和列王纪中的,都是主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的代表;士师记中关于但人的这个故事也是如此。至于进一步涉及那些处于真理,尚未处于良善之人本质的内容,接下来关于但所说的那些话的内义描述了他们的本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