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7870.“那夜”表他们邪恶的状态。这从“夜”的含义清楚可知,“夜”是指当只有邪恶和虚假外什么也没有之时的状态。因为“夜”是“昼”的对立面,“幽暗”是“光明”的对立面,“昼”和“光明”表示真理和良善掌权的状态。因此,“夜”也表示教会的最后阶段;事实上,那时由于没有信或仁,掌权的是虚假和邪恶(参看2353, 6000节)。“夜”也表示完全的荒凉(7776节),以及诅咒(7851节)。由此明显可知,那些在地狱里的人的状态被称为“夜”。倒不是说夜间的黑暗笼罩他们,因为他能看见彼此。但由于存在于天堂中的真理和良善的状态被称为“昼”,所以虚假和邪恶的状态被称为“夜”。此外,当有一丝天堂之光流入时,地狱就有幽暗存在;因为这时,他们用来看见的光化为乌有,变成幽暗。
诚然,他们用来看见的光之源头是从主经由天堂而来的光,因为来世没有来自任何其它源头的光。但在地狱里的人当中,来自主的光通过理解真理的能力进入。能使他们理解的这种能力仍与他们同在,正如它与每个人同在一样,无论他们多么深深陷入邪恶和虚假之中。但当天堂之光从这种能力进入他们的意愿(他们的意愿就是不想去理解),并从这种意愿进入与他们同在的邪恶和虚假时,对他们来说,天堂之光就转化为类似炭火所发出的那种光。如前所述,当天堂之光流入时,这光就因天堂之光而转化为完全的幽暗。地狱就有这种如同炭火所发出的那种光(参看1528, 3340, 4418, 4531节);当天堂之光出现时,这光就转化为幽暗(1783, 3412, 4533, 5057, 5058, 6000节)。由此可见,在来世,各人拥有哪种光取决于他的理解力是在源于良善的真理上接受指教,还是在由邪恶所生的虚假上接受指教。
37.水星灵因具有丰富的知识而颇感自豪。这使得他们以为,他们知道得太多了,以至于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了。但我们地球灵告诉他们说,他们知道得并不多,而是很少;相对来说,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无限的。他们说,他们所知道的相对于他们所不知道的,就像大洋里的水相对于微小源泉里的水。他们说,通向智慧的第一步就是知道、承认并发觉一个人所知道的与他所不知道的相比如此之少,以至于几乎什么也不是。为向他们证明这是事实,一位天使灵蒙允许与他们交谈,告诉水星灵他们所知道和所不知道的一般术语,声称还有无限事物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并且他们甚至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些一般事物。他以天使的观念说话,比他们说起话来容易得多;令他们惊愕不已的是,他能发现他们所知道的和所不知道的。后来,我看到另一位天使与他们交谈;他出现在右上方某个高度,来自我们地球。他列举了一长串他们所不知道的事,然后又通过状态的改变与他们交谈,他们声称他们不明白这种状态的改变。于是,他告诉他们,状态的每一个改变都包含无限事物,一个改变的每一个最小细节也是如此。听到这些事,他们之前因自己的知识而如此骄傲,于是开始谦卑下来。他们的谦卑表现为他们的书卷下沉;因为那时,他们的群体表现为书卷的形式,就在前面朝左一段距离处,在肚脐之下那个区域的层面。这书卷看似中间被挖空,两边被抬高。我还发现它里面有某种来回运动,他们被告知这一切的含义,也就是说,表示他们在谦卑状态下所思考的东西,而出现在两边高起之处的人则还没有谦卑下来。我看见这书卷被分开,那些没有谦卑下来的人被押回他们自己的星球,而剩下的留在原处。
4424.上面所引用主的话所包含的内容在内义上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因为主在此用的是比方,而非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仅阐述最后一节经文的含义,即:“主人要铲除他,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分。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主人要铲除他”表示脱离并除去良善与真理,因为如教会中人那样知道良善与真理,然而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在被除去这些知识后,可以说被“铲除了”。因为在来世,良善与真理的知识会从他们那里被分离出去,他们便被限制在邪恶,以及由此产生的虚假当中。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他们既通过其良善和真理的知识与天堂产生联系,又通过邪恶和由此产生的虚假与地狱产生联系,从而悬在这两者之间;还为了防止他们亵渎良善与真理,因为当良善与真理和虚假与邪恶混在一起时,亵渎的事就会发生。主向那把一千银子藏在地里的人所说的话也表示这个意思:
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25:28, 29)
主在别处(马太福音13:12;马可福音4:25;路加福音8:18)所说的话也具有同样的含义。
“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分”表示他与那些表面上知道教义方面的真理和生活方面的良善,但内心里却根本不信真理,也不渴慕良善的人,也就是“假冒为善的人”同命运,也就是“同分”。像这样的人就被“铲除”。因此,当外在事物从这些人那里被夺去时,如发生在来世所有人身上的情形,他们便显出他们内在的样子,即丧失信与仁。然而,他们却假装拥有这些,以便赢得别人的注意,获取地位和名利。在被毁的教会中,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因为他们拥有外在事物,却没有内在事物。因此,这些人的内层被前面(4423节)所描述的洪水吞没。
“哀哭切齿”表示恶人在来世的状态,“哀哭”表示他们在邪恶方面的状态,“切齿”表示他们在虚假方面的状态。因为在圣言中,“牙齿”表示属低级的属世事物,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它们的虚假。“牙齿”还与这些事物相对应,因此“切齿”是指虚假与真理的碰撞。完全陷入属世事物,并被感官幻觉所产生的观念主宰,并且除了由此所看到的东西外,什么也不信的人可以说就在“切齿”之地;在来世,他们在基于自己的幻觉对信之真理下结论时,觉得自己就在那里。这种人就充斥良善与真理被毁的教会。别处的“切齿”所表相同,如马太福音:
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马太福音8:12)
“本国的子民”是指那些在被毁的教会里面的人;“黑暗”表示虚假(4418节),因为他们被上述乌云笼罩时,便处在黑暗中;“切齿”表示虚假与真理在那里碰撞。同样的事也出现在别处(如马太福音13:42, 50;22:13;25:30;路加福音13:28)。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