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078.“凡驴中打开子宫的,你要用羊群中的一只赎回”表归于主的,必不是纯属世之信,而是存在于它里面的纯真之真理。这从“打开”、“驴”、“赎回”和“羊群中的一只”的含义清楚可知。“打开”是指从一个重生之人那里首先生出的,也就是头生的,因而是指信;前面早已说明,“头生的”表示信。“驴”是指属世层,“驴”表示记忆知识(5492, 5741节),也表示服务或顺服(5958, 6389节),因而还表示属世层,因为记忆知识属于属世层,相对于属灵层,属世层是服务或顺服的;因此“驴中打开子宫的”在此表示纯粹属世之信,如下文所述。“赎回”是指给予某种其它事物来代替;“赎回”具有这种含义,这一点从这些话,即“你不要将驴中打开子宫的归给耶和华,而要用羊群中的一只赎回”所包含的全部信息清楚看出来。
刚才(8074节)已说明,“归给耶和华”表示归于主,和“分别为圣”并“献为祭”一样;因此,“不要归给耶和华,而要赎回”表示不归于,而是给予某种其它事物来代替。“羊群中的一只”是指纯真之良善。“羊群中的一只”之所以表示纯真之良善,是因为“羊群中的一只”表示一只羔羊或一只小山羊,这些表示纯真(3519, 3994, 7840节),在此表示纯真之真理,因经上没有说“一只羔羊”或“一只小山羊”,而是说“羊群中的一只”。由此明显可知,“凡驴中打开子宫的,你要用羊群中的一只赎回”表示归于主的,必不是纯属世之信,而是存在于它里面的纯真之真理。
纯属世之信是通过一种外在途径,而非一种内在途径而逐渐灌输的信。其中一种就是感官之信,这信完全依赖感官,就在于人信某事是这样的,是因为眼睛看见了,手摸到了。主对多马说话时就提到了这种信:
多马,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翰福音20:29)
另一种是神迹之信,这信在于人唯独由于神迹而信某事是这样的,关于这种信,可参看前文(7290节)。还有一种是权威之信,这信在于人信某事是这样的,是因为他所信靠的另一人说过这事。
但属灵之信是通过一种内在途径,同时通过一种外在途径而逐渐被灌输的。经由内在途径的灌输产生信仰,同时经由外在途径灌输的东西则用来证实它。信的属灵要素是仁之情感,由此是为了良善的功用,或真正的服务而对真理的一种情感。这些使得信成为属灵的。当人阅读圣言,同时从主接受启示时,信便经由内在途径逐渐被灌输。这种启示照着情感的品质,也就是照着在认识真理中所着眼的目的而被赐予他。
由此可见何为纯属世之信,这信因不是属灵的,故不可能被归于主,也就是说,不可能有来自主的承认或信仰。因为主经由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而流入;信是一种内在情感(参看8034节)。能存在于这纯属世之信中,并能被主认可的纯真之真理就是一个人出于纯真信以为真的任何事物。由此可见当如何理解归于主的,必不是纯属世之信,而是存在于它里面的纯真之真理。
39.我曾看到我们地球灵与水星灵在一起,并听见他们交谈。除了其它事情外,我们地球灵还问他们信的是谁。他们回答说,他们信神;但当进一步询问他们所信的神时,他们就不愿说了,因为他们的习惯是不直接回答问题。然后,水星灵反过来问我们地球灵信的是谁,他们说,他们信主神。这时,水星灵说,他们发觉他们(即我们地球灵)不信任何神,并且习惯嘴上说信,其实并不信。水星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为他们不断运用这洞察力去探究别人所知道的。我们地球灵属于那些在世时照教会的教导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在来世,那些没有照自己的信仰生活之人就会丧失信仰,因为信仰没有成为这个人的一部分。一听到这话,我们地球灵都沉默了,因为他们凭那时所赋予他们的觉知承认事实的确如此。那些出于教义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根本没有信仰(AC 3865, 7766, 7778, 7790, 7950, 8094)。他们的内在反对信之真理,尽管他们在世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AC 7790, 7950)。
星空中的第六颗星球-续
10808.当时与我交谈的灵人来自他们星球的北部。之后我被带到来自西部的灵人那里。他们也想查明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立刻开始说,我里面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他们以为这样说就会阻止我接近。我发觉这是他们对所有新来者说的第一句话。但我被引导回答说,我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他们里面同样除了邪恶外什么也没有。由于每个人都生在恶中,因而凡来自世人、灵人和天使,也就是来自自己或自我之物无非是邪恶;因为凡与一个人同住的良善都来自主。他们由此意识到,我掌握真理;于是,他们允许我与他们交谈。然后,他们向我展示了他们对存在于人里面的邪恶和从主所获得的良善如何分开的概念。他们将一个放在另一个旁边,几乎接触,但仍是分开的。然而,它们似乎以一种无法描述的方式被联络在一起,好叫良善能引导邪恶并遏制它,不让它随心所欲地行动;良善就这样将邪恶折向良善所渴望的东西,而邪恶却没有意识这一点。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现良善对邪恶的掌控,同时表现邪恶被良善引向良善,因而引向主所在的自由状态;事实上,他们从对良善的观念获得对主的观念,因为良善来自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