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337.“亚伦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暗,手里拿着鼓”表出于信之良善将荣耀归于主。这从“米利暗”的代表,以及“女先知”和“手里拿着鼓”的含义清楚可知。“米利暗”是指信之良善,因为“摩西”代表直接从主发出的信之真理,因而代表内在真理;而“亚伦”代表间接从主发出的信之真理,因而代表外在真理(参看7009, 7089, 7382节);所以“米利暗”是指间接从主发出的信之良善;因为当男人代表真理时,他们的女人便代表良善(6014节)。由于米利暗和妇女代表外在良善,故经上补充说“亚伦的姐姐”,而不是说“摩西的姐姐”;此外,良善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就姊妹弟兄的关系(3160节)。不过,要知道,当论述属灵教会时,女人代表良善,男人代表真理;而当论述属天教会时,女人代表真理,男人代表良善(4823节)。“女先知”是指施行教导的人(2534, 7269节),在此是指赞美主的人,或也可说,出于信之良善将荣耀归于祂的人,因为她像摩西和以色列的男人那样向耶和华歌唱;“歌唱”表示将荣耀归于8261, 8263, 8267节)。“手里拿着鼓”是指出于信之良善将荣耀归于,因为“鼓”论及属灵良善,或也可说,论及信之良善(4138节)。
在以前的时代,当敬拜神时,会用到许多种乐器,但有很多区别。一般来说,管乐器用来表达对良善的感情,弦乐器用来表达对真理的感情;这一切起源于每种声音与情感的对应关系。众所周知,有些种类的乐器用来表达一种属世情感,有些种类的乐器则用来表达另一种属世情感,当演奏出一段合适的旋律时,它们确实会激起这些情感。通晓音乐的人都知道这些事,也会恰当地利用它们。其原因在于声音的本质,以及它与情感的契合。人类最初不是通过科学和艺术,而是通过耳朵及其敏锐的听觉来了解它的。由此清楚可知,这种能力并非源于自然界,而是源于灵界;它源于按照真正的秩序流入自然界的事物与灵界的实际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谐的声音和它所取的各种形式对应于灵界中欢喜快乐的状态;那里欢喜快乐的状态源于情感,也就是灵界中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由此可见,乐器对应于属灵和属天情感的快乐和愉悦,有些乐器对应于属天的情感,有些乐器对应于属灵的情感;关于这个主题,可参看前面的阐述和说明(418-420,4138节)。
至于具体的“鼓”,它对应于属灵良善,也就是真理之良善。这是因为,
鼓既不是弦乐器,也不是管乐器,而是由皮制成的,可以说是一根连续的弦乐器;此外,它的声音比弦乐器的声音更沉重、更深厚。这一点也可从圣言看出来,有些地方提到了“鼓”,如以赛亚书:
击鼓的喜乐止息,宴乐人的喧哗停止,弹竖琴的喜乐也止息了。(以赛亚书24:8)
“击鼓的喜乐”表示属于对信之良善的情感的快乐;“弹竖琴的喜乐”表示属于对信之真理的情感的快乐。耶利米书:
以色列的处女哪,我要再建立你,你就被建立;你必再装饰你的鼓,出去与欢乐的人一同跳舞。(耶利米书31:4)
“装饰鼓”表示出于属灵的良善将荣耀归于神,因为它论述的是“以色列的处女”所表示的属灵教会。
在以西结书也一样:
你曾在伊甸、神的园中,你鼓笛的手工在你那里,在你受造之日,它们就预备了。(以西结书28:13)
这论及推罗,推罗表示良善的认知或知识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鼓”表示对前者的情感,“笛”表示后者的喜乐。诗篇:
神啊,他们在圣所已经看见你行走,我神的行走。歌唱的行在前,作乐的随在后,都在击鼓的童女中间。(诗篇68:24, 25)
又:
你们当向雅各的神欢呼,放歌击鼓,弹起欢快的竖琴和弦琴。(诗篇81:1, 2)
又:
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愿他们跳舞、用手鼓和竖琴赞美祂的名,愿他们歌颂祂。(诗篇149:1, 3)
此处“用手鼓赞美”表示出于属于对信之良善的一种情感的快乐而将荣耀归于;“用竖琴赞美”表示出于属于对信之真理的一种情感的愉悦而将荣耀归于。
又:
你们要击鼓、跳舞赞美祂,用丝弦的乐器和风琴赞美祂,用高声的钹赞美祂,用大响的钹赞美祂。(诗篇150:4, 5)
“要击鼓、跳舞赞美”表示出于信之良善和真理赞美;“用丝弦的乐器和风琴”表示出于真理和由此而来的良善。由于一切乐器皆对应于并表示属灵和属天情感的快乐和愉悦,所以许多诗篇都有一个标题,表明他们将如何歌唱,如“用丝弦的乐器”(Neginoth)、“用吹的乐器”(Nechiloth)、“调用八度”(Octave)、“调用女音”(Shigajon)、“用迦特乐器”(Gitthith)、“调用慕拉便”(Muth-labben)、“调用第八”(Sheminith)、“调用百合花”(Shoshannim)、“调用麻哈拉”(Machalath)。
4622.在来世,蒙福者的居所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并且被建造得如此优雅,以至于可以说是建筑艺术本身的化身,或该艺术的直接产物(关于该主题,可参看前面所描述的经历,1119, 1626-1630节)。这些居所不仅通过视觉,还通过触觉显现给蒙福的人;在来世,一切事物都适合灵人和天使所拥有的感觉能力。因此,他们的居所具有的性质与世人用肉体感官所感知到的物体不一样,而是与来世之人的感官所感知到的物体一样。我意识到,这对许多人来说难以置信;因为他们不相信任何无法用肉眼看见,或用肉手摸到的事物。因此,今天的人因其内层关闭,故对存在于灵界或天堂中的事物一无所知。诚然,他出于圣言和教义会说,有一个天堂,那里的天使都生活在喜乐和荣耀中;但除此之外,他什么也不知道。他的确想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但当被告知时,他还是什么也不信,因为他发自内心否认这类事物的存在。他想知道的原因无非出于唯独由教义所引发的好奇心,而非出于基于真正信仰的任何快乐。那些没有任何真正信仰的人也发自内心否认;而那些拥有这种信仰的人则从各种源头获得关于天堂及其喜乐和荣耀的观念。人人都能凭他所获得的任何知识和理解这样做,即使简单人也能凭他们通过身体感官所感觉到的事物如此行。
即便如此,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以下观念:灵人和天使所享有的感觉远远比世人的敏锐得多;也就是说,他们拥有视觉、听觉和嗅觉,以及某种类似于味觉和触觉的事物,尤其拥有属于情感的快乐。如果人真的相信他们的内在本质是灵,肉体及其感官和肢体仅适合在这个世上使用;而灵及其感官和肢体适合在来世使用,他们无需帮助,几乎自动进入关于死后其灵之状态的观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反思,灵必是那个能思考、有欲求、有渴望、有感情的真正的人自己;并进一步反思,出现在肉体中的一切感觉能力属于灵,仅通过由此而来的流注而属于身体。以后他们还会通过许多考虑和其它证据确认这个观念,以这种方式最终更以他们灵的能力为快乐,而不是以他们肉体的能力为快乐。
关于这个问题,还需要说的是:并不是人的肉体在看、听、嗅、通过触摸感觉,而是人的灵。正因如此,当灵离开身体时,它仍保留自己的感觉能力,和在肉体中时一样。事实上,现在这些感觉要敏锐得多。因为属于肉体的事物相对于属于灵的事物更粗糙,故钝化了这些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甚至变得更迟钝,因为这人将它们浸没于地上和世俗事物中。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灵所拥有的视觉和听觉远远比人在肉体中所拥有的敏锐得多。说来令人吃惊,灵也拥有嗅觉,尤其拥有触觉。因为灵人能看到彼此,听到彼此,摸到彼此。此外,凡相信死后生命的人也能从以下事实推论出这一点:没有感觉,就不可能有生命;生命的确切性质取决于感觉的性质。事实上,他会推论出,理解力无非是对内在事物的一种更敏锐的感官觉知,而更高级、更优越的理解力是对属灵事物的感官觉知。这也解释了为何理解力及其对事物的觉知被称为内在感觉。
就刚死后人的感觉能力而言,情况是这样:一旦人死亡,其身体的各个部位变得冷,他就被提升进入生命,同时进入一种包含所有感觉能力 的状态。一开始,他几乎没有意识到他已不在肉体中,因为那时,他所享有的感觉使他有如此想法。但当他发现,他的感觉能力比以前更敏锐了,尤其他开始与其他灵人交谈时,便意识到他在来世,其身体的死亡是其灵生命的延续。我曾与我的两个熟人交谈过,就在他们被埋葬的那一天;其中一位通过我的眼睛看到自己的棺材和棺材架。由于这个人享有他在世上所拥有的一切感觉,所以他和我谈论他的葬礼,而我就在给他送葬的队伍当中。关于他的肉体,他说,他们应该把它扔掉,因为他本人还活着。
然而,要知道,那些在来世的人若不通过某个世人的眼睛,就无法看到世上的任何事物。他们之所以能通过我的眼睛看到,是因为我既在灵里与他们在一起,同时也在肉体中与那些在世上的人在一起(参看1880节)。还要知道,我看那些在来世与我交谈的人用的是我的灵眼,而不是我的肉眼。我看他们看得很清楚,有时比用肉眼看得还要清楚;因为蒙主的神性怜悯,我灵的感官被打开了。
不过,我意识到,那些唯独沉浸于肉体、地上和世俗事物的人,也就是那些以这类事物为其目的的人,不会相信目前我所说的话。因为这种人除了因死亡而消散的事物外,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概念。我还意识到,那些对灵魂进行大量思考和调查,同时却不明白人的灵魂就是他的灵,他的灵就是活在肉体中的这个人自己之人也不会相信我说的这些话。因为这些人对灵魂没有其它概念,只是认为它是某种像思维,或火焰,或以太的东西,唯独进入肉体的器官形式运作,而不进入那些属于肉体中的灵的更纯粹形式运作;因而认为灵魂是诸如必与肉体一起消散的那种事物。那些因误以为自己比谁都更有智慧、从而夸大自己形像而确信此类观念的人尤其不相信。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