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352.“说,我们喝什么呢”表他们无法忍受真理,因为这些真理由于缺乏对良善的情感而令他们不快。这从“喝”的含义清楚可知,“喝”是指在真理上接受教导并领受它们 ,也指对它们拥有一种情感,因而将它们变成自己的(参看3069, 3168, 3772, 4017, 4018节);但此处是指无法忍受它们,因为它们由于缺乏对良善的情感而令人不快;根据前面的解释(8349节),“水是苦的”就表示它们缺乏对良善的情感。这试探在于以下事实:他们抱怨、悲伤,因为以前他们觉得令人愉快,并由此构成他们属灵生命或天堂生命的真理现在对他们来说,似乎不愉快了,并且如此令人不愉快,以致他们几乎无法忍受它们。
纯属世人无法相信这种事会造成任何悲伤。因为他会想:“真理是否令人愉快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它们令人不快,把它们扔掉好了”。但属灵人却有完全不同的感想。学习真理并在诸如属于他的灵魂,因而属于他的属灵生命的那类事物上受启示是他生活的乐趣。因此,当这些真理是缺乏的时,他的属灵生命对他来说就成了一种考验和负担;这会产生悲伤和焦虑。原因在于,对良善的情感不断从主经由内在人流入,唤起外在人中相一致的事物,这些事物之前曾引发属于对真理的一种情感的快乐;当这些事物被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攻击,而这个人以前也曾以这些邪恶为快乐时,快乐或情感的冲突就会产生,焦虑就源于此,这反过来又导致悲伤和报怨。
有必要对试探通过真理的缺乏产生时的情形作一个简短的陈述。属灵生命的营养是良善和真理,正如属世生命的营养是饮食。缺乏良善,如同缺乏食物;缺乏真理,如同缺乏喝的。由此导致的悲伤就像饥渴所造成的悲伤。这种对比源自对应关系,因为食物对应于良善,喝的对应于真理。正是由于这种对应关系的存在,所以如果一个人在吃晚餐或午餐的同时,还享有与其他人谈论他所喜爱的那类事物的快乐,那么食物和喝的对身体的滋养,要比他独自坐在餐桌前,没有陪伴时更好、更适宜。在第二种情况下,人接受食物的容器会变窄;但在第一种情况下,这些容器会打开。这些事是通过属灵食物与属世食物的对应关系实现的。之所以说“与其他人谈论他所喜爱的那类事物的快乐”,是因为所有这些快乐都与良善和真理有关;因为与这二者无关的事物在世上不存在。人所爱的与他所具有的良善有关;而教导他良善,并由此与这良善结合的,则与真理有关。
5711.由于此处论述的是疾病的对应关系,所以要知道,人的所有疾病都与灵界有对应关系。事实上,在整个自然界,凡与灵界没有对应关系之物都无法存在,因为它没有原因使得它能凭这原因存在,进而凭这原因持续存在。自然界中的事物无非是结果;它们的原因在灵界,这些原因的原因,即目的,则在内层天堂。结果无法持续存在,除非原因不断在它里面;因为当原因不复存在时,结果也不复存在。就其本身而言,结果无非是原因;只是原因表面上给自己披上一个结果,以便它能作为一个原因在一个较低的领域起作用。原因和目的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除非一个原因也凭它的原因,即一个目的存在,否则,它就不是一个原因;因为一个没有目的的原因缺乏次序,而哪里没有次序,哪里就无物产生。由此明显可知,就其本身而言,一个结果就是一个原因;就其本身而言,一个原因就是一个目的;良善的目的在天堂,从主发出。因此,一个结果并不是一个结果,除非有一个原因在它里面,并不断在它里面;一个原因并不是一个原因,除非有一个目的在它里面,并不断在它里面;一个目的并不是一个良善的目的,除非从主发出的神性在它里面。由此也明显可知,正如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从神性产生,它也从神性继续产生。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