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出埃及记16:1-36
1.他们从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地后第二个月十五日,以色列人的全会众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间、汛的旷野。
2.以色列人的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亚伦发怨言,
3.以色列人对他们说,巴不得我们在埃及地早死在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吃饼得饱。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用饥饿杀死这全会众啊!
4.耶和华对摩西说,看哪,我要将食物从天上如雨般降给你们。百姓可以出去,当天收集一天的话,我好试验他们是否行在我的律法中。
5.到第六天他们要把所收进来的预备好了,是天天所收集的两倍。
6.摩西、亚伦对以色列众人说,到了晚上,你们就知道是耶和华将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
7.早晨,你们要看见耶和华的荣耀,因为祂听见你们向耶和华所发的怨言了。我们算什么,你们竟向我们发怨言呢?
8.摩西说,耶和华晚上必给你们肉吃,早晨必给你们食物得饱,因为耶和华已经听见你们向祂所发的怨言。我们算什么?你们的怨言不是向我们发的,乃是向耶和华发的。
9.摩西对亚伦说,你对以色列人的全会众说,你们就走近耶和华面前,因为祂已经听见你们的怨言了。
10.亚伦正对以色列人的全会众说话的时候,他们回头向旷野观看,看哪,耶和华的荣耀在云中显现。
11.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12.我已经听见以色列人的怨言,你告诉他们说,你们要在黄昏之间吃肉,早晨必有食物得饱,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13.到了晚上,有鹌鹑上来,遮满了营。早晨,营周围有一层露水。
14.那层露水上升之后,看哪,旷野的面上有一样小圆物,像地上的白霜一样小。
15.以色列人看见,就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摩西对他们说,这就是耶和华给你们吃的食物。
16.耶和华所吩咐的话是这样:你们各人要按着自己所吃的饭量收集,按你们的人口数,一头一俄梅珥;各人为凡在帐棚里的人取它。
17.以色列人就这样行,收集它,有多收的,有少收的。
18.及至用一俄梅珥量一量,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各人按着自己所吃的饭量收集。
19.摩西对他们说,所收的,不许什么人留到早晨。
20.他们不听从摩西,有人把它留到早晨,它就生虫变臭了;摩西便向他们发怒。
21.他们每日早晨按着各人所吃的饭量收集吗哪,日头一发热,它就融化了。
22.到第六天,他们收集了双倍的食物,每人两俄梅珥。会众所有的首领来告诉摩西。
23.摩西对他们说,耶和华所说的是这样:明天是一个安息日,向耶和华守的一个圣安息日,你们要烤的就烤了,要煮的就煮了,所剩下的要给自己留着,存放到早晨。
24.他们就照摩西的吩咐留到早晨,也不臭,里头也没有虫子。
25.摩西说,你们今天吃这个吧!因为今天是向耶和华守的安息日,今天你们在田野必找不着了。
26.六天可以收集它,第七天乃是安息日,那一天必没有了。
27.第七天百姓中有人出去收集,什么也找不着。
28.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们不肯守我的诫命和律法要到几时呢?
29.你们看!耶和华既将安息日赐给你们,所以第六天祂赐给你们两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要在自己的地方休息,不许什么人从自己的地方出去。
30.于是,百姓第七天休息了。
31.以色列家给它起名叫吗哪,样子像芫荽的种子,白色,味道如同蜜饼。
32.摩西说,耶和华所吩咐的话是这样:要将一满俄梅珥吗哪留给你们的后代,使他们可以看见我将你们领出埃及地的时候,在旷野所给你们吃的食物。
33.摩西对亚伦说,你拿一个罐子,盛一满俄梅珥吗哪,存在耶和华面前,留给你们的后代。
34.耶和华怎么吩咐摩西,亚伦就怎么把吗哪存放在法柜前,保留起来。
35.以色列人吃吗哪共四十年,直到进了有人居住之地;他们吃吗哪,直到进了迦南地的边界。
36.一俄梅珥是一伊法的十分之一。
概览
8395.前一章论述了那些属于属灵教会之人的第二次试探,这次试探的发生是因为真理被感觉令人不快。本章在内义上论述了第三次试探,这次试探的发生是因为良善的缺乏。以色列人所抱怨的食物和肉的缺乏就表示一种良善的缺乏。他们所领受的吗哪,以及鹌鹑则表示并描述了试探过后的安慰。吗哪是指属灵良善。主不断将这种良善赋予他们,他们每天领受吗哪,并且如果他们收集过多,吗哪就会生虫表示无需他们操心和帮助。
4038.“骆驼和驴”表良善之真理,无论是颇为外在的还是完全外在的。这从“骆驼”和“驴”的含义清楚可知:“骆驼”是指属世人的一般记忆知识(3048, 3071, 3143, 3145节),一般记忆知识是指较为低级或更为外在的良善之真理;“驴”是指还要低级的,也就是完全外在的属世良善之真理(2781节)。至于何为内层良善与真理,何为居间的良善与真理,以及何为颇为外在和完全外在的良善与真理,可参看前面所述(4009节)。
一般来说,人里面有三层区域,即肉体层,属世层和理性层。肉体层是最外层,属世层是居间层,理性层是内层。在人里面,只要其中一层掌管另一层,他要么被称为肉体的,要么被称为属世的,要么被称为理性的。人心智的这三个部分以奇妙的方式互通:肉体部分与属世部分相通,属世部分与理性部分相通。人刚出生时纯粹是肉体的,但里面拥有能得到完善的能力。后为,他变得属世,最后变得理性。由此可见,这一方与另一方之间是互通的。肉体部分藉着感官与属世部分相通,并且是以一种截然不同而又互相分离的方式通过属于理解或认知的事物和属于意愿的事物而相通;如果人要变成并成为完全的人,理解或认知和意愿这两种官能必须在人里面充分发展。视觉和听觉尤其服务于充分发展他的理解力,而其它三种感觉则尤其关注他的意愿。人心智的肉体部分藉着这些感觉与他的属世部分,就是前面所说的居间部分相通。因为通过感官进入的事物将自己置于属世层,如同置于一种容器。这种容器就是记忆。快乐和愉悦及其中的渴望属于意愿,被称为属世良善;记忆知识属于理解力,被称为属世真理。
人心智的属世部分通过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事物与其理性部分相通,这理性部分就是内层部分,如前所述。从属世层上升到理性层的事物也将自己置于理性层,如同置于一种容器。这种容器就是内部记忆,关于内部记忆,可参看前文(2469-2480节)。那里的祝福和幸福属于意愿,是理性良善的形式;而对事物的内在洞察,以及对它们的感知则属于理解或认知,这些洞察和感知的对象就被称作理性真理。这三者(即肉体层,属世层和理性性)构成人,并且这三者之间是互通的。外部感官是人心智的肉体部用来与其理性部分相通的工具;内部感官则是其心智的属世部分用来与其理性部分相通的工具。因此,那些存在于人心智的属世部分、源于适合身体的外部感官的事物就是那被称作颇为外在和完全外在的良善之真理的。而那些源于适合其灵并与理性层相通的内部感官的事物则是那被称作内层良善与真理的。介于这二者之间并参与这二者的事物就是那被称作居间良善与真理的。这三组依次始于内层,就是“羊群、仆婢、骆驼和驴”所表示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