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470.“各人为凡在帐棚里的人取它”表与他们共享,由此一种共享的良善。这从“帐棚”的含义清楚可知,“帐棚”是指良善方面的一个社群。“帐棚”在此和“房屋”所表相同,因为他们旅居时,就住在帐棚里。各人为凡在帐棚里的人取这个命令表示与他们共享,因而也表示由此一种共享的良善。由于这些话涉及发生在天上社群当中的那些事,如刚才所述(8469节),所以有必要进一步说一说这些社群是怎么回事,好叫人们能由此知道何谓在一个社群里与其他人共享,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共享良善,就是“各人为凡在帐棚里的人取”这个命令所表示的事。
在天堂,一个社群的每个成员都与社群里的所有人共享他的良善,那里的所有人也与每个成员共享他们的良善。由此产生总体上所有人的良善,也就是一种共享的良善。该良善与其它社群的共享良善联结起来,由此产生一种更为共享的良善,最终产生一种最为共享的良善。这种共享在天堂继续下去,并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他们就像人的各个器官、肢体和内脏,尽管各种各样,并不相同,然而却通过以同样的方式彼此联系而形成一个整体。唯独爱,也就是属灵的结合,才有可能把各种各样的良善联结起来。将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具体,形成并排列成秩序的总体能力就是从主发出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
37.水星灵因具有丰富的知识而颇感自豪。这使得他们以为,他们知道得太多了,以至于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了。但我们地球灵告诉他们说,他们知道得并不多,而是很少;相对来说,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无限的。他们说,他们所知道的相对于他们所不知道的,就像大洋里的水相对于微小源泉里的水。他们说,通向智慧的第一步就是知道、承认并发觉一个人所知道的与他所不知道的相比如此之少,以至于几乎什么也不是。为向他们证明这是事实,一位天使灵蒙允许与他们交谈,告诉水星灵他们所知道和所不知道的一般术语,声称还有无限事物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并且他们甚至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些一般事物。他以天使的观念说话,比他们说起话来容易得多;令他们惊愕不已的是,他能发现他们所知道的和所不知道的。后来,我看到另一位天使与他们交谈;他出现在右上方某个高度,来自我们地球。他列举了一长串他们所不知道的事,然后又通过状态的改变与他们交谈,他们声称他们不明白这种状态的改变。于是,他告诉他们,状态的每一个改变都包含无限事物,一个改变的每一个最小细节也是如此。听到这些事,他们之前因自己的知识而如此骄傲,于是开始谦卑下来。他们的谦卑表现为他们的书卷下沉;因为那时,他们的群体表现为书卷的形式,就在前面朝左一段距离处,在肚脐之下那个区域的层面。这书卷看似中间被挖空,两边被抬高。我还发现它里面有某种来回运动,他们被告知这一切的含义,也就是说,表示他们在谦卑状态下所思考的东西,而出现在两边高起之处的人则还没有谦卑下来。我看见这书卷被分开,那些没有谦卑下来的人被押回他们自己的星球,而剩下的留在原处。
1838.“亚伯兰沉睡了”表示那时教会处于黑暗,这从“沉睡”的含义清楚可知。相对于“清醒”,“沉睡”是指一种黑暗的状态;该状态在此被归于亚伯兰所代表的主。沉睡或一种黑暗的状态不是临到了主,而是临到了教会。这种情形和来世的一样;在来世,主始终是太阳,即光本身;但在那里的恶人面前,祂显为黑暗,因为主照着各人的状态显现。因此,本节谈论的是处于一种黑暗状态之时的教会。
以荒废、惩罚和定罪为例:在圣言的许多经文中,它们都被归于主;而事实上,它们都属于教会成员,是他自我荒废、惩罚和定罪。在人看来,似乎是主在使人荒废,惩罚和定罪;由于表象是这样,所以经上照着表象这样说。人若不通过表象被教导,就根本不允许自己被教导。凡违背表象的东西,他既不相信也不明白,除非等到以后他拥有判断力,并被赋予仁之信的时候。
这同样适用于教会。当它处于黑暗状态时,主在教会成员眼里如此模糊,以至于他们看不见祂,也就是说,不承认祂。然而,变得模糊的,根本不是主,而是人,尽管主渴望在人里面并与他同在。尽管如此,模糊仍被归于主。这里的“沉睡”也是如此,它表示教会的一种黑暗状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