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8568

8568.“百姓在那

8568.“百姓在那里甚渴,要喝水”表对真理的渴望增强。这从“渴”和“水”的含义清楚可知:“渴”是指追求和渴望,论及真理,就像“饿”论及良善一样;“水”是指信之真理(参看8562节)。“渴”表示对“水”所表示的真理的追求和渴望,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如在阿摩司书:
看哪,日子将到,我必打发饥荒临到地上,不是食物的饥荒,不是因水的干渴,而是对听耶和华之话的饥渴;他们必飘流,从这海到那海,从北边到东边,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当那日,美貌的处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干渴发昏。(阿摩司书8:11-13)
此处“干渴”描述了对认识真理的渴望;“我必不打发因水的干渴,而是打发对听耶和华之话的饥渴”,以及“他们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表示对真理的渴望;“当那日,美貌的处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干渴发昏”描述了真理的缺乏和由此产生的属灵生命的剥夺,“美貌的处女”是指那些具有对良善的情感之人,“少年的男子”是指那些具有对真理的情感之人。
以赛亚书:
嗬,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以赛亚书55:1)
“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明显表示渴望信之真理的人;“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表示从主,因而白白地为自己获得信之良善和真理。“水”表示信之真理(参看8562节);“酒”表示信之良善(6377),“奶”也是(2184节)。谁都能看出,“就近水来,买酒和奶”在此并非表示酒和奶,而表示属于天堂和教会的那类事物。
在启示录也一样:
我要将生命水的泉源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启示录21:6)
“生命水的泉源”表示信之真理和良善;“口渴的人”表示出于对它们的情感渴望它们的人,正如主在约翰福音所说的:
耶稣撒马利亚的妇人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他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他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水泉,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3, 14)
此处“水”表示从圣言获得的信之真理;“永远不渴”在此表示他不再缺乏真理。
类似的话出现在约翰福音的别处: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翰福音6:35)
同一福音书:
耶稣喊着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翰福音7:37, 38)
在这些经文中,“渴”表示渴望真理;“喝”表示接受教导;“活水的江河”表示唯独从主流出的神性真理。
以赛亚书:
提玛地的居民哪,拿水来迎口渴的,拿饼来接逃亡的。(以赛亚书21:14)
“拿水来迎口渴的”表示在真理上教导渴望真理的人,从而使其灵魂的生命焕发活力。同一先知书:
愚顽人必说愚顽话,心里想作罪孽,行虚伪的事,说错谬的话攻击耶和华,使饥饿人的灵魂空虚,使口渴的人无所可喝。(以赛亚书32:6)
“饥饿的人”表示渴望良善的人;“口渴的人”表示渴望真理的人。
又:
困苦穷乏人寻求水却没有,他们因口渴,舌头干燥。我要在山坡上开江河,在山谷中间开泉源;我要使旷野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水泉。(以赛亚书41:17, 18)
谁都能明显看出,“寻求水”是指寻求真理;“因口渴干燥”是指因缺乏真理而被剥夺属灵生命;“江河”、“泉源”、“水池”、“水泉”是指信之真理,他们将要在信之真理上接受教导。又:
你们说,耶和华救赎了他的仆人雅各!那时,他们并不干渴;祂要引导他们经过荒野;祂要为他们使水从磐石流出,分裂磐石,水就涌出。(以赛亚书48:20, 21)
“他们并不干渴”表示他们不缺乏真理;“水”在此明显表示信之真理。又:
他们不饥不渴,炎热和烈日必不伤害他们,因为怜恤他们的,必引导他们,领他们到水泉旁边。(以赛亚书49:10)
“他们不饥”表示他们不缺乏良善;“不渴”表示他们不缺乏真理;“水泉”表示出于圣言的真理的知识或认知。
类似的话出现在摩西五经中:
耶和华引你经过那大而可怕的旷野,有大蛇、火蛇、蝎子、干旱无水之地。祂曾为你使水从峭壁之石中流出来。(申命记8:15)
以赛亚书:
看哪!你们的神必来;那时,在旷野必有水喷出,在沙漠平原必有河涌流。干地要变为水池,干渴之地要变为水泉。(以赛亚书35:4, 6, 7)
“在旷野必有水喷出”、“河”、“水池”和“水泉”明显表示信之真理和对这些真理的认知,当主降世时,它们要从祂那里被赐予。
诗篇:
神啊,我的神!我早晨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的灵魂渴求你,我的肉身切慕你。(诗篇63:1)
此处“渴求”论及真理;“疲乏无水”表示没有真理。在以赛亚书,“干渴”表示真理的缺乏和由此导致的属灵生命的剥夺:
所以我的百姓因无知而流亡。他们的尊贵人甚是饥饿,他们的群众极其干渴。(以赛亚书5:13)
又:
我使江河变为旷野,其中的鱼因无水腥臭,干渴而死。(以赛亚书50:2)
从这些经文可以看出来,在本章,“百姓没有水喝”(17:1),他们说“给我们水喝”(17:2)、“百姓甚渴,要喝水”(17:3)、“必有水从磐石里出来”(17:6)分别表示什么。这一切清楚表明,他们因缺水而发怨言表示由于真理的缺乏而产生的试探。因为当一个人由于缺乏真理而进入试探时,他就被保持在对它的强烈渴望中,同时被保持在因此而对永恒救赎的绝望中。这些感觉造成那时的痛苦和抱怨。

属天的奥秘 #1594

1594.“他们,就

1594.“他们,就是人与他的弟兄,便分离了”表示这些事物导致分离,这从刚才的阐述可推知。前面(13:8;1578节)已经说明“为弟兄的人”表示什么,即表示结合;因此,“人与他的弟兄分离”表示分离。人并不知道是什么将外在人与内在人分离,其原因有很多:一个是他没有意识到,或即便听说也不相信内在人的存在;另一个是他没有意识到,或即便听说也不相信,是对自己的爱及其欲望造成了这种分离;对世界的爱及其欲望也造成分离,只是不如爱自己。人之所以没有意识到,或即便听说也不相信内在人的存在,是因为他的生活就沉浸在肉体和感官事物中,这些事物永远看不到任何内层之物;内层事物能看到外层之物,但外层事物却无法看到内层之物。以视觉为例:内在视觉能看到何为外在视觉,而外在视觉却看不到何为内在视觉。或以理解力和理性为例:理解力和理性能感知何为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及其性质,反过来却不行。人没有意识到或不相信内在人的存在,其进一步的原因是,他不相信死亡时与肉体分离的灵的存在,几乎不相信被称为灵魂的内在生命的存在。事实上,当感官肉体人思想与肉体分离的灵时,他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将肉体视为生命的居所,并从以下事实确认这种观念,即:动物也有生命,但死后却没有继续活着,此外还有其它许多考虑。这一切都是他活在肉体和感官事物中的结果;就本身而言,这种生活与动物的生活差不多。唯一区别在于,人能思考并推理凡他所遇到的事;但他甚至不去反思这种动物所不具备,或说将他置于动物之上的能力。然而,这并不是将外在人与内在人分离的主要原因,因为大多数人都屈服于这种不信,学识渊博的人比简单人更甚。造成这种分离的主要原因是爱自己;爱世界也造成分离,但不如爱自己。人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他的生活缺乏仁爱;当他的生活缺乏仁爱时,他怎能看到对自己的爱及其欲望的生活如此违背天堂之爱呢?此外,对自己的爱及其欲望里面还有一种产生快乐的燃烧火焰,这种快乐如此触动一个人的生命,以至于他几乎不相信它并不构成永恒的幸福本身。因此,许多人也认为永恒的幸福在于肉身生活结束后成为大的,被其他人,甚至被天使服侍;而他们自己却不愿服侍任何人,除非为了隐藏的动机,即服侍他们自己。在这种时候,他们声称他们只愿服侍主是一个谎言,因为那些以爱自己为动机的人甚至想要主也服侍他们,并且这种事越不发生,他们就越退离。因此,他们心里怀有成为主人自己并统治整个宇宙的渴望。当大多数人,甚至所有人都是这个样时,不难想象这将是一种怎样的统治!这岂不是地狱的统治?因为在地狱,每个人都爱自己胜过他人。这就是隐藏在爱自己里面的东西,或说是爱自己的内在特征。由此可见爱自己是何性质,我们也可从以下事实看出这一点,即:它里面隐藏着对所有不像奴隶那样顺服它之人的仇恨。它因隐藏着仇恨,故也隐藏着报复、残忍、欺骗和其它许多难以启齿的邪恶。然而,相爱是唯一的天堂之爱。相爱在于一个人不仅说,还承认并相信他完全不配,是卑鄙污秽的东西,主以其无限怜悯不断把他从地狱拉回并扣留,尽管他总是试图,甚至渴望一头扎进地狱。他之所以需要承认并相信这一点,是因为这是真的。不是主或天使为了获得他的臣服而想叫他承认并相信这一点,而是为了防止他高抬自己,或因骄傲而膨胀,尽管他本来就是这样。这就像听到粪便自称是纯金,或粪堆上的苍蝇自称是天堂鸟。因此,一个人越承认并相信自己本来的样子,就越退离对自己的爱及其欲望,并憎恶自己。他越这样做,就越从主接受天堂之爱,也就是相爱;这爱就在于愿意服侍所有人。他们就是“最小的”所指的人,这些人在主的国里会成为最大的(参看马太福音20:26-28; 路加福音9:46-48)。这些考虑表明是什么将外在人与内在人分离,主要是对自己的爱;而将外在人与内在人结合在一起的,主要是相爱;这爱永远不可能获得,除非对自己的爱退离,因为两者是完全对立的。内在人仅仅是相爱。人的灵本身或灵魂是死后活着的内层人。它是器官性的,因为只要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它就与肉体结合。这内层人,也就是他的灵魂或灵,不是内在人(译注:内在人英文是internal man;内层人英文是 interior man);但当内层人有相爱在里面时,这内在人就在这内层人里面。属于内在人的事物是主的,以至于可以说内在人就是主。但只要一位天使或一个世人过着相爱的生活,主就会赐予他天堂的自我,以致他只感觉他凭自己行善,所以内在人被归于人,就好像是他自己的。然而,那些彼此相爱的人都承认并相信一切良善和真理都不是他们的,而是主的。他们承认并相信他们爱人如己的能力(尤其如果他们像天使,他们爱人胜己的能力)是主的恩赐;他们越不承认这恩赐是主的,就越远离这恩赐及其幸福。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