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581.“看哪,我必在你面前站在何烈的磐石上”表信之真理方面的主。这从“磐石”和“何烈”的含义清楚可知:“磐石”是指信,在此是指从主所获得的信,或信方面的主,因为耶和华,也就是说主,说“看哪,我必站在磐石上”;“何烈”是指神之律法。所以,此处这些话表示来自祂律法或圣言的信之真理方面的主。“磐石”表示信方面的主,在人这一方面表示从主所获得的信,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如在摩西五经:
你们要将伟大归与我们的神,那磐石,祂的作为完全。耶和华使他乘驾地的高处,使他得吃田间的土产;又使他从磐石中咂蜜,从燧石中吸油;但耶书仑渐渐肥胖,就踢跳,便离弃造他的神,轻看救他的磐石。你轻忽生你的磐石,忘记产你的神。他们的磐石卖了他们,耶和华交出他们。他们的磐石不如我们的磐石。说,他们的神,他们所投靠的磐石,在哪里呢?(申命记32:3, 4, 13, 15, 18, 30, 31, 37)
从这些话明显可知,耶和华,就是主,就是被称“磐石”的那一位;“磐石”就是信方面的耶和华或主,这一点从此处内义上的细节明显可知。
但以理书:
你观看,直到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于是铁、泥、铜、银、金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风把它们吹散,无处可寻。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个大磐石,充满全地。诸天之神必兴起一个永不灭亡的国;祂的国必不归给别的百姓,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立到永远。你既看见非人手凿出来的一块石头从磐石而出,打碎铁、铜、泥、银、金。(但以理书2:34, 35, 44, 45)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及其国度,“石头”表示信,“磐石”表示信方面的主。“石头”和“磐石”表示这些事物,这一点对凡思考这个问题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在圣言中,“石头”也表示信之真理(参看643, 1298, 3720, 3769, 3771, 3773, 3789, 3798, 6426节);因此,神性真理方面的主被称为“以色列的石头”(6426节)。“磐石”之所以表示信之真理方面的主,是因为“磐石”也表示抵御虚假的堡垒;堡垒本身就是信之真理,因为争战就是通过这既反对虚假,也反对邪恶的真理进行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主于马太福音中对彼得所说的话中,“磐石”表示信之方面的主,还表示从主所获得的信:
我对你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门,不能胜过它。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马太福音16:18, 19)
此处“磐石”表示信方面的主,以及从主所获得的信,“彼得”代表这信(参看创世记22章序言,以及3750, 4738, 6000, 6073e, 6344e节)。凡正确思考的人,谁也能明显看出,向善人打开天堂、关闭地狱,向恶人打开地狱、关闭天堂的权柄唯独属于主;这种权柄之所以属于信,是因为信来自主,因而也属于主,也就是说,主自己就在信里面。此外,在来世,一切权柄或能力都通过源于良善的信之真理而来(参看4931, 6344, 6423, 8200, 8304节)。一个正确思考的人也能推断出,主的教会不会建立在任何人身上,因而不会建立在彼得身上,而是建立在主自己身上,因而建立在对祂的信上面。
由此可以看出,那些恪守圣言字义的人陷入什么样,以及何等大的错误;还能看出为何教会的领袖都如此急切地抓住这一观念,即:这种权柄被赋予彼得,因而被赋予那些自称是他的继任者之人,因为该观念支持他们的爱,或说支持他们心里的东西;同样能看出,对他们来说,让自己信服这段经文没有其它任何含义是何等困难,因为人人都想获得至高无上的权柄。这一切也清楚表明,知道“磐石”、“钥匙”、“阴间的门”,以及其它许多事物在内义上表示什么是何等重要。
耶和华被称为“磐石”,当祂被如此称呼时,所表示的是信方面的主,这一点也可从圣言中的其它许多只需引用,无需进一步解释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下经文:
你们当将羊羔奉给那地掌权的,从磐石往旷野,送到锡安山。(以赛亚书16:1)
同一先知书:
你已忘记救你的神,不记念你逃难所的磐石。(以赛亚书17:10)
又:
亚述人必倒在并非人的剑下,他的磐石必因惊吓挪去。(以赛亚书31:8, 9)
又:
磐石的居民当歌唱,在山顶上呐喊!(以赛亚书42:11)
又:
你们这追求公义、寻求耶和华的,当留心听从我!你们要回溯那磐石,你们就是从那里被凿出来的。(以赛亚书51:1)
耶利米书:
摩押的居民哪,要离弃城邑,住在磐石里。(耶利米书48:28)
又:
你这行毁灭的山哪,就是毁灭全地的,我与你反对!我必向你伸手,将你从磐石滚下去,使你成为烧毁的山。人必不从你那里取石头为房角石,也不取石头为根基石。(耶利米书51:25, 26)
这论及巴比伦。诗篇:
祂从毁灭坑里、从淤泥中使我上来,使我的脚立在磐石上。(诗篇40:2)
又:
我心里发昏的时候,我要从地极求告你,求你领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诗篇61:2)
又:
我必拿上好的麦子给他们吃,又拿从磐石出的蜂蜜叫他们饱足。(诗篇81:16)
由于“磐石”表示信方面的主,和从主所获得的信,所以奇事也发生在磐石上;对此,士师记如此记着说:
耶和华的使者对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磐石上,把汤倒出来,就有火从磐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士师记6:20, 21)
又:
参孙的父亲玛挪亚取了一只母山羊羔,献在磐石上。使者行奇妙的事,在火焰中升上去了。(士师记13:19, 20)
这些事物具有什么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只要通过内义发现基甸和参孙的父亲玛挪亚分别代表什么;以及“肉”、“无酵饼”、“汤”、“母山羊羔”和“火”分别表示什么;因为这些事物当中的每一个都代表,具有一个灵义。
从“磐石”表示信的含义也可以知道当摩西要看见耶和华时,他被放在磐石缝里(出埃及记33:20-23)表示什么;因为“磐石缝”表示信的模糊。在教会,众所周知,有水出来的何烈磐石表示主;但现在已说明,它表示信方面的主,它还表示从主所获得的信。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所表示的含义类似于“何烈的磐石”所表示的:
你们要说,耶和华救赎了祂的仆人雅各!那时,他们必不干渴;祂在荒野引领他们,为他们使水从磐石流出,分裂磐石,水就涌出。(以赛亚书48:20, 21)
水之所以只从何烈的磐石,而不从其它任何磐石被赐予百姓,是因为“何烈”表示神之律法;而“何烈”之所以表示神之律法,是因为律法在那里颁布。从主所获得的信是从神之律法,也就是从圣言获得的;因为主通过圣言教导何为信,也赋予信。
40.有些灵人从天堂被告知,水星灵曾被应许他们会看到主。于是,我周围的灵人就问他们,他们是否记得这应许。他们说,他们的确回想起来了,但他们不知道这应许是不是以不容置疑的方式作出的。就在他们彼此议论这一点的时候,天堂的太阳向他们显现了。只有那些至内在或第三层天堂的人才能看到天堂的太阳,也就是主;其他人只能看到由此而来的光。一看到这太阳,他们说,这不是主神,因为他们没有看见祂的脸。与此同时,灵人继续彼此交谈,但我没有听见他们说的话。这时,太阳忽然又出现了,主就在它中间,被太阳的光环围绕。一看到这一幕,水星灵深深谦卑下来,并沉了下去。这时,主也从那太阳向这个星球的灵人显现,这些灵人为人时,曾在世上看到过祂。他们所有人,一个接一个,因而许多人依次承认,这是主自己;他们当着所有会众的面承认这一点。然后,主还从那太阳出来,向木星灵显现;他们大声宣称,这是主自己;当宇宙之神向他们显现时,他们曾在自己的星球看见过祂。主是天堂的太阳,是那里一切光的源头(AC 1053, 3636, 4060)。主向那些在其属天国度的人如此显现,在那里,对主的爱居于主导地位(AC 1521, 1529-1531, 1837, 4696)。祂出现在右眼层面上方的中等高度处(AC 4321, 7078)。因此,在圣言中,“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方面的主(AC 2495, 4060, 7083)。灵人和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一团黑暗,这黑暗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与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相对立(AC 9755)。
4060.因此,前面(4056节)所引用的那些话表示那时教会在良善,就是在对邻之仁和对主之爱方面的状态。这一点从它们的内义明显可知,内义如下: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表示教会在信之真理方面的状态,如刚才所述。在圣言中,真理的荒废在各处都被称作“灾难”,“日子”是指状态(参看23, 487, 488, 493, 893, 2788, 3462, 3785节)。由此明显可知,这些话表示,一旦信不复存在,仁也就不存在了。事实上,信通向仁,因为信教导何为仁,仁从信之真理接受其品质。然而,信之真理从仁接受其本质和生命,这一点在前几卷已反复说明。
“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表示对主之爱,就是“日头”;对邻之仁,就是“月亮”。“就变黑了”和“也不放光”表示那爱与仁不会出现,因而会消失。“日头”表示爱的属天种类,“月亮”表示爱的属灵种类;也就是说,“日头”表示对主之爱,“月亮”表示通过信而来的对邻之仁(参看1053, 1529, 1530, 2120, 2441, 2495节)。太阳和月亮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含义,是因为在来世,主向那些处于对主之爱、被称为属天的人显为一轮太阳,向那些处于对邻之仁、被称为属灵的人显为一轮月亮(参看1053, 1521, 1529-1531, 3636, 3643节)。
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也就是主从不变黑,也不会失去它们的光,而是永远发光;因而在天上,属天天使所具有的对主之爱不会变黑,属灵天使所具有的对邻之仁也不会失去它的光;地上与这些天使同在的人,也就是那些处于爱与仁的人也不会。然而,那些没有爱与仁,而是陷入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因而陷入仇恨和报复的人就给自己招来这种“变黑”。这就像是这个世界的太阳不断发光,但当有乌云介入时,这太阳就看不见了(2441节)。
“众星要从天上坠落”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要灭亡。在圣言中,当提及“众星”时,它们没有其它含义(1808, 2849节)。“天势都要震动”表示教会的根基,当这些认知灭亡时,就说这些根基“震动”或“摇撼”。这是因为地上的教会就是天堂的根基;良善与真理从主经由天堂的流注最后终结于教会成员所具有的良善与真理。所以,当教会成员的状态如此败坏,以致他不再允许良善或真理流入他里面时,就说天势要“震动”。正因如此,主一直规定,教会的某种遗迹要存留下来;并且当旧教会灭亡时,一个新教会要再次兴起。
“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表示那时神性真理的显现;“兆头”表示显现;“人子”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参看2803, 2813, 3704节)。门徒们所问的,就是这种显现或“兆头”,当时他们对主说:
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这世代的终结,有什么预兆呢?(马太福音24:3)
因为他们从圣言知道,当世代要终结时,主就会到来;他们从主自己得知,祂会“再来”,他们将主的“再来”理解为主第二次降世;殊不知每当教会被毁时,主都会到来,但不是以人的形式到来,如祂通过生在世上披上人身并使这人身变成神性时的情形,而是通过祂自己的显现或显明到来,如当祂在幔利向亚伯拉罕显现,在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在西乃山向以色列人显现,在约书亚进入迦南地的时候向他显现时的情形;或不是如此显现,而是通过领受启示并由此给出圣言,后来则通过圣言本身显现时的情形。因为主就存在于圣言中;圣言中的一切细节都出自祂,并论及祂,这一点从直到目前的多次说明可以看出来。这后者就是此处“人子的兆头”所表示的显现,也就是本节所论述的主题。
“地上的众支派都要哀哭”表示所有处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人都要悲伤。这就是“哀哭”的意思(参看撒迦利亚书12:10-14);“支派”表示良善与真理的一切事物,就是爱与信的一切事物,因而表示那些处于这些事物的人( 参看3858, 3926节)。经上之所以用“地上的支派”这个词,是因为所指的是那些在教会之内的人,“地”是指教会(参看662, 1066, 1067, 1262, 1733, 1850, 2117, 2928, 3355节)。
“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表示那时圣言的内义将被揭示出来,主就存在于内义中。“人子”表示圣言里面的神性真理(2803, 2813, 3704节);“云”表示字义;“能力”论及良善,“荣耀”论及其中的真理。“看见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表示这些事(参看18章的序言)。这就是此处所指的主的到来,不是字面上所说的祂要显现在云中。接下来的主题是一个新教会的建立,一旦旧教会被毁坏和抛弃,这种事就会发生。
“祂要差遣祂的使者,用号筒的大声”表示拣选,不是通过可见的天使,更不是通过号筒的大声拣选,而是通过从主经由天使而来的神圣良善与神圣真理的流注拣选;因此,在圣言中,“使者或天使”表示本质上属于主的某种事物(1925, 2821, 3039节);在此表示出于主并涉及主的事物。“号筒”和“大声”表示福音传播,和在圣言别处的一样。
“将祂的选民从四风,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表示一个新教会的建立。“选民”是指那些处于爱与信之良善(3755-3900节);他们要被招聚所来的“四风”是指良善与真理的一切状态(3708节);“从天这边到天那边”表示教会的内在和外在。这些就是主的这些话所表示的事。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