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753.“他们来到西乃的旷野”表他们进入一种要植入信之真理的良善的状态。这从“西乃的旷野”的含义清楚可知,“西乃的旷野”是指一种要植入信之真理的良善的状态,信之真理要在这种状态下被植入。“旷野”在此是指尚未植入信之真理的良善;“西乃”是指真理本身。“旷野”有许多含义(参看3900节),一般表示无人居住和耕作的东西,因而在灵义上表示还没有真理在其中的良善;因为没有真理的良善是未经属灵耕作的;因此,“旷野”表示尚未通过信之真理而形成的一个新意愿(8457节)。
至于“西乃山”,它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从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山”表示神性良善,“西乃”表示神性真理。它在内义上表示源于良善的信之真理,在此是指要植入良善的信之真理,因为律法尚未从那里颁布。“西乃山”之所以有这些含义,是因为主从那里颁布了律法,“律法”是指从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也指源于良善的信之真理(6752, 7463, 8695节)。这解释了为何以色列人在这山附近的旷野安营,因为不仅十诫,就是狭义上的律法是从那里颁布的,而且教会的一切律例也是从那里颁布的;这些律例因具有代表性,所以含有主国度的属灵和属天真理和良善在自己里面。律法是从那山颁布的,这一事实从下面第20章明显看出来;教会的律例也是,这一事实从出埃及记21章和后面的章节,以及利未记(7:37, 38; 27:34)明显看出来。在诗篇,“西乃”具有同样的含义:
神啊,你曾在你百姓前头出来,在旷野行进。地就震动,在神面前天也落雨;这西乃在神,以色列的神面前也震动。神啊,你使祝福的雨降下。(诗篇68:7-9)
此处“西乃”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因为这就是“在神面前天也落雨”和“神使祝福的雨降下”的含义。
士师记:
耶和华啊,你从西珥出来,从以东田野前行的时候,地震动、天滴下, 云也滴水;诸山在耶和华面前倾倒;西乃自己在耶和华以色列的神面前也是如此。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日子,又在雅亿的日子,道路止息,行路的人绕道而行;以色列的街道止息;它们止息,直到我底波拉兴起,等我兴起以色列的母亲。(士师记5:4-7)
此处“西乃”也表示律法或从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信之真理凭这律法或神性真理而被植入信之良善,这些真理也由“天滴下”和“滴水的云”来表示;“道路止息,行路的人绕道而行”表示信之真理的缺乏,以及对它们的歪曲,“道路”(roads)、“道”(ways)、“路”(pathways)、“街道”表示真理(参看627, 2333, 3123, 3477节)。因为这首预言之歌,也就是底波拉和巴拉的歌所论述的主题是对教会真理的歪曲和它的复兴。
摩西五经:
耶和华从西乃而来,从西珥向他们显现,从巴兰山发出光辉,从万万圣者中来临;从祂右手为他们传出烈火的律法。(申命记33:2)
在本章,摩西在死前祝福雅各的儿子们;在他的祝福中,他以“耶和华从西乃而来”开始发出预言,“西乃”在此表示整体上的信之真理。他之所以用这些话开始,是因为“雅各的儿子们”表示一切信之真理和良善(3858, 3862, 3926, 3939, 6335节);“以色列的儿子们”同样如此(5414, 5951, 5879节)。
3175.“让少女同我们再住”表示被他们阻留。这从“住”的含义清楚可知,“住”在此是指被阻留,如内义上的整个思路所表明的。因为事情的真相是这样:人根本没有生在任何真理中,甚至没有生在任何属世真理中,如“不可偷盗、不可杀人、不可奸淫”等等的诫命。他更没有生在任何属灵真理中,如有一位神,人拥有一个死后会活着的内在。因此,这样一个人凭自己对凡关系到永生的事一无所知。他不得不学习一切诫命和真理;否则,他远比任何野兽坏得多,因为由于其遗传性,他倾向于爱自己胜过所有人,并渴望占有世上的一切。因此,除非社会法律,以及对丧失地位、利益、名声和生命的惧怕约束他,否则他必毫无良心地偷盗、杀人或奸淫。很明显,事实就是这样,因为甚至连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也会毫无良心地犯下这类罪行。事实上,他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找出许多论据来支持它们的合法性。那么,他若没有接受过任何教导,又会是什么样呢?这在属灵事物上也一样。在那些出生在教会,拥有圣言并不断接受教导的人当中,仍有许多人将一切都归于自然,很少或根本不归于神。所以他们就是那些从心里不相信任何神的存在,因而不相信他们死后会活着的人。因此,他们就是那些不想知道关乎永生或死后生命的任何事的人。
由此明显可知,人没有生来在任何真理中;相反,他不得不学习一切。他不得不通过一种外在途径,换句话说,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学习。真理不得不通过这种途径被引入并植入他的记忆;但只要真理仅局限于记忆,它就是纯粹的记忆知识。为叫真理可以充满一个人,它必须从记忆中被召唤出来,更多地被带向其心智的内层。毕竟他的人性是更内在的,就在他的理性心智中。除非人是理性的,否则他不是人;因此,一个人所拥有的理性的种类或品质和数量就决定了这个人所拥有的人性的种类或品质和数量。人决不会是理性的,除非他拥有良善。使得人超越动物的良善就是爱神和爱邻,这是一切人类良善的源头。真理必须被引入这良善,并与其结合,而且这一过程是在理性心智中进行的。当人爱神、爱邻时,真理就被引入良善并与其结合;在这种情况下,真理进入良善,因为良善和真理互相承认彼此。事实上,一切真理都来自良善,真理视良善为自己的目的和灵魂,因而为其生命的源头。
但真理很难与属世人分离,并从那里被提升到理性层,因为属世人包含谬误、恶欲和虚假的说服。这些东西在那里,并粘附于真理到几时,属世人就会阻留真理,不让它从自己那里被提升到理性层到几时。这就是这些话在内义上所表示的,即:“让少女同我们再住几天,至少十天,然后你们可以去。”原因在于:属世人怀疑真理,推理它是否真的是真理。然而,一旦恶欲和虚假的说服,以及由它们所产生的谬误被主分离出去,这个人出于良善开始厌恶反对真理的推理,并蔑视或嘲笑对它的怀疑,那么真理就抵达了离开属世人,并被提升进入理性心智,披上良善状态的阶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真理成为植根于良善的真理,并拥有生命。
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我们举些例子。这是一个属灵真理:一切良善都来自主,一切邪恶都来自地狱。这个真理在能从属世人中被提升出来进入理性心智之前,必须以多种方式被证实和说明。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人爱神之前,它决不能朝那个方向被提升,因为在此之前,该真理不被承认,因而不被相信。其它真理也是这样,如这个真理:圣治存在于一切事物的最小细节中,它若不存在这些最小细节中,就不会存在于整体中。又如这个真理:当人在世上认为构成生命全部的东西消失,他现在所接受的生命与他以前的生命相比,是无法形容和无限制的,并且只要陷入邪恶,人完全意识不到这种生命时,他才第一次开始活着。这些和其它类似真理无法被相信,除非这个人处于良善。理解它们的,是良善,因为主通过良善以智慧流入。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