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770.“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表那时真理之良善将与他们同在。这从“祭司的国度”的含义清楚可知,“祭司的国度”在此是指属灵良善,即真理之良善,也就是属灵教会成员通过真理被引入的良善。“祭司的国度”表示这良善,因为这些话是指着雅各家和以色列人说的,而他们代表属灵教会,无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雅各家代表外在教会,以色列人代表内在教会(参看8762节)。此外,“国度”表示真理(1672, 2547, 4691节),“祭司”表示良善;因为祭司所代表的主的祭司职分表示神性良善;王所代表的主的王权表示神性真理(1728, 2015e, 3670, 6148节)。
雅各后代当中的代表性教会一开始有一个审判官所统治的国度,后来成了祭司所统治的国度,最后成了君王所统治的国度。审判官统治的国度代表从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而祭司(他们也是审判官)统治的国度代表发出神性真理的神性良善;君王统治的国度则代表没有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但当君王的职分也有某些祭司的职能附属于它时,君王也代表含有良善的神性真理,只是这良善和属于与君王的职分相联的祭司职分的一样多。
这一切都在犹太教会设立,是为了让它们可以代表天堂的状态。因为天堂有两个国度,其中一个被称为属天国度,另一个被称为属灵国度。属天国度就是那被称为主的祭司职分的,而属灵国度则是那被称为主的王权的。在属灵国度,神性真理占统治地位,而在属天国度,神性良善占统治地位。由于当人们寻求一位王时,属天国度的代表就开始灭亡,所以为确保有某种事物可以继续代表主在天上的国度,犹大支派或说犹太人便从以色列人那里被分离出来,犹大国,或说犹太王国便代表主的属天国度,而以色列的王国则代表祂的属灵国度。
知道这些事的人就能知道为什么雅各后代当中的政府形式相继发生变化,也能知道为什么当百姓请求立一个王时,耶和华通过撒母耳对他们说,他们如此行是厌弃耶和华,不要祂作他们的王(撒母耳记上8:7),又为什么后来他们被告知王的权力(撒母耳记上8:11等等),以此来描述没有良善的神性真理。知道上述这些事的人还能知道为什么某些祭司职能被赋予大卫,又为什么所罗门的时代过后,这个王国被分成两个,即分成犹大国或犹太国和以色列国。关于天上的这两个国度,可参看前文(3635, 3883-3896, 4112, 4113, 4138节)。
125.凡不知道天堂奥秘的人无法相信人竟然能看到如此遥远的星球,并讲述通过感官经历所获知有关它们的任何事。但要让他知道,自然界的空间、距离,以及由此而来的移动,就其起源和第一因而言,是内层状态的变化;对天使和灵人来说,正是这些变化决定了空间和距离的表象。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就会赋予他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甚至到位于宇宙边缘的星球的表象。人的灵也能如此转变,而他的身体仍留在原处。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因为蒙主的神性怜悯,我被允许作为一个灵与灵人交往,同时作为一个人与世人交往。感官人无法理解人能在灵里旅行,因为他受制于时空,并以这些术语来衡量他的移动。在来世,位置的移动、前进和变化是内在生命状态的变化;但它们仍向灵人和天使显现为真实的位置变化(AC 1273-1277, 1377, 3356, 5605, 10734)。
4416.在来世,灵人的品质从他们所在的光明显可知,因为如前所述,他们藉以看见的光就对应于他们藉以领悟的光。那些认识真理,也已经确认过它们,却仍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看似居于雪白的光中,但像冬光那样寒冷。当他们靠近那些居于天堂之光的人时,他们自己的光就彻底变暗,变成漆黑。当他们远离天堂之光时,就有一种像硫磺发出的那种劣质黄光取而代之,他们本人在这光中看似幽灵,他们的真理看似缥缈的影子。因为他们的真理伴有虚假的信仰,这种信仰具有这样的性质:他们信真理,仅仅因为他们能由此赚得地位、利益和名声。真理是什么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只要接受它就行。
然而,那些陷入邪恶,并由此陷入虚假的人则看似居于炭火所发出的劣质光中;这光在接受天堂之光时,就彻底变得幽暗。不过,这些人藉以看见的光照着他们所陷入的虚假与邪恶而各不相同。由此还能看出为何过着邪恶生活的人绝无可能拥有发自诚心的对神性真理的信仰;因为他们就居于充满烟雾的光中,当天堂之光照在上面时,这光就向他们变暗,以致他们既无法用自己的眼睛看见,又无法用自己的心灵看见。与此同时,他们还会遭受极度痛苦,有些人则陷入一种无意识状态。正因如此,恶者绝无可能接受真理,只有善者才能接受。
过着邪恶生活的人无法相信他竟然在这样劣质的光中,因为他看不见他的灵所在的光,只看见他的眼睛视觉所在,以及他的属世心智由此所在的光。他若能看见其灵的光,并能发现倘若来自天堂的真理与良善之光真的流入其灵之光,这光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么就会清楚知道他距离接受属这光的事物,也就是信的事物何等遥远,距离吸收仁爱的事物更是何等遥远,因而距离天堂何等遥远。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