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770.“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表那时真理之良善将与他们同在。这从“祭司的国度”的含义清楚可知,“祭司的国度”在此是指属灵良善,即真理之良善,也就是属灵教会成员通过真理被引入的良善。“祭司的国度”表示这良善,因为这些话是指着雅各家和以色列人说的,而他们代表属灵教会,无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雅各家代表外在教会,以色列人代表内在教会(参看8762节)。此外,“国度”表示真理(1672, 2547, 4691节),“祭司”表示良善;因为祭司所代表的主的祭司职分表示神性良善;王所代表的主的王权表示神性真理(1728, 2015e, 3670, 6148节)。
雅各后代当中的代表性教会一开始有一个审判官所统治的国度,后来成了祭司所统治的国度,最后成了君王所统治的国度。审判官统治的国度代表从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而祭司(他们也是审判官)统治的国度代表发出神性真理的神性良善;君王统治的国度则代表没有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但当君王的职分也有某些祭司的职能附属于它时,君王也代表含有良善的神性真理,只是这良善和属于与君王的职分相联的祭司职分的一样多。
这一切都在犹太教会设立,是为了让它们可以代表天堂的状态。因为天堂有两个国度,其中一个被称为属天国度,另一个被称为属灵国度。属天国度就是那被称为主的祭司职分的,而属灵国度则是那被称为主的王权的。在属灵国度,神性真理占统治地位,而在属天国度,神性良善占统治地位。由于当人们寻求一位王时,属天国度的代表就开始灭亡,所以为确保有某种事物可以继续代表主在天上的国度,犹大支派或说犹太人便从以色列人那里被分离出来,犹大国,或说犹太王国便代表主的属天国度,而以色列的王国则代表祂的属灵国度。
知道这些事的人就能知道为什么雅各后代当中的政府形式相继发生变化,也能知道为什么当百姓请求立一个王时,耶和华通过撒母耳对他们说,他们如此行是厌弃耶和华,不要祂作他们的王(撒母耳记上8:7),又为什么后来他们被告知王的权力(撒母耳记上8:11等等),以此来描述没有良善的神性真理。知道上述这些事的人还能知道为什么某些祭司职能被赋予大卫,又为什么所罗门的时代过后,这个王国被分成两个,即分成犹大国或犹太国和以色列国。关于天上的这两个国度,可参看前文(3635, 3883-3896, 4112, 4113, 4138节)。
131.他们在其它方面很谦逊,有点简单,但思维足够正确。从他们所拥有的光就能推断出他们理解力的性质。事实上,理解力取决于对天堂之光的接受方式。因为显为太阳的主发出的是神性真理,这太阳放出光芒,并使天使不仅能看见,还能理解。在天堂,这光是强烈的(AC 1117, 1521-1522, 1583, 1619-1632, 4527, 5400, 8644)。在天堂,一切光都来自在那里显为太阳的主(AC 1053, 1521, 3195, 3341, 3636, 4415, 9548, 9684, 10809)。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在天堂显为光(AC 3195, 3222, 5400, 8644, 9399, 9548, 9684)。这光照亮天使和灵人的视觉和理解力(AC 2776, 3138)。天堂之光也照亮世人的理解力(AC 1524, 3138, 3167, 4408, 6608, 8707, 9128 [原文9126], 9399, 10569)。
内 义
8642.出埃及记18:1-5.摩西的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听见神为摩西和神的百姓以色列所行的一切事,就是耶和华将以色列从埃及领出来的事。摩西的岳父叶忒罗便带着摩西的妻子西坡拉,就是摩西从前打发走的,又带着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名叫革舜,因为摩西说,我在异地作了寄居的;一个名叫以利以谢,因为我父亲的神是我的帮助,救我脱离法老的剑。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带着摩西的儿子和他的妻子来到旷野摩西这里,就是摩西在神的山安营的地方。
“米甸祭司叶忒罗”表神性良善。“摩西的岳父”表与神之真理联结的良善的源头。“听见神为摩西和神的百姓以色列所行的一切事”表对为属于主的属灵国度之人所行那些事的觉知。“就是耶和华将以色列从埃及领出来的事”表他们被主从侵扰中释放出来。“摩西的岳父叶忒罗便带着摩西的妻子西坡拉”表与神之真理联结的从神来的良善。“就是摩西从前打发走的”表就属于属灵教会之人的状态而言,至今仍存在的分离。“又带着她的两个儿子”表真理之良善。“一个名叫革舜,因为摩西说,我在异地作了寄居的”表教会之外的人的真理之良善的性质。“一个名叫以利以谢”表教会之内的人的真理之良善的性质。“因为我父亲的神是我的帮助”表主在教会中的怜悯和同在。“救我脱离法老的剑”表从那些侵扰之人的虚假中释放出来。“摩西的岳父叶忒罗”表神性良善。“带着摩西的儿子”表真理之良善。“和他的妻子”表与神之真理联结的良善。“来到旷野摩西这里”表在重生之前试探发生时的状态下的联结。“就是摩西在神的山安营的地方”表接近真理之良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