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885

885.“叶”表示真

885.“叶”表示真理,这一点从圣言中的大量经文明显看出来,其中人被比作树,或被称为树,“果”表示仁之良善,“叶”表示由此而来的真理,因为它们的确就像果和叶;如以西结书:
在河旁,在河这边与那边的岸上必生长各类树木,可作食物,树叶不凋零,其果子不断绝;且按月结果,因为这水是从圣所流出来的。树上的果子必作食物,树叶可作药物。(以西结书47:12; 启示录22:2)
此处“树”表示拥有主的国度在自己里面的教会成员,“果子”表示爱与仁之良善,“树叶”表示源于那良善的真理,它们有助于教导人类,使其重生;正因真理有此功用,所以经上说叶子“可作药物”。同一先知书:
祂岂不拔出它的根来,芟除它的果子,使它枯萎吗?从它的幼苗上啄下来的所有叶子都必枯萎。(以西结书17:9)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葡萄树,也就是处于荒废状态的教会;它的良善,即“果子”,和它的真理,即“从幼苗上啄下来的叶子”就这样枯萎了。
耶利米书:
倚靠耶和华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树栽于水旁;他的叶子必青翠,在干旱之年毫无挂虑,而且结果不止。(耶利米书17:7-8)
“青翠的叶子”表示信之真理,因而表示源于仁的信本身。这在诗篇(1:3)同样适用。同一先知书:
葡萄树上必没有葡萄,无花果树上必没有无花果,叶子也必凋落。(耶利米书8:13)
“葡萄树上的葡萄”表示属灵良善;“无花果树上的无花果”表示属世良善;“叶子”表示真理,在这种情况下,它因此“凋落”。在以赛亚书(34:4)也一样。耶稣所看到的无花果树表示类似事物,当时祂在上面只找到叶子,所以它枯干了(马太福音21:19, 20; 马可福音11:13-14, 20)。这棵无花果树尤表犹太教会,在犹太教会,连属世良善都不复存在了;保存在它里面的教义或信之真理就是“叶子”。因为一个荒废的教会是这样,它知道真理,却不愿理解它。那些声称自己知道真理或信之事物,却根本没有仁之良善的人就是这样。他们不过是无花果叶,会枯萎。

宇宙星球 #36

36.他们有这样的习

36.他们有这样的习惯,他们所知道的,不会告诉任何人,却又想从每个人那里获知他所知道的。不过,他们会与自己的社群分享他们的一切知识,以致所有人都知道一个人所知道的,每个人也都知道所有人所知道的。在天堂,各种良善都得以共享,因为天堂之爱将自己的一切与其他人共享;这就是天使智慧和幸福的源头(AC 549-550, 1390-1391, 1399, 10130, 10723)。

属天的奥秘 #1401

创世记12:1-20

创世记12:1-20
1.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你的地、出生地、父家,往我要指示你的地去。
2.我要使你成为一个大民族;我必赐福给你,使你的名为大;你要成为一个福源。
3.祝福你的,我必赐福与他们;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土地上所有的宗族都要因你得福。
4.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是七十五岁的人。
5.亚伯兰带上他妻子撒莱和他兄弟的儿子罗得,连他们在哈兰所积蓄的一切财物,所得的灵魂;他们都出来往迦南地去。他们就到了迦南地。
6.亚伯兰经过那地,直到示剑地方,摩利橡树林那里。那时,迦南人在那地。
7.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种。他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8.从那里他又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伯特利朝向大海(即在西边),艾在东边。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呼求耶和华的名。
9.亚伯兰又起程,向南方去行进。
10.那地发生饥荒。因那地饥荒严重,亚伯兰就下埃及去,要寄居在那里。
11.将近进埃及的时候,就对他妻子撒莱说,看哪,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妇人。
12.埃及人看见你必说,这是他的妻子,他们就要杀我,却叫你存活。
13.求你说,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平安无事,我的灵魂也因你存活。
14.果然,亚伯兰进埃及的时候,埃及人看见那妇人极其美丽。
15.法老的大臣看见了她,就在法老面前赞美她;那妇人就被带进法老房中。
16.法老因她就善待亚伯兰,亚伯兰得了羊群、牛群、公驴、仆婢、母驴、骆驼。
17.耶和华因亚伯兰妻子撒莱的缘故,就以大灾击打法老和他的房屋。
18.法老就召了亚伯兰来,说,你这向我作的是什么?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她是你的妻子呢?
19.为什么说她是你的妹子?以致我把她取来要作我的女人。现在,看哪,你的妻子;带她走吧。
20.于是法老为了亚伯兰的事就吩咐人,将亚伯兰和他妻子,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送走了。
概览
1401.真实的历史便从这里开始,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代表性,每一个词都具有灵义。本章所讲述的关于亚伯兰的事代表主从童年到青春期的状态。主因和其他人一样出生,所以也是从一个模糊朦胧的状态发展到一个更明亮清晰的状态。“哈兰”是第一个状态,该状态是模糊朦胧的;“示剑”是第二个状态;“摩利橡树林”是第三个状态;“有伯特利朝向大海(即在西边),艾在东边的山”是第四个状态;“从那里向南方进入埃及”是第五个状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