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885

885.“叶”表示真

885.“叶”表示真理,这一点从圣言中的大量经文明显看出来,其中人被比作树,或被称为树,“果”表示仁之良善,“叶”表示由此而来的真理,因为它们的确就像果和叶;如以西结书:
在河旁,在河这边与那边的岸上必生长各类树木,可作食物,树叶不凋零,其果子不断绝;且按月结果,因为这水是从圣所流出来的。树上的果子必作食物,树叶可作药物。(以西结书47:12; 启示录22:2)
此处“树”表示拥有主的国度在自己里面的教会成员,“果子”表示爱与仁之良善,“树叶”表示源于那良善的真理,它们有助于教导人类,使其重生;正因真理有此功用,所以经上说叶子“可作药物”。同一先知书:
祂岂不拔出它的根来,芟除它的果子,使它枯萎吗?从它的幼苗上啄下来的所有叶子都必枯萎。(以西结书17:9)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葡萄树,也就是处于荒废状态的教会;它的良善,即“果子”,和它的真理,即“从幼苗上啄下来的叶子”就这样枯萎了。
耶利米书:
倚靠耶和华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树栽于水旁;他的叶子必青翠,在干旱之年毫无挂虑,而且结果不止。(耶利米书17:7-8)
“青翠的叶子”表示信之真理,因而表示源于仁的信本身。这在诗篇(1:3)同样适用。同一先知书:
葡萄树上必没有葡萄,无花果树上必没有无花果,叶子也必凋落。(耶利米书8:13)
“葡萄树上的葡萄”表示属灵良善;“无花果树上的无花果”表示属世良善;“叶子”表示真理,在这种情况下,它因此“凋落”。在以赛亚书(34:4)也一样。耶稣所看到的无花果树表示类似事物,当时祂在上面只找到叶子,所以它枯干了(马太福音21:19, 20; 马可福音11:13-14, 20)。这棵无花果树尤表犹太教会,在犹太教会,连属世良善都不复存在了;保存在它里面的教义或信之真理就是“叶子”。因为一个荒废的教会是这样,它知道真理,却不愿理解它。那些声称自己知道真理或信之事物,却根本没有仁之良善的人就是这样。他们不过是无花果叶,会枯萎。

宇宙星球 #42

42.要知道,灵人根

42.要知道,灵人根本看不见世上的太阳,或来自它的任何光。这太阳的光对灵人和天使来说如同黑暗。灵人在世时曾见过这太阳,但只保留对它的概念,把它设想为一个暗斑,并且这暗斑在后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处,略高于头部那个层面。太阳系之内的星球照着相对于太阳的固定位置而显现。水星在后面,靠右一点;金星在左边,靠后一点;火星在左前方;木星也在左前方,只是距离更远;土星在正前方相当长的距离处;月球在左边相当高的位置;每颗行星的卫星都在它的左边。这就是灵人和天使所设想的这些星球的位置;灵人还在他们星球附近,但在它之外显现。然而,水星灵尤其不在一个固定方向或一段固定距离处显现;他们时而在前面,时而在左边,时而靠后一点。原因在于,他们被允许周游宇宙,以获取知识。

属天的奥秘 #9399

9399.“摩西就取

9399.“摩西就取了血来,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表使人适合接受它。这从“祭物的血”和“洒在百姓身上”的含义清楚可知:“祭物的血”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如前所述(9393节);“洒在百姓身上”是指使人适合接受它,因为“洒”表示流入,因而表示适合。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不断流入一个人,并形成他的理解力;事实上,若你愿意相信,没有从主发出的神之真理的不断流入,人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学不到。因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就是那光照人类心智并构成内在视觉,也就是理解力的光。这光因不断流入,故使每个人适合接受它。然而,那些接受它的人是过着一种良善生活的人,而那些不接受它的人是过着一种邪恶生活的人。即便如此,和前者一样,后者仍拥有看见并学习神性真理的能力,而且只要他们远离邪恶的行径,还拥有接受它的能力。这就是摩西洒在百姓身上的那一半血所表示的。
  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就是那光照人类心智,并构成其内在视觉,也就是理解力的光(参看2776, 3167, 3195, 3636, 3643, 3993, 4405, 5400, 8644, 8707节)。在约翰福音中所表示的,也是这神性真理: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进入世上的人。祂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祂造的,世界却不认识祂。(约翰福音1:9, 10)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圣言,也就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
  凡心智健全的世人都有学习神之真理的能力,因而只要他远离邪恶的行径,还有接受它的能力,正如大量经历使我知道的那样。因为在来世,所有人,无论恶人还是善人,无一例外,都能学习并明白何为真理,何为虚假,以及何为良善,何为邪恶。但恶人虽能明白何为真理和良善,却不想去明白;因为他们的意愿和那里的邪恶会对抗,觉得厌恶。因此,当独自一人时,他们就又陷入其邪恶的虚假,并憎恶他们所明白的真理和良善。这同样适用于那些在世上虽明白真理,却弃绝它们的人。我由此清楚看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不断流入人类心智,使它们适合接受它;事实上,人们远离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行径到何种程度,它就在何种程度上被接受。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