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206.“你们的妻子要成为寡妇”表与他们同在的良善会消亡。这从“妻子”和“寡妇”的含义清楚可知:“妻子”是指良善(参看6014, 8337节),妻子之所以表示良善,是因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婚姻代表结合在一起的真理和良善,“男人”表示真理,“女人”表示良善(参看4510, 4823节);“寡妇”是指那些拥有良善,没有真理,却渴望真理的人(9198节),不过在此是指那些不渴望真理的人,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苦待寡妇的恶人。正因如此,“寡妇”在此表示那些与其同在的良善正在消亡的人。
此处的情况是这样:那些拥有良善,但不渴望真理之人的良善并非真正的良善,因为正是真理使得良善成为真正的良善。事实上,良善从真理获得自己的具体品质(9154节)。“属灵的良善”指的是与真理结合的良善;因此,当与人同在的真理消亡时,良善也就消亡了;反之,当良善消亡时,真理也就消亡了;因为它们之间的结合被切断和解除了(3804, 4149, 4301, 4302, 5835, 6917, 7835, 8349, 8356节)。故从以下事实可以认识良善,即:它拥有为了良善的功用,因而为了生活而对真理的一种渴望和一种情感。就本身而言,为了生活而对真理的真正渴望或情感是一种与它结合的情感。这就像为了结合而渴望水或酒的食物或饼;因为它们彼此结合才能提供营养。这也像光和热,因为与热结合的光使地上万物萌发生长;但是,如果这种结合被切断,那么所萌发并生长的东西就会消亡。
良善怎样,一切快乐、愉悦、甜蜜、一致与和谐就怎样;这些喜乐不是凭它们自己,而是凭包含在它们里面的事物而这样。结合在一起的良善和真理使它们这样,并决定它们的特性。不过,凡有理解力的人,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就能知道包含在它们里面的事物哪些与良善有关,哪些与真理有关;因为在世界和天堂中的一切事物,因而宇宙万物,都与良善和真理有关;由它们所产生的一切事物皆同时与这二者有关,因而与它们的结合有关。这解释了为何古人将一切事物都比作婚姻(54, 55, 1432, 5194, 7022节);又为何圣言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良善和真理的婚姻在里面(683, 793, 801, 2516, 2712, 4138, 5138, 5502, 6343, 7945, 8339e节)。
8705.“将事件带到神那里”表调解和代求。这从“将事件带到神那里”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神性真理时,“将事件带到神那里”是指与神性本身进行调解,并代求,因为进行调解和代求的人会把事件带到提供帮助者那里。调解和代求是神性真理所作的工,因为神性真理离神性良善,也就是主自己最近。神性真理之所以离神性良善,也就是主最近,是因为它直接从主发出。既然机会来了,那么就在此阐明主的调解和代求是怎么回事。那些以为三个位格构成神性,然而又合在一起被称为一位神的人按照圣言的字义,对调解和代求没有其它概念,只是认为主坐在祂父的右手边,与祂交谈,如同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交谈,将人们的祈求带到父这里,并请求父为了祂的缘故而赦免并施怜悯,因为祂为人类忍受十字架之难。这就是每个简单人从圣言的字义所获得的关于调解和代求的概念。
但是,要知道,字义适合简单人的理解水平,好叫他们能被引入更内在的真理,也就是真理本身。因为简单人对天国没有其它任何概念,只是认为它如同地上的王国,对父和主也没有其它任何概念,只是认为父如同地上的王,主如同王子,就是王位的继承人。简单人就有这样的概念,这一点从主的门徒自己对主国度的概念很明显地看出来。因为一开始,他们和其他犹太人一样,也以为主既是弥赛亚,那么将是地上最大的王,会把他们提升到荣耀的巅峰,在全世界所有民族和人民之上。但当他们从主自己那里听说,祂的国不在地上,而是在天上时;他们只会认为祂的天国完全就像地上的王国。这也解释了为何雅各和约翰问,在祂的国里,这一个要坐在祂右手边,那一个坐在祂左手边;而也想在那国里为大的其余的门徒都很生气,彼此争论他们当中哪一个要在那里成为最大的;由于这种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无法被根除,所以主只好对他们说,他们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参看马可福音10:37, 41; 路加福音22:24, 30; 马太福音19:28)。但他们那时不知道主所说的“十二宝座”、“十二支派”和“审判”究竟是什么意思。
由此可见人们对主与父的调解和代求持什么样的观念,这些观念是从哪里来的。但是,了解圣言内层真理的人对主的调解和代求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即:主代求不是如同世上的儿子向王父代求,而是如同宇宙之主向祂自己代求,如同神独自一人代求,因为父与祂不是二,乃为一,如祂自己所教导的(约翰福音14:8-11)。祂之所以被称为“调解者(即中保)”和“代求者”,是因为“儿子”表示神性真理,“父”表示神性良善(参看2803, 2813, 3704节),调解是通过神性真理实现的,因为通过它才能进入神性良善;神性良善就像太阳的火,是不可靠近的;但神性真理就像太阳发出的光,是可靠近的;它为一个人的内眼,也就是信之眼,提供了进入神性良善的方法和渠道(8644节)。由此可见何为调解和代求。
有必要进一步说一说主自己作为神性良善本身和天堂的太阳本身,是如何被称作“父的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当主在世时,在完全得荣耀之前,祂是神性真理;因此,那段时间是有调解的,祂求父,也就是神性良善本身(约翰福音14:16, 17; 17:9, 15, 17)。但祂的人身得荣耀之后,祂就被称作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因为没有人能思想神性本身,除非他把祂想象成一位神性人(Divine Man);任何人更不可能通过爱与神性本身结合,除非祂被想象成这样。任何人若不把祂想象成一位神性人而思想神性本身,其观念就缺乏确定性,一个不确定的观念不是一个观念。或者,为了想象神性,他可能会思想可见的宇宙无止境的延伸,或以模糊而告终。这种观念与自然崇拜者的观念密不可分,也会掉入自然界,从而不再是对神性的观念。由此明显可知,具有这种观念的人不可能通过信或爱与神性结合。一切结合都需要一个对象,而结合的实现取决于这个对象的本质。因此,就神性人身而言,主被称为“调解者(中保)”和“代求者”,尽管祂与自己调解,向自己代求。神性本身无法以任何观念来理解,这一点从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
又:
你们从来没有听见父的声音,也没有看见祂的形状。(约翰福音5:37)
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凡出于自己,或出于血气思想神的人都对祂没有确定的想法,也就是没有任何确定的观念;而那些不出于自己,也不出于血气,而出于灵思想神的人对祂则有确定的想法,也就是说,他们以一个人的形状来想象神性。天上的天使便以这种方式思想神性,古代的智者也以这种方式思想祂。此外,每当神性本身向他们显现时,祂就显为一个神性人;因为经过天堂的神性是一个神性人。原因在于,天堂是一个大人,这在许多章节末尾已经说明。由此可见世上的聪明是什么样,天上的聪明又是什么样。也就是说,世上的聪明把人身的观念除去了;结果,他们的心智和神性之间没有调解,所以他们有浓厚的黑暗。而天上的聪明则具有人身里面的神性的观念;因此,主对他们来说,就是调解或中保,他们的心智由此而有了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