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 #925

925.“耶和华闻了

925.“耶和华闻了那安息之气”表示源于这些事物的敬拜讨主喜悦,也就是说,源于“燔祭”所表示的仁和仁之信的敬拜讨主喜悦,如前所述(922:2-3节)。在圣言中,经上常说耶和华“闻安息之气”(译注:an odor of rest,常译为馨香之气),尤其来自“燔祭”的;这安息之气总表示讨喜悦或蒙悦纳之物。如祂从燔祭中“闻安息之气”(出埃及记29:18, 25, 41; 利未记1:9, 13, 17; 23:12-13, 18; 民数记28:6, 8, 13; 29:2, 6, 8, 13, 36),也从其它祭物中闻这气(利未记2:2, 9; 6:15, 21; 8:21, 28; 民数记15:3, 7, 13)。它们还被称为“献给耶和华为安息之气的火祭”,以此表示它们源于爱和仁。在圣言中,“火”和“火祭”(made by fire)当论及主和对祂的敬拜时,表示爱。这同样适用于“食物”(译注:bread,或译为粮,饼),这也是为何通过燔祭和祭物来举行的代表性敬拜被称为“献给耶和华为安息之气的火祭的食物”(利未记3:11, 16)。
“气味”之所以表示讨喜悦并蒙悦纳之物,因而在犹太教会,一种气味就是讨喜欢并归于耶和华或主之物的一个代表,是因为仁之良善和源于仁的信之真理就对应于香甜、怡人的气味。这种对应关系及其性质从天上围绕灵人和天使的气场清楚看出来,那里的气场是爱和信的气场,可清晰感知到。这些气场乃是这样:当一位善灵或天使,也就是一个善灵或天使的社群靠近时,只要主乐意,这位灵人或天使,也就是社群在爱和信方面的性质立刻就被察觉,即便在远处;靠得越近,感觉就越清晰。这虽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千真万确的。这就是来世的交流,这就是感知。因此,当主乐意时,没有必要进行广泛调查以发现一个灵魂或灵人的性质,因为他一靠近就能得知。世上气味的气场就对应于这些气场。它们以这种方式相对应,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当主乐意时,爱和信的气场会在灵人界转化为香甜怡人的气味的气场,并被明显感知到。
从这些事清楚可知,“安息之气”表示讨喜悦之物从何而来且是为何,又为何在犹太教会,一种气味会成为一个代表,为何此处“安息之气”被归于耶和华或主。安息之气描述的是平安,也就是平安的愉悦感。平安作为综合体包含了主国度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因为主国度的状态是一种平安的状态,并且由对主的爱和信所产生的一切幸福状态都出现在平安的状态中。现在所说的这一切不仅表明代表本质上是什么,还表明为何在犹太教会,焚香的祭坛在帷帐和施恩座前面,为何祭物中有那么多乳香的供物,又为何在焚香、乳香和膏油中会用到那么多香料。因此,这一切表明在圣言中,“安息之气”、“焚香”和“乳香”表示什么,即表示爱的属天事物和源于这些事物的信之属灵事物,就是总体上源于爱和信的一切讨喜悦之物。
如以西结书:
在我的圣山,就是以色列高处的山,以色列全家,那陆地所有的人,都要事奉我;我要在那里悦纳他们,在那里我要索取你们的供物,以及你们一切神圣行为中包含礼物的初熟果子。我必因安息之气悦纳你们。(以西结书20:40-41)
此处“安息之气”论及燔祭和礼物,也就是源于仁及其信的敬拜,这种敬拜由燔祭和礼物来表示,因而是蒙悦纳的,蒙悦纳由“气味”来表示。阿摩司书:
我恨恶、我鄙弃你们的节期,也不闻你们严肃会的馨香之气,因为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礼物,它们却不蒙悦纳。(阿摩司书5:21-22)
此处“气(味)”明显表示讨喜悦或蒙悦纳之物。论到以撒祝福雅各而非以扫,经上说:
雅各就近前,以撒亲吻了他;以撒一闻他衣服上的气味,就给他祝福说,看,我儿的气味如同耶和华赐福之田地的气味一样。(创世记 27:27)
“他衣服上的气味”表示属世的良善和真理,它讨人喜悦,是因为它与属天和属灵的良善和真理和谐一致,其讨人喜悦的品质被描述为“田地的气味”。

属天的奥秘 #4493

4493.“于是,他

4493.“于是,他们就给凡出他城门的所有男丁都行了割礼”表对外在事物的接受。这从“给所有男丁行割礼”和“出他城门”的含义清楚可知:“给所有男丁行割礼”是指唯独在外在事物上被引入那人民,即雅各后代的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中(参看4486节);“出他城门”是指背离古人当中的教会教义,如刚才所述(4492节)。由于所表示的是对他们自己教义的背离和对外在事物的接受,故经上两次说“凡出他城门的”。但经上没有像在其它地方那样同时说“他们进城门”,因为“进”表示对教义的接受,对外在事物的背离,而此处描述的是反面。
有必要说一下此中是何情形。上古教会成员,也就是哈抹和示剑及其家族所属的余留,具有与古教会信徒完全不同的心理构成和天生性情。因为上古教会拥有一个包含完整性的意愿,而古教会的信徒则没有。正因如此,主能在上古教会成员当中经由意愿,因而经由内在途径流入;但在古教会信徒当中则不然,他们里面的意愿已经被摧毁了。不过,主流入他们的理解,因而经由外在途径,而非内在途径流入,如前所述(4489节)。经由意愿流入就是经由爱之良善流入,因为一切良善属于心智的意愿部分;而经由理解流入就是经由信之真理流入,因为一切真理属于理解部分。当主使古教会的信徒重生时,祂便在其理解部分形成一个新意愿。因为良善与真理被植入上古教会成员心智的意愿部分(参看895,927节),但被植入古教会信徒的理解部分(863, 875, 895, 927, 2124, 2256, 4328节)。新意愿是在心智的理解部分里面形成的(928, 1023, 1043, 1044, 4328节)。主与居于人中间的良善之间存在一个平行,但主与居于人中间的真理之间则没有(1831, 1832, 2718, 3514节)。因此,相对于上古教会成员,古教会的信徒处在模糊中(2708, 2715, 2935, 2937, 3246, 3833节)。从这一切明显可知,上古教会成员具有与古教会信徒完全不同的心理构成和天生性情。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那些属上古教会的人是内在人,没有敬拜的外在形式;而那些属古教会的人是外在人,具有敬拜的外在形式。因为前者通过内在事物如同白天在阳光下那样看外在事物;而后者通过外在事物如同夜晚在月光或星光下那样看内在事物。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天上,主向前者显为一轮太阳,而向后者却显为一轮月亮(1521, 1529-1531, 2441, 2495, 4060节)。前者就是前面所解释的那些被称为“属天”的人,后者则是那些被称为“属灵”的人。
举例说明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上古教会成员若阅读圣言,无论历史还是预言,不用任何事先的教导或解释就能看到它的内义;并且看得如此充分,以致属内义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立刻映入他的眼帘,几乎没有属字义的任何事物。因此对他来说,内义一直处于光明之中,而字义却处于模糊之中。他就像是某人在听别人说话,只听他的意思,不去留意他所说的话。而古教会成员若阅读圣言,离了事先的教导或解释就看不到它的内义;因此对他来说,内义一直处于模糊之中,字义却处于光明之中。他就像是某人在听别人说话,只专注于他所说的话,却不去留意这些话的意思,因此这会失去他。但当一个犹太教会成员阅读圣言时,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他什么也不懂。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内义的存在,还否认它的存在。今天的基督教会成员也是这样。
这一切表明,此处哈抹和示剑所代表的人与雅各的儿子们所表示的人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哈抹和示剑是上古教会余留的一部分,对内在事物感兴趣,对外在事物不感兴趣;而雅各的儿子们则对外在事物感兴趣,对内在事物不感兴趣。这一切还表明,哈抹和示剑不可能接受外在事物,也不可能接受存在于雅各儿子们当中的事物,除非他们的内在被关闭。但是,若这些被关闭,他们将永远灭亡。
这就是哈抹和示剑及其家族被杀的秘密原因,否则这种行为是不会被允许的。但这并不是为雅各的儿子们犯下滔天罪行开脱。他们对这个秘密原因一无所知,并且这也不是他们所关注的目的。各人照各人的目的或意图受审判;在第13节,经上明确说明,他们的意图是诡诈的。当主允许诸如此类的罪行发生时,它就由恶人和那些煽动它的地狱中人来实施。然而,恶人向善人企图并做出的一切邪恶,都会被主转化为良善,此处即是一例,因为哈抹和示剑及其家族都得救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