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410.“祂不伸手”表在其能力中的这真理并不存在于那里。这从“手”的含义清楚可知,“手”是指经由真理而来的能力。“手”表示能力(参看878, 3091, 3387, 4931-4937, 5327, 5328, 5544, 6947, 7011, 7188, 7189, 7518, 7673, 8050, 8153, 8281, 9025, 9133节);这能力经由真理而来(3091, 3502, 6344, 6423, 8304节);真理从良善,也就是说,经由良善从主那里取得其一切能力(6948, 8200, 9327节)。由此明显可知,“祂不伸手在分别出来的以色列人身上”表示在其能力中的真理不与那些局限于脱离内在意义的圣言外在意义的人同在。在其能力中的真理不与他们同在的原因是,他们与天堂分离,因而与主分离;事实上,圣言将一个人与天堂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天堂与主结合在一起,因为构成圣言字义的一切都对应于天使所在的属灵和属天事物。如果只照字面,而不同时照教会的某种教义,也就是圣言的内在来理解圣言,与天使就没有任何联系。
以主对彼得所说的话为例:
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门,不能胜过它。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马太福音16:18, 19)
还有祂对门徒说的话: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马太福音18:18)
那些局限于脱离内在意义的圣言外在意义的人,因而那些与教会的真正教义分离的人,会说服自己确信,主将这种权柄赋予了彼得,也赋予了主的其他门徒。这种信念导致这种了地狱般的异端邪说,即:某些人有权柄让凡他们所愿意的人进入天堂,或把他们关在天堂之外;而事实上,根据教会的真正教义,也就是圣言的内在,唯独主拥有这种权柄。因此,那些知道圣言的外在意义,同时也知道它的内在意义的人就明白,主的这些话是指从主所获得的信和信之真理说的;拥有这种权柄的,是从主所获得的这种信,因而是主自己,绝不是任何人。
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从彼得和十二个门徒的代表,以及“磐石”和“钥匙”的含义可以看出来。彼得代表信(参看创世记18章和22章的序言,以及3750, 4738, 6000, 6073e节);主的十二个门徒,和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一样,代表信和爱的各个方面(3488, 3858, 6397节);“磐石”表示信方面的主,因而表示从主所获得的信(参看8581节);“钥匙”表示权柄或能力,这从圣言中提到“钥匙”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下列经文:
我是首先的,是末后的;我又是那存活的,曾死过;看哪,我是活着的,直到世世代代。并且我拿着阴间和死亡的钥匙。(启示录1: 17, 18)
启示录:
这些事是那圣洁、真实,拿着大卫的钥匙,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说的。(启示录3:7)
以赛亚书:
我必将大卫家的钥匙放在祂肩头上,祂开,无人能关;祂关,无人能开。(以赛亚书22:22)
在这些经文中,“钥匙”表示权柄或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唯有主拥有这种权柄。
由此可见,那些局限于脱离内在意义的圣言外在意义的人是何品质,即:他们根本没有与天堂结合,因而没有与主结合。那些根据字义解释主对彼得和门徒所说的这些话的人就是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僭取拯救人类的权柄,使自己成为天地之神;他们如此行是出于疯狂的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凡理性思考的人都能看出并明白,人根本不可能赦免任何罪,因为罪唯有通过形成或发展一种新的生活,也就是唯有通过被主重生才能得以赦免。重生一直持续到人在世生命的结束,之后直到永远(参看8548-8553, 8635-8640, 8742-8747, 8853-8858, 8958-8969节)。
还必须简要说一说何为“在其能力中”的真理。在圣言中,天使被称为“大能者”,而且在教会也众所周知,他们就是大能者。然而,他们不是凭自己,而是凭主而为大能者,因为他们是发自主的神之真理的接受者。他们从主拥有如此的大能,以致他们当中的一位就能赶走一千个魔鬼团伙,把他们关在地狱,约束他们。因为发自主的神之真理充满众天堂,并形成它们;你若愿意相信,一切事物都是通过这真理而被制作和创造的。圣言(或译为道)太初与神同在,并且就是神,万物都是藉着圣言造的,世界也是藉着圣言造的(约翰福音1:1-14),这圣言就是神性真理。神性真理是唯一真实的物质,万物皆从它产生;很少有人能明白这一点,因为如今人们对神性真理没有其它概念,只是认为它是从统治万有的那一位口中所出的话语,要按照这些话来执行他的命令。至于人们对神性真理当持有什么样的观念,可参看前文(9407e节)。圣言中的许多经文,尤其启示录都描述了发自主的神性真理的全能:
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他的使者去争战。他们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他们的地方。他们胜过他,是因羔羊的血,和他们所见证的话。(启示录12:7, 8, 11)
显然,“羔羊的血”是指从主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神性真理(参看4735, 6978, 7317, 7326, 7850, 9127, 9393, 9395节);“他们所见证的话”是指被接受的神之真理。
局限于脱离内在意义的圣言外在意义的人,因而那些与教会的真正教义分离的人,只根据字面来理解这些预言。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血”是指指血液,因而是指主的受难;而事实上,发自主的神性真理才是这些话中“血”的意思。那些处于教会的真正教义的人就能知道,他们不靠血,而是靠倾听神的真理并遵行它而得救;因此,凡允许主通过神性真理使使自己重生的人都会得救。凡从主获得启示或光照的人,因而凡处于仁和信的良善之人,都能知道、理解、看见并觉察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就是那些获得启示或光照的人。我自己可以肯定地说,当我读到“羔羊的血”,并思想主的宝血时,与我同在的天使只知道我所读的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我所想的就是这真理。不过,就让简单人去持守自己的教义,认为他们因着主的宝血得救去吧,只要他们照主的神性真理生活;因为那些如此生活的人在来世会获得启示或光照。
35.一些水星灵被其他灵人派来拜访我,要听听发生在我周围的事。我们地球的一个灵人对他们说,他们可以告诉派他们来的那些人,除了真理什么也不要说,也别照他们的习惯通过讲述反面来回答问题。因为若有我们地球的灵人这样做,他必受击打。但从远处派出这些灵人的那群人立刻答复说,若值得被击打,他们必一起受击打,因为他们习惯这样做,以至于停不下来。他们说,他们与自己星球的人交谈时,也是这样做的,但不是有意欺骗他们,而是为了激发求知欲。因为当他们提出反面,以某种方式隐藏事物时,求知欲就被激发出来,记忆通过努力寻找它而得以完善。我曾在别的场合和他们谈论这个话题,我因知道他们与自己星球的人交谈,于是就问他们如何教导他们的居民。他们说,他们不会指教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仍会给出一点提示,以便培养并增强他们发现、知道事实的渴望。因为如果他们回答了所有问题,这种渴望就会消失。他们又补充说,他们讲述反面的另一个原因是,真理可以显得更清晰,因为一切真理在与其反面进行对照时显得最清晰。
7778.“凡在埃及地头生的都必死”表那时与仁分离之信的诅咒。这从“死”和“头生的”的含义清楚可知:“死”是指诅咒(参看5407, 6119节);“头生的”是指教会的信,仁经由这信而来(352, 2435, 6344, 7035节)。但“埃及地头生的”是指无仁之信,如前所述(7766节)。
至于无仁之信,还有更多要说的。无仁之信并非信,只是关于诸如构成信的那类事物的记忆知识。因为信之真理视仁为其最终目的,后来则从作为其最初目的的仁发出。由此明显可知,构成信的事物并不存在于那些没有仁的人身上;然而,众所周知,他们的确拥有信之真理的记忆知识。他们将这种记忆知识称为信。当信之真理和良善的记忆知识被他们用来支持虚假和邪恶时,他们就不再拥有信之真理和良善,因为这些真理和良善同意它们所服务的虚假和邪恶。事实上,这时,它们所支持的真正虚假和邪恶在它们里面可以看到。
那些构成正信的事物向上看天堂和主;而那些构成与仁分离之信的事物则向下看,当它们支持邪恶和虚假时,则朝地狱观看。由此也明显可知,与仁分离之信并非信。由此可见,与仁分离之信的诅咒表示什么,即:这是信之被歪曲的真理和被玷污的良善的诅咒。因为当真理被歪曲时,它就不再是真理,而是虚假;当良善被玷污时,它就不再是良善,而是邪恶;信本身不再是由真理和良善构成,而是由虚假和邪恶构成的信,无论它外表看上去、听上去是什么样。此外,这是一个奥秘,每个人的信之品质都取决于他生活的品质。因此,如果他的生活是受诅咒的,那么他的信也是受诅咒的;因为当生活是邪恶的生活时,它就是虚假的信。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在世上并不明显,但在来世是显而易见的。当那里的恶人被剥夺真理和良善的记忆知识时,隐藏在他们里面的虚假就从邪恶中露出来。
一些恶人有一种信之真理是真理的信念;这种信念也被视为信。但它并不是信,因为它是由这个目的产生的,即:它可以作为获取利益、要职、名声的手段而进行服务。只要这些真理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进行服务,它们被爱就是为了邪恶的意图。但当不再以这种方式进行服务时,它们就被遗弃,甚至被视为虚假。“说服性信仰”(persuasive faith)这个术语就用来描述这种信念,它也是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话所表示的: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必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23)
这种信也由五个愚拙的童女所拿的“没有油的灯”来表示,她们也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马太福音25:11-12);“灯”表示信之真理,“油”表示仁之良善;因此,“没有油的灯”表示没有仁之良善的信之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