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412.“他们又吃又喝”表关于敬拜的良善和真理的教导。这从“吃”和“喝”的含义清楚可知:“吃”是指与良善结合并将其变成自己的(参看2187, 2343, 3168, 3513e, 3596, 3832, 4745, 5643节);“喝”是指与真理结合并将其变成自己的(参看3089, 3168, 4017, 4018, 5709, 8562节)。之所以还表示教导,也就是说,“吃”表示关于良善的教导,“喝”表示关于真理的教导,是因为属灵的食物在于作为智慧之源头的一切信之良善,而属灵的喝的东西则在于作为聪明之源头的一切信之真理(参看56-58, 681, 1480, 3069, 3114, 3168, 3772, 4792, 5147, 5293, 5340, 5342, 5410, 5426, 5487, 5576, 5579, 5582, 5588, 5655, 5915, 8562, 9003节)。这解释了为何古人当中设有筵席、节日、午餐和晚餐,以便他们能通过属于智慧和聪明的良善和真理而彼此联系在一起(参看3596, 3832, 5161, 7836, 7996, 7997节)。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圣言中,“筵席”、“午餐”和“晚餐”表示在信和爱上联系在一起,如下列经文:
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马太福音8:11)
路加福音:
耶稣对门徒说,叫你们在我国里,在我的桌子上吃喝。(路加福音22:30)
同一福音书:
主人来了,发现仆人警醒,那些仆人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必自己束上带,叫他们坐下,自己倒进前服事他们。(路加福音12:37)
约翰福音:
门徒求耶稣说,拉比,请吃。耶稣对他们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约翰福音4:31, 32)
同一福音书:
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约翰福音6:51)
显然,此处所指的是天上的粮。天上的粮就是来自主的爱与信的一切良善(2165, 2177, 3464,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 4976, 5915, 6118, 9323节)。
“又吃又喝”表示关于信之良善和真理的教导,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那时,你们开始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祂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6, 27)
“在主面前吃过、喝过”表示从圣言给予关于信之良善和真理的教导;“在街上教训过人”表示传讲来自主之圣言的真理,在以前,讲道都是在街上进行的,因为“街”表示构成教会教义的真理(2336节)。
以赛亚书:
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来到水边,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你们为何花钱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你们要留意听我,就能吃那美物,你们的灵魂以肥甘为乐。你们要侧耳到我这里来;你们要听,灵魂就可以存活。看哪,我已立祂作万民的见证,作万族的首领和立法者。(以赛亚书55:1-4)
很明显,此处“喝”和“吃”表示被主教导;“水”、“酒”、“奶”、“食物”和“肥甘”是指来自祂的信之真理和良善的形式,因为经上说,“你们要侧耳到我这里来;你们要听,灵魂就可以存活。看哪,我已立祂作万民的见证,作万族的首领和立法者”。
以西结书:
看哪,我必在耶路撒冷折断他们的粮杖。他们要带着忧虑按分量吃饼,带着惊惶按制子喝水。使他们缺粮缺水,因自己的罪孽消瘦而亡。(以西结书4:16, 17)
“吃饼、喝水”表示在信之良善和真理上接受教导(9323节)。类似的话出现在阿摩司书:
看哪,日子将到,我必打发饥荒到地上,饥荒非因食物,干渴非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阿摩司书8:11)
“因食物的饥荒”和“因水的干渴”是指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的缺少和匮乏(参看3364, 4958, 5277, 5279, 5281, 5300, 5360, 5376, 5415, 5568, 5576, 5579, 5893, 6110节)。
这一切清楚表明,当主擘开饼,递给门徒时,门徒的眼就开了,认出主(路加福音24:29-31)表示什么。因为在灵界,“擘开饼,递给他们”表示在信之良善和真理上教导他们,主通过信之良善和真理被看到。这也清楚表明圣餐中的饼和酒、吃和喝是什么意思;以及主在设立圣餐之后对门徒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祂说“我不再喝这葡萄树的产物,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马太福音26:26-29)。“吃、喝”之所以表示关于敬拜的良善和真理的教导,是因为他们献祭之后,也从祭物吃、喝,祭祀代表总体上的一切敬拜(参看9391节)。
7784.“至于所有以色列人,连狗也不摇舌”表在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当中不会有一丝诅咒或悲痛的痕迹。这从“以色列人”的代表和“狗也不摇舌”的含义清楚可知:“以色列人”是指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6426, 6637, 6862, 6868, 7035, 7062, 7198, 7201, 7215, 7223节);“狗也不摇舌”是指不会有一丝诅咒或悲痛的痕迹。因为这句话表达的是表示深深悲痛的“埃及地的大哀号”(7782节)的反面,这种深深的悲痛是由于长子死亡所表示的诅咒。
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也就是那些处于该教会的良善之人没有一丝诅咒,意思是说他们没有任何邪恶;相反,主使他们远离邪恶,将他们保守在良善中。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完全是邪恶,并受到诅咒;而属于主自己并为他们所接受的东西是良善,因而摆脱了一切诅咒。这就是我们说那些住在主里面的人根本没有任何诅咒的意思。
经上说“狗不摇舌”是由于“狗”的含义。“狗”表示教会中最低级的人,也就是价值低的卑微之人,以及教会之外的人,还表示那些对教会事物夸夸其谈,却不怎么理解的人;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那些完全在教会的信之外,傲慢无礼地对待信之事物的人。“狗”表示那些在教会之外的人,这一点明显可见于马太福音:
耶稣对希腊妇人,一个西罗腓尼基人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妇人说,主啊,是的。但是小狗也吃它们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耶稣回答她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她女儿就痊愈了。(马太福音15:26-28; 马可福音7:27-28)
此处“儿女”表示那些在教会之内的人,“狗”表示那些在教会之外的人。舔拉撒路疮的狗(路加福音16:21)所表相同;因为在那里,“财主”在内义上表示那些在教会里面,因而富有属灵财富的人,这些财富就是关于真理和良善的知识。
在以下经文中,“狗”表示那些在教会里地位最低,对教会事物夸夸其谈,却不怎么理解的人,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那些傲慢无礼地对待信之事物的人:
祂的守望人都是瞎眼的,他们都没有知识,都是哑巴狗,不能叫唤;只会观望、躺卧、贪睡。(以赛亚书56:10)
诗篇:
他们叫号如狗,围城绕行。他们口中喷吐恶言,嘴里有剑。(诗篇59:6-7, 14)
诗篇:
你的脚踹在血中,使你狗的舌头……(诗篇68:23)
马太福音: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们把它们践踏在脚下,转过来咬你们。(马太福音7:6)
这就是为何“死狗”(撒母耳记上24:14; 撒母耳记下9:8; 16:9)表示要被丢弃的所有最劣质的事物。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