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528.“用皂荚木”表出于怜悯。这从“皂荚木”的含义清楚可知,“皂荚木”是指唯独属于主的功德之善(参看9472, 9486节);由于功德之善是怜悯,所以“皂荚木”也表示怜悯。因为出于纯粹的爱,因而出于纯粹的怜悯,主取得人身,经受最严厉的试探,最终经受十字架受难,以便祂可以拯救人类;功德和公义由此变成祂的。由此明显可知,功德之善在于怜悯。怜悯就是对那些陷入痛苦悲惨状态之人的神性之爱。主经受最严厉的试探,由此使天堂和地狱变得井然有序;祂出于神性之爱进行争战,以拯救那些以爱和信来接受祂的人(参看1266, 1663, 1668, 1676, 1690, 1691e, 1737, 1787, 1789, 1812, 1813, 1820, 1921, 2083, 2159, 2574, 2649, 2776, 2795, 2813, 2816, 3318e, 4180, 4286, 4295, 5078节)。
1054.“我看见它”表示他是能重生的那种。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当论及主时,“看见”某人表示知道他是什么样,或说知道他的性质。因为主自永恒就知道所有人,没有必要去看任何人是什么样。当人是能重生的那种时,经上就会说主“看见”他,也说主向他“仰脸”。但当他不能重生时,经上就不说主看见他,或向他仰脸,而是说主向他“转眼或掩面”,尽管转离的不是主,而是人。因此,14节论述了整个人类,其中许多人是无法重生的;在这一节,经上没有说“我”看见云中之弓的时候,而是说“弓必现在云中”的时候。这适用于主“看见”,如同适用于祂“记念”一样;“记念”在内义上表示怜悯(对此,参看840, 1049; 以及626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