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528.“用皂荚木”表出于怜悯。这从“皂荚木”的含义清楚可知,“皂荚木”是指唯独属于主的功德之善(参看9472, 9486节);由于功德之善是怜悯,所以“皂荚木”也表示怜悯。因为出于纯粹的爱,因而出于纯粹的怜悯,主取得人身,经受最严厉的试探,最终经受十字架受难,以便祂可以拯救人类;功德和公义由此变成祂的。由此明显可知,功德之善在于怜悯。怜悯就是对那些陷入痛苦悲惨状态之人的神性之爱。主经受最严厉的试探,由此使天堂和地狱变得井然有序;祂出于神性之爱进行争战,以拯救那些以爱和信来接受祂的人(参看1266, 1663, 1668, 1676, 1690, 1691e, 1737, 1787, 1789, 1812, 1813, 1820, 1921, 2083, 2159, 2574, 2649, 2776, 2795, 2813, 2816, 3318e, 4180, 4286, 4295, 5078节)。
42.要知道,灵人根本看不见世上的太阳,或来自它的任何光。这太阳的光对灵人和天使来说如同黑暗。灵人在世时曾见过这太阳,但只保留对它的概念,把它设想为一个暗斑,并且这暗斑在后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处,略高于头部那个层面。太阳系之内的星球照着相对于太阳的固定位置而显现。水星在后面,靠右一点;金星在左边,靠后一点;火星在左前方;木星也在左前方,只是距离更远;土星在正前方相当长的距离处;月球在左边相当高的位置;每颗行星的卫星都在它的左边。这就是灵人和天使所设想的这些星球的位置;灵人还在他们星球附近,但在它之外显现。然而,水星灵尤其不在一个固定方向或一段固定距离处显现;他们时而在前面,时而在左边,时而靠后一点。原因在于,他们被允许周游宇宙,以获取知识。
2497.本章论述了当主首先在仁与信的教义方面接受教导时,祂的状态。这种状态本身由“加低斯和书珥”来表示;信之教义由“基拉耳王亚比米勒”来表示(1-2节)。一开始,祂认为当请教理性(2节),但最终没有请教它(3-4, 8-9节)。祂这样认为的原因(5-6, 10-13节)。仁与信的教义是属灵的,来自一个属天源头(7节)。这就是祂接受教导的方式;在此期间,一切理性概念和一切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都像一个遮盖物或衣服一样为祂服务(14-16节)。以这种方式教义是完美的(17节)。如果教义来自理性,情况就不同了(18节)。
内 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