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534.“要给桌子的四围各作一掌宽的横梁”表那里与来自神性的真理的结合。这从“横梁”的含义清楚可知,“横梁”因在边沿之外,故是指边界的最外层,因而也指与来自神性的真理的结合。没有人能知道这就是“横梁”所表示的,除非他们知道包围并由此保护天堂的来自主的良善气场,以及它的延伸和边界是怎么回事。关于包围天堂和一切天堂社群,由此保护他们免受来自地狱的邪恶入侵的神性良善的气场,可参看前文(9490, 9492, 9498节)。
这神性气场甚至延伸到地狱,同样保卫他们。正因如此,主也在地狱掌权;但不同之处在于,包围并保护天堂的神性气场是与神性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的气场;而保卫地狱的气场则是与神性良善分离的神性真理的气场。后一种气场之所以存在于地狱,是因为那里的所有人都弃绝神性良善,因而弃绝主的怜悯。就外在形式而言,这种气场在地狱掌权;但就内在形式而言,在那里掌权的,仍是与神性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的气场。地狱里的人通过后一种气场得到保卫,免得他们过度伤害彼此。
由此明显可知,就外在形式而言,神性良善的气场终止于天堂终止之处;与神性良善分离的神性真理的气场则开始于地狱开始之处;它们之间的间隙中有一个结合,该结合由“四围一掌宽的横梁”来表示。
4689.“向我的捆下拜”表敬拜。这从“下拜”和“约瑟的捆”的含义清楚可知:“下拜”是谦卑的表现(参看2153节),因而是指敬拜;“约瑟的捆”在此是指关于主的神性人身的教义(4686节),因而表示那些处于教会更内在部分之人所敬拜的神性人身。但那些更外在的人,也就是那些持守分离之信的信徒,则尽可能地远离对它的敬拜。与仁分离之信之所以导致缺乏这种敬拜,是因为如前所述,主存在于仁爱中,并且若不通过仁爱,就不存在于信仰中;事实上,仁爱是实现联结的媒介。没有良善的真理算什么呢?没有意愿的理解力算什么呢?因此,没有仁爱的信仰又算什么呢?或没有其本质的信心算什么呢?
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根本不敬拜主的神性人身,这一事实从具有这种秉性、从基督教界进入来世的人向我清楚显明,我曾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交谈过。因为在来世,说话的是人们的心,而不像在世上那样是他们的口唇。在那里,每个人的思维都被交流,远远比用世上的任何语言交流清晰得多;除了所想和所信的外,谁不也许说任何话。有许多在世时传讲过主的人到了来世竟完全否认祂。有人若问他们为什么目的或原因传讲祂,表面上还以神圣的形式敬拜祂,就会获知,他们之所以如此行,是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所需,还因为他们由此能获得重要地位和财富。那些不传讲祂,却承认祂的人如此行,是因为他们出生在教会,若出言反对宗教,就会担上坏名声。来自基督教界的人没有一个知道主的人身是神性;几乎没有人知道唯独祂统治天堂和宇宙,更不知道祂的神性人身是天堂中的全部。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已被清楚揭示出来,因为主预见基督教会将从仁转向信,由此与祂分离,进而不仅弃绝,还亵渎从祂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神圣。因为与仁分离之信只会做这种事。
如今信与仁分离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上,教会因各自的信条而彼此分离,凡所信的不同于他们的信条所教导的之人都被逐出教会,还受到诬蔑。但是,行事像强盗,毫无怜悯地剥夺他人财物的人,只要不明目张胆地这样做,或不欺骗邻舍,或败坏仁爱的名声,或犯下奸淫,反而仍被称为基督徒,因为他经常参加教会圣事,照教义说话。由此明显可知,如今,构成教会的是教义,而非生活;与信仰联结的果实只在他们的教义里,根本不在他们的头脑中。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