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577.“在山上给你看的”表在天堂用灵眼看见的。这从“看”和“西乃山”的含义清楚可知:“说”当论及天堂里的代表时,是指用灵眼看见,如下文所述;“西乃山”是指天堂(参看8805, 9420节)。至于“看”论及出现在天堂的代表时,是指用灵眼来看,要知道,住在最低层或第一层天堂的天使灵不断看见事物的样式或形式,类似存在于世上的那类事物。例如他们看见园子,园子里的树及其果实;鲜花和植物;以及房屋、宫殿,多种多样的动物;除此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其它事物,都是世上不曾见过的。所有这些景象都是存在于高层天堂中的天堂事物的代表。这些事物在第一层天堂就以这种形式或样式呈现在下面的灵人眼前,以便天使灵能从中知道并洞察存在于高层天堂中的特定事物;因为一切事物,甚至最小的细节,都是代表,并具有灵义。由此可见当如何理解约柜、基路伯、居所,那里的桌子,灯台所表示的天堂和天堂事物的代表。
世人用肉眼是看不见这类景象的,因为肉眼的形成是为了接受尘世和肉体的形状,因而接受物质事物。因此,肉眼是如此的不完美,以致它甚至无法用其视觉看清自然界中的秘密或内在事物;这一点从放大镜足以清楚看出来,因为只是看看自然界中隐藏至深的秘密,就需要提供放大镜。简言之,肉眼是极其迟钝、昏暗的,并且具有这种性质:它们绝无可能看见在来世显现给灵人的代表。若要使它们显现,必须将世界之光从肉眼前除去,然后才能看见那些存在于天堂之光中的事物。因为既有天堂之光,也有世界之光;天堂之光是为了人的灵而存在的,世界之光是为了人的肉身而存在的。此处的情形是这样:当一个人凭世界之光来观看那些存在于天堂之光中的事物时,这些事物就会陷入幽暗;相反,当一个人凭天堂之光来观看那些存在于世界之光中的事物时,这些事物也会陷入幽暗。正因如此,当把世界之光从肉眼的视觉前除去时,他的灵眼就开了,并看见那些存在于天堂之光中的事物,因此,代表形式或样式,如前所述,也就被看见了。由此可知为何当今世人在天堂的事上陷入幽暗,又为何有些人陷入的黑暗如此之大,以致他们甚至不信死后生命的存在,也不信他们将要活到永远。因为当今的世人如此沉浸于肉身,因而沉浸于肉体、尘世和世俗的事物,从而沉浸于如此不完美的世界之光中,以致天堂事物对他们来说,是完全、彻底的黑暗;因此,他们灵的视觉无法被光照。由此明显可知为何摩西在西乃山上看见帐幕的样式,是用灵眼来看的。
星空中的诸星球—我在那里所看见的第一个星球
3518.“你快到羊群里去”表示到还没有与神性理性结合的家生的属世良善那里去。这从“羊群”的含义清楚可知,“羊群”是指良善(343, 415, 1565节),在此是指属世良善,因为这话是向雅各说的。事实上,所表示的是家生的良善,因为它在家里;而给以扫(他表示属世层的良善,3500, 3508节)提供野味的田野表示非家生的良善。在圣言的其它地方,“羊群”论及理性层的良善;但在这种情况下,“牛群”论及属世层的良善(参看2566节)。家生的属世良善是指人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或他与生俱来的良善;这种良善与从主流入的属世层的良善截然不同。关于属世良善的定义和性质,可参看前文(3470, 3471节)。因此,为了区分这两种良善,第一种良善被称为属世层的良善,第二种良善被称为属世良善。此外,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那里获得家生的良善,这两种良善本身也不同。从父亲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内层,从母亲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外层。对主来说,这两种良善最为不同,因为祂从父所拥有的良善是神性,但祂从母所拥有的良善因遗传之恶而被玷污。主从父所拥有的属世层里面的良善是祂自己的,因为这良善是祂的生命本身,由“以扫”来代表。而主从母所拥有的属世良善因遗传之恶而被玷污,故本身是邪恶;这良善就是“家生的良善”所表示的。然而,尽管被玷污了,但家生的良善仍可为属世层的改造服务。不过,一旦完成服务,它就被弃绝。
每一个正在重生的人都是这种情况。他从主,如同从一个新父亲那里接受的良善是内层,而从他的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外层。他从主那里接受的良善被称为属灵良善,而他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被称为属世良善。一个人从他的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首先为他的改造服务,因为记忆知识或事实,以及之后真理的知识或认知,正是通过这良善,如同通过愉悦和快乐之物被引进来。不过,一旦它作为一种手段实现了这个目的或功用,就会被分离出去,然后属灵良善出来并显现。这一点从大量经历清楚看出来,仅举一例:当一个孩子首先开始学习时,他被求知欲驱动,起初不是为了他自己所看到的任何目的,只是出于他与生俱来的某种愉悦和快乐,以及其它激励。后来,随着他渐渐长大,他为了某种目的而被求知欲驱动,如为了战胜别人或他的竞争对手;再后来他仍为了某种世俗目的而被求知欲驱动。但当他即将重生时,他受真理的快乐和愉悦影响,或说他的求知欲源于真理的快乐和愉悦;当他正在重生时(这发生在成年时期),他的求知欲源于对真理的爱,后来则源于对良善的爱。这时,之前的目的及其快乐就一点点地被分离出去,被来自主并在他的情感中显现的内层良善所取代。由此明显可知,之前表面上看似良善的快乐充当了手段。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手段不断出现,或说新的手段不断以这种方式相互取代。
此处的情形好比一棵树。树在初期或初春开枝散叶,之后随着树龄的增长或春天的进展,这树便以鲜花装点它们;然后到了夏天,它产生果实的萌芽;这萌芽继续生长,成为果实;最后它在果实里面产生种子,这些种子就包含类似它自己的新树在里面,实际上还潜藏着整片果园或花园;如果这些种子被播下去,这片果园或花园就成为现实。这些相似性或对比就存在于自然界中。它们也是代表,因为整个自然界就是代表主在天上的国度,因而代表主在地上的国度,也就是教会,进而代表祂在每个重生的人里面的国度的一个舞台。由此明显可知,属世良善或家生良善虽是一种纯外在的快乐,事实上是一种世俗的快乐,但仍可作为手段而为产生可与理性层的良善结合,从而变成重生的良善或属灵良善,也就是来自主的良善的属世层良善服务。这些就是本章“以扫和雅各”所代表和表示的事。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