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78.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何为内在人、何为外在人。他们以为两者是一回事,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相信他们凭自己的自我实行良善、思想真理;事实上,相信这一点是人的自我的性质。然而,内在人与外在人有着天壤之别。无论有学问的还是没学问的,当反思这个问题时,他们对内在人只有一个概念,即:它是思维,因为它在内,或是内在的东西;对外在人也只有一个概念,即:它是肉体,以及肉体的感觉和快乐的生命,或说肉体的感觉能力和快乐,因为它在外,或是外在的东西。殊不知,他们以为属于内在人的思维其实并不属于内在人;因为内在人里面只有主的良善和真理,主已将良心植入内层人。就连恶人,甚至最坏的那种,也都有思维,缺乏良心的人同样有思维。由此清楚可知,人的思维并不属于内在人,而是属于外在人。肉体及其感觉和快乐的生命,或其感觉能力和快乐并不是外在人,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灵人虽然没有诸如活在世上时所披的那种肉体,也照样拥有外在人。
但没有人能知道何为内在人、何为外在人,除非他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应于天使天堂的属天和属灵层级,一个对应于天使灵天堂的理性层级,和一个对应于灵人天堂的内在感官层级。因为天堂有三层,数量和人里面的层级一样多。这些天堂彼此截然不同且互相分离,这就是为何死后,有良心的人首先在灵人天堂,之后被主提升到天使灵天堂,最后被提升到天使天堂。如果人里面没有相同数量的天堂,使他能与它们及其状态相对应,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我由此得知是什么构成内在人,是什么构成外在人。属天和属灵事物形成内在人,理性事物形成内层人或中间人,而感官事物(不是肉体事物,而是源于肉体事物的事物)形成外在人。这不仅适用于世人,也适用于灵人。
用学者的话说,这三者,即内在人,内层人和外在人,就像目的、原因和结果。众所周知,没有一个原因,就不可能有结果,没有一个目的,就不可能有原因。结果、原因和目的就像外层,内层和至内层那样彼此不同且互相分离。严格来说,感官人,也就是思维基于感官印象的人,是外在人;而属灵和属天人是内在人,理性人则介于这两者之间;内在人与外在人通过这理性人实现交流。我知道,很少有人能明白这些话,因为人们活在外在事物当中,并从它们思考。这就是为何有些人将自己等同于动物,以为当他们的肉体死亡时,他们也将完全死亡。殊不知,他们死亡之时,正是他们开始生活之时。死后或在来世,善人先在灵人界或灵人天堂过一种感官生活,然后在天使灵天堂过一种内在感官生活,最后在天使天堂过一种至内在的感官生活。这后一种生活,就是天使般的生活才是内在人的生活;对于这种生活,几乎无话可说,因为人理解不了。
重生之人只有反思良善和真理并属灵争战的性质,才能知道内在生命的存在。事实上,内在生命才是与人同在的主之生命,因为主经由内在人而使仁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在外在人里面运转。凡来自内在人、在人的思维和情感中所感知到的东西,都是一种包含来自内在人的无数元素的总体印象;人在进入天使天堂之前根本感知不到这些元素。关于它们的总体效果及其性质的描述,可参看545节中的经历。不过,关于内在人所阐述的这些事因超出大多数人的理解,故对他们的救赎来说并不那么至关重要,只要他们知道内在人和外在人的存在,承认并相信一切良善和真理都来自主就足够了。
1921.“在你眼里怎样好,你就怎样待她吧”表示绝对掌控。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就内义而言,这句话代表和表示主凭自己的能力战胜、征服并逐出潜入这第一理性的遗传之恶。因为如我所说的(1893, 1895节),主的理性心智从作为父亲的内在人,也就是耶和华成孕,从作为母亲的外在人出生。凡从外在人出生的东西都拥有遗传元素在里面,因而也带有邪恶。这种东西就是主凭自己的能力战胜、征服并逐出,最后变成神性的东西。祂凭自己的能力如此行,这一点从本节经文的每一个细节清楚看出来,如经上说“你的婢女在你手中”,这表示祂将这理性置于祂的掌控权之下;现在说“在你眼里怎样好,你就怎样待她吧”,这表示对它的绝对掌控;接下来又说“撒莱羞辱她”,这表示征服。
这些话是对代表直觉真理的撒莱说的,主自己拥有直觉真理,并基于直觉真理思考,如前所述(1904, 1914节)。这真理赋予祂对理性心智,以及对作为外在人一部分的属世心智的绝对掌控。一个基于直觉真理思考,并从神性良善感知(这良善也是祂的,因为它是父的,祂没有其它灵魂)的人,必然凭自己的能力行事。祂因凭自己的能力征服并逐出祂的遗传之恶,故也凭自己的能力将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合一,因为一个是另一个的结果。
从耶和华成孕的那一位除了耶和华之外,没有其它内在,也就是没有其它灵魂;因此,就其真正的生命而言,主就是耶和华自己。耶和华,或神性本质无法像使后代成孕的人父的灵魂那样被分割。这后代越远离父亲的形像,就越远离父亲,并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远离。这就是为何父亲对孩子的爱会随着孩子长大而减弱。但主不是这种情况。随着祂长大,就人身或人性本质而言,祂不是远离,而是不断接近,直到实现完美的合一。由此清楚可知,祂与耶和华父是一样的,如祂自己所清楚教导的(约翰福音14:6, 8-11)。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