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872.“是水苍玉、红玛瑙、碧玉”表对真理的属灵之爱,更高的事物终止于其中。这从这些石头的含义清楚可知,它们的含义就源于它们的颜色;因为这一行所有石头的颜色都接近略带蓝色的一种亮白。水苍玉表示对真理的属灵之爱,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它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西结书:
看哪,基路伯旁边有四个轮子,轮子的形状好像水苍玉石。(以西结书1:16; 10:9)
“基路伯的轮子”与人的手臂、脚所表相同,即表示行动和前行的能力,这能力属于源于良善的真理(参看8215节)。这解释了为何这些轮子的形状就像水苍玉石,因为“水苍玉”表示源于属灵良善的真理,这真理拥有能力。
但以理书:
举目观看,看哪,有一人身穿细麻衣,腰束乌法精金带。他身体如水苍玉,脸面如闪电的形状,眼目如火把。(但以理书10:5, 6)
“身穿细麻衣的人”是一位天上的天使;“细麻衣”表示给良善作衣服的真理(参看7601节);“腰”表示婚姻之爱,这爱属于良善和真理(3021, 4280, 5050-5062节)。这就是为何经上说这个人“腰束乌法精金带”,因为“金”表示爱之良善(113, 1551, 1552, 5658, 9490, 9510节)。但“身体”因着它的对应关系而表示属天之爱的良善,以及属灵之爱的良善(参看6135节);而身体的表面或外在表示源于这良善的真理;这就是为何这位天使或这个人的身体看似水苍玉。由此明显可知,“水苍玉”表示属灵之爱所渴慕的真理。
“红玛瑙”,就是这一行的第二块石头,表示源于爱的信之真理(参看前面的说明,9476, 9841节)。“碧玉”,就是这一行的第三块,也是最后一块石头,表示信之真理,这一点从约翰所写的启示录明显看出来:
圣城耶路撒冷的光辉如同极贵的宝石,好像碧玉石,明如水晶。(启示录21:11)
“圣耶路撒冷”表示将要取代我们今天这个教会的教会;它的“光”是指信之真理和由此产生的聪明(参看9548, 9551, 9555, 9558, 9561, 9684节)。因此,它“好像碧玉石,明如水晶”。此外,“水晶”也表示源于良善的信之真理。又:
圣耶路撒冷墙的构造是碧玉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净的玻璃。(启示录21:18)
城墙被描述为“碧玉”,是因为“墙”表示保护教会的信之真理(6419节);由于“墙”具有这种含义,故该章19节经文说,其根基的第一块石头是碧玉的;因为“根基”表示源于良善的信之真理(9643节)。
1839.“看哪,有可怕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表示那黑暗是可怕的,“黑暗”表示虚假。这从“黑暗”的含义清楚可知,稍后会解释,“黑暗”是指虚假。“可怕的大黑暗”描述了就在完结之前,也就是日头正落的时候,教会的状态;而“幽暗”和15:17提到的其它细节则描述了日头落下的时候,教会的状态。
主在马太福音也是这样描述它的:
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马太福音24:29)
主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太阳要变黑,而是说爱和仁的属天实体要变黑;也不是月亮要变黑,而是信的属灵实体要变黑;从天上坠落的不是众星,而是教会成员对良善和真理的认知,因为这些认知就是“天势”;并且这些事不会发生在天上,而是发生在地上,因为天堂永远不会变黑。
“有可怕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表示主对如此巨大的荒废或破坏感到恐惧。一个人越专注于爱的天堂事物或属天事物,就越因看见完结而感到恐惧。比起其他所有人,这更适用于主,因为祂处于神性和天堂的爱本身。
“黑暗”(或暗)表示虚假,这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清楚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祸哉!那些以暗为光,以光为暗的人。(以赛亚书5:20)
“暗”表示虚假,“光”表示真理。同一先知书:
人望着地,只见黑暗痛苦;光明变黑暗。(以赛亚书5:30)
“黑暗”表示虚假,“光明变黑暗”表示真理没有出现。
同一先知书:
看哪,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以赛亚书60:2)
阿摩司书:
耶和华的日子黑暗没有光明。耶和华的日子,不是黑暗没有光明吗?不是幽暗毫无光辉在里头吗?(阿摩司书5:18, 20)
西番雅书:
耶和华的大日临近;那日是震怒的日子,是痛苦和忧虑的日子,是荒废和凄凉的日子,是黑暗和幽冥、密云和阴霾的日子。(西番雅书1:14-15)
在这些经文中,“耶和华的日子”表示教会的末期和状态,“黑暗和幽冥”表示虚假和邪恶。
主在马太福音中也称虚假为“黑暗”:
如果你的眼睛坏了,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是黑暗,那黑暗是何等大呢!(马太福音6:23)
此处“黑暗”表示临到那些拥有(宗教)知识或认知之人的虚假;“那黑暗是何等大呢”表示这黑暗比那些没有知识或认知的外邦人的还要大,或说他们比缺乏这种知识或认知的民族更愚昧无知。
同一福音书:
惟有本国的子民要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马太福音8:12; 22:13)
“外边黑暗”表示教会里的人的更可怕的虚假,因为这些人使光变得黑暗,用虚假反对真理,这种事是外邦人无法做到的。约翰福音:
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领会光。(约翰福音1:4-5)
此处“黑暗”表示教会里面的虚假。
教会外面的虚假也被称为“黑暗”,但这些黑暗能接受光。论到这黑暗,马太福音上说: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向那些坐在死荫之地的人出现。(马太福音4:16)
此处“黑暗”表示无知的虚假,就是存在于外邦人当中的那种虚假。
约翰福音:
审判乃是这样:光来到世界,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约翰福音3:19)
“光”表示真理,“黑暗”表示虚假;“光”也表示主,因为一切真理都来自主;而“黑暗”表示地狱,因为一切虚假都来自地狱。
同一福音书:
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必不在黑暗里走。(约翰福音8:12)
又:
你们应当趁着有光的时候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我作为光到世界上来,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约翰福音12:35, 46)
“光”表示主,一切良善和真理的源头;“黑暗”表示虚假,唯独主驱散它们。
在末期盛行,在此被称为“黑暗”,也就是“可怕的大黑暗”所论及的虚假由(耶稣受难时)从午正到申初(犹太民族时间中午6点到下午9点,中国时间中午12点到下午3点)临到全地的黑暗,以及那时变黑的日头(马太福音27:45; 马可福音15:33; 路加福音23:44-45)来代表和表示,“日头变黑”代表并表示那时不再有爱和信。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