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9965.“免得担当罪孽而死”表整个敬拜的毁灭。这从“担当罪孽”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亚伦和他儿子的祭司职分时,“担当罪孽”是指除去或移走那些处于源于主的良善之人身上的虚假和邪恶,如前所述(9937节)。但当经上论到他们说“担当罪孽而死”时,它表示整个敬拜的毁灭(9928节);因为代表性敬拜由于丝毫不再出现在天堂而死亡了。至于此处是何情形,这可从前面的阐述和说明看出来(9959-9961节)。此外,当他们不照着律例而行时,也会死亡;亚伦的儿子拿答和亚比户就是明证,他们烧香时没有用祭坛上的火,而是用了凡火,于是就被天上来的火烧灭了(利未记10:1, 2ff)。“祭坛上的火”代表神的爱,因而代表来自主的爱;而“凡火”代表来自地狱的爱。用后一种火烧香,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他们的死亡表示敬拜的毁灭。“火”表示爱(参看5215, 6832, 7324, 7575, 7852节)。
在圣言中,许多地方提到,他们若不照律例而行,就“要担当罪孽”,以此表示诅咒,因为他们的罪没有除去。倒不是说他们自己因不服从 律例而受到诅咒,而是说他们因如此行而毁灭了代表性敬拜,并在如此行的过程中代表了对那些留在自己罪中之人的诅咒。因为没有人会由于疏忽了外在仪式而受到诅咒;人受诅咒纯粹是因为心里的邪恶,因而因为由于心里的邪恶而没有遵守这些仪式。这就是下列经文中“担当罪孽”所表示的;摩西五经:
若一个灵魂犯罪,行了耶和华所吩咐不可行的什么事,他虽然不知道,还是有了罪,就要担当他的罪孽。(利未记5:17)
不可照字面将“担当罪孽”理解为邪恶的存留和由此而来的诅咒,尽管这是灵义;因为经上说“他虽然不知道”,这意味此人所行的并非源于心里的邪恶。
利未记:
第三天若吃了平安祭的肉,这祭必不蒙悦纳;这是可憎的事,吃这祭肉的灵魂,就必担当他的罪孽,必从他民中剪除。(利未记7:18, 20; 19:7, 8)
“担当罪孽”在此也表示留在他的罪中,由此处于诅咒的诅咒。倒不是因为他第三天吃了祭肉,乃因“第三天吃了祭肉”代表可憎的事,就是导致诅咒的可憎行为。因此,“担当罪孽”和“从他民中剪除”代表对那些做这种行为所表示的可憎之事之人的诅咒。然而,不是因为他吃了祭肉而有了诅咒或定罪;事实上,定人罪的,是所代表的内在邪恶,而不是没有这些邪恶在其中的外在行为。
又:
凡吃自死的,或是被撕裂的,若不洗衣服,也不洗身,就必担当他的罪孽。(利未记17:15, 16)
由于“吃自死的,或是被撕裂的”代表将邪恶或虚假变成人自己的,所以经上所说的“担当罪孽”也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意义。民数记:
那洁净而不守逾越节的人,这灵魂要从他民中剪除,因为他在所定的日期不献耶和华的供物,应该担当他的罪。(民数记9:13)
“逾越节”代表被主从诅咒中释放出来(参看7093e, 7867, 7995, 9286-9292节);“逾越节的晚餐”代表通过爱之良善而与主的结合(7836, 7997, 8001节)。由于所代表的是这些事物,故经上规定凡不守逾越节的人都要从他民中剪除,应该担当他的罪。然而,不守逾越节并不真的是一种严重的罪行,仅仅代表那些从心里不肯接受主,因而不肯从罪中得以释放的人,因而代表那些不愿通过爱而与主结合的人。因此,它代表他们的诅咒。
又:
以色列人不可挨近会幕,免得他们担罪孽而死。惟独利未人要办会幕的事,他们要担当罪孽。(民数记18:22, 23)
这百姓若挨近会幕,在那里办事,就“担罪孽而死”的原因是,他们由此将毁灭归属于祭司职责的代表性敬拜。祭司职责或祭司职分代表主拯救的整个工作(9809节);这就是为何经上说“惟独利未人”,也就是祭司要担当罪孽,以此表示赎罪,也就是除去那些处于唯独源于主的良善之人身上的邪恶和虚假(9937节)。“担当罪孽”当论及那些出于一颗恶心而行恶的人,如利未记(20:17, 19, 20; 24:15, 16)和以西结书(18:20; 23:49)等地方所提到那些人时,表示真正的诅咒。
4638.“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表示旧教会的末期,和新教会的初期。教会是主在地上的国;“十个童女”是指所有属于教会的人,也就是那些处于良善与真理的人和那些陷入邪恶与虚假的人。“十”在内义上表示余留,以及完全和完整之物,因而表示全部;“童女”表示那些属于教会的人,和在圣言的其它地方一样。
“拿着灯”表示拥有属天事物在里面的属灵事物,或拥有良善在里面的真理,或也可说,拥有对邻之仁在里面的信仰和拥有对主之爱在里面的仁爱。因为“油”表示爱之良善,如下文所述;而“没有油的灯”也表示这些事物,只是没有良善在里面。
“出去迎接新郎”表示他们的接受。“其中有五个是聪明的,五个是愚拙的”表示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拥有含有良善在里面的真理,一部分人拥有不含真理在里面的真理。前者是“聪明的”,后者是“愚拙的”。“五”在内义上表示一些,故在此表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愚拙的拿着灯,却没有带油”表示他们没有在其真理中的仁之良善,“油”在内义上表示仁与爱之良善。而“聪明的拿着灯,又盛了油在器皿里”表示他们拥有在其真理中的仁与爱之良善,“器皿”是指信之教义事物。
“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表示迟延,因而怀疑。“打盹”在内义上表示因迟延而在教会事物上变得漫不经心,或非常懒散,“睡着”表示滋长怀疑,或抱有怀疑:对“聪明的”来说,是一种具有肯定态度的怀疑;而对“愚拙的”来说,则是一种具有否定态度的怀疑。“半夜里有嚷叫的声音说”表示时期,也就是旧教会的末期和新教会的初期。在圣言中,当论述教会的状态时,这段时期被称为“夜”。“嚷叫”表示正在发生的一种变化。“看哪,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表示审判,也就是说,或被接纳或被弃绝的时候。
“那些童女就都起来修整她们的灯”表示所有人的预备,因为那些其真理不含良善在里面的人以为自己会和那些其真理含有良善在里面的人一样被接纳。事实上,他们以为唯信得救,殊不知,没有仁爱的地方也不会有任何信仰。“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把你们的油分一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表示他们渴望良善能从别人那里被交流到他们的空洞真理中,或被交流到他们自己的空心或赤贫的信仰中。因为在来世,一切属灵和属天事物都被相互交流,但只通过良善被交流。
“聪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表示它不可能被交流,因为他们所拥有的少量良善会从他们那里被夺走。事实上,在来世,当良善被交流给那些其真理缺乏良善的人时,他们可以说会将良善从那些拥有它的人那里夺走,然后据为己有,不将它交流给其他人,反而玷污它;这就是为何良善不可能被交流给他们。我将下一章(创世记37章)末尾凭我的亲身经历描述这些灵人。
“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表示邀功的良善。那些夸耀这种良善的人就由“卖油的”来表示。此外,在来世,那些其真理不含良善在里面的人认为他们已经通过自己所做的一切行为赚取了功德;就外在形式而言,这些行为看似良善;但就内在形式而言,却是邪恶,正如主在马太福音中所说的那样: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必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 23节)
路加福音:
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你们开始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必回答你们说,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那时,你们开始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他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5-27节)
这就是此处愚拙的童女所表示的那些人,因此,下面这些话同样论及他们:她们“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
“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表示他们的靠近为时已晚。“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赴婚筵”表示那些处于良善,并由此处于真理的人被接入天堂。天堂好比来自天上婚姻的婚礼,天上的婚姻就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主好比新郎,因为这些人与祂联结,而教会则因此被称为新娘。“门就关了”表示其他人不能进去。
“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表示他们渴望凭没有仁的唯信,以及没有主的生命、只有自我生命的行为进入。“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表示弃绝。“不认识他们”在内义上表示他们缺乏对邻舍的任何仁爱,以及通过这种仁爱与主的联结。那些没有被如此联结起来的人就被说成是祂“不认识”。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人子来的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表示对照着信仰的诫命生活的一种期盼,“警醒”表示信仰的诫命。“人子来的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表示人所不知的接受时间,以及那时他的状态。在马太福音别的地方,处于良善的人,也就是遵行诫命的人也被称为“聪明的”;而拥有真理知识,却不照之而行的人被称为“愚拙的”:
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愚拙的人。(马太福音7:24,26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