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Life15.一个不属灵的人仍能像一个属灵人那样思考并理性谈论,这是因为人的理解力能被提升到天堂之光,也就是真理中,并从这光看东西。但他的意愿无法以同样的方式被提升到天堂之热,也就是爱中,并从这热行动。这就是为何除非一个人是属灵的,否则真理和爱在他里面不会构成一体。这也是为何人能说话;正是这一点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正因当意愿尚未被提升到天堂时,理解力就能被提升到天堂,所以人才能被改造并变得属灵;不过,在他的意愿也被提升之前,他还没有开始被改造并变得属灵。由于理解力超越意愿的这种优越能力,一个人,无论是何性质,即便是邪恶的,仍能像属灵人那样思考,从而理性谈论。尽管如此,他仍不是理性的,因为不是理解力引导意愿,而是意愿引导理解力。理解力只是教导并指明道路,如《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115节)所说明的。只要意愿不与理解力一起在天堂,此人就不是属灵的,因而不是理性的;因为当由他的意愿或爱来决定时,他会扔掉关于神、天堂和永生的理性思维,反而捡起凡符合他的意愿或爱的东西,并称这些东西为理性。不过,这些问题将在关于天使智慧的著作中阐明。
8.(5)因此,仁爱的第一件事就是仰望主,并避开邪恶,因为它们是罪。 一个人为了邻舍,或为了真理和良善,因而为了符合圣言的理由,或为了宗教信仰,因而为了神,因此出于一种属灵的爱或情感所行的一切良善都被称为仁之良善,或善行。这良善越来源于人,就越不是良善,越通过人来源于主,就越是良善。主主要通过其他人向每个人行善,但却是以这种方式来行的:一个人几乎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这善来自他自己。因此,主经常驱使恶人去向其他人行善,但恶人是出于爱自己和爱世界的一种情感去行的。事实上,这善是主的,或来自主;只是这个人不会因此得到赏赐。但一个人若不出于一种纯属世的爱或情感,而是出于一种属灵的爱或情感去行善,就会得到赏赐。他的赏赐就是这爱和情感的天堂快乐,因为这快乐会持续到永恒;并且这快乐与他不从自己行善,也就是他相信一切良善都来自主,不将功德置于其中的程度成正比。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