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Life90.田里的“种子”表示真理,主以下面这些话来描述这种子:
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的落在路上,被人践踏,天上的飞鸟把它吃尽了。有的落在石头地上,一长起来就枯萎了,因为没有根。有的落在荆棘中,荆棘跟它一同生长,把它挤住了。有的落在好土里,生长起来,结实百倍。(路加福音8:5–8; 马太福音13:3—8; 马可福音4:3–8)
在这个比喻中,“撒种的”是指主,“种子”是指祂的话,因而是指真理;“路上的种子”存在于那些不关心真理的人当中;“石头地上的种子”存在于那些虽关心真理,但不是为了真理本身的缘故,因而不是从内在关心的人当中;“落在荆棘中的种子”存在于那些陷入恶欲的人当中;但“好土里的种子”存在于那些热爱来自主而在圣言中的真理,并因实行来自主的这些真理而结实的人当中。所表示的是这些事物,这一点从主对这个比喻的解释(马太福音13:19—23, 37; 马可福音4:14–20; 路加福音8:11–15)明显看出来。由此可见,圣言的真理无法在那些不关心真理的人里面扎根,也无法在那些表面热爱真理,内心却不热爱真理的人和那些陷入恶欲的人里面扎根。然而,它能在那些恶欲被主驱散的人里面扎根。在这些人里面,“种子”,也就是真理,就扎根在他们的属灵心智中(对此,参看86e节)。
SS57.⑶然而,要作为教义源头的神性真理只显现给那些被主启示的人。启示(或译为光照)唯独来自主,存在于那些热爱真理,因为它们是真理,并把它们应用于生活的人身上。对其他人来说,圣言里面没有启示。启示之所以唯独来自主,是因为主存在于圣言的一点一画中。启示之所以存在于那些热爱真理,因为它们是真理,并把它们应用于生活的人身上,是因为这些人在主里面,主也在他们里面。事实上,主就是祂自己的神性真理,当这神性真理被爱,因为它是神性真理(并且当得到应用时,它就被爱)时,主就在它里面与人同在。主在约翰福音教导了这一点:
到那日,你们就知道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有了我的诫命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我要到他那里去,在他那里作我的住所。(约翰福音14:20–21, 23)
马太福音:
心里洁净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马太福音5:8)
他们就是那些阅读圣言时处于启示的人,圣言对这些人来说,是发光和透明的。
Life86.人拥有一个属世心智和一个属灵心智:属世心智在下,属灵心智在上。属世心智是人的世界的心智,属灵心智是人的天堂的心智。属世心智可称作动物心智,属灵心智可称作人类心智。人因拥有一个属灵心智而有别于动物;凭借属灵心智,他在世界的同时,也能在天堂;也正是凭借这心智,人死后仍活着。
人能利用理解力官能处于属灵心智,从而处于天堂;但他若不避恶如罪,就无法利用意愿官能处于属灵心智,从而处于天堂;如果他的意愿不像他的理解力那样在天堂,那么他自己仍不在天堂,因为意愿会把理解力拽下来,使其如它自己一样成为属世和动物的。
人好比一个园子,他的理解力好比光,他的意愿好比热。冬天,园子只有光,没有热;而夏天,园子既有光,又有热。正如一个仅处于理解力之光的人就像冬天里的园子,一个既处于理解力之光,同时又处于意愿之热的人则像夏天里的园子。此外,理解力中的智慧来自属灵之光,意愿中的爱来自属灵之热,因为属灵之光是神性智慧,属灵之热是神性之爱。
只要一个人不避恶如罪,恶欲就堵塞意愿那一方的属世心智的内层,就像一层厚厚的面纱,又像属灵心智之下的一片乌云,阻止它被打开。然而,一旦一个人避恶如罪,主就从天堂流入,除去面纱,驱散乌云,打开属灵心智,从而将此人引入天堂。
只要恶欲堵塞属世心智的内层,如前所述,此人就在地狱;然而,一旦这些欲望被主驱散,他就在天堂。此外,只要恶欲堵塞属世心智的内层,此人就是属世的;而一旦它们被主驱散,他就是属灵的。再者,只要恶欲堵塞属世心智的内层,此人就是动物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他能思考和说话,甚至能思考并谈论他不能用眼睛看到的那类事物,他能做到这一点是由于他将理解力提升到天堂之光的能力。然而,一旦这些欲望被主驱散,此人就是一个人,因为那时他出于意愿中的良善思想理解力中的真理。而且,只要恶欲堵塞属世心智的内层,此人就像冬天里的园子;而一旦这些欲望被主驱散,他就像夏天里的园子。
在圣言中,“心和灵魂”,并“心和灵”表示一个人的意愿和理解力的结合。例如,我们必须用全部的心和全部的灵魂来爱神(马太福音22:37);神将赐下“一个新心和一个新灵”(以西结书11:19; 36:26–27)。“心”表示意愿及其爱,“灵魂”和“灵”表示理解力及其智慧。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