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365.“人民向法老哀求粮食”表真理感觉需要良善。这从“哀求”、“人民”和“粮食”的含义,以及“法老”的代表清楚可知:“哀求”是指遭受悲伤和痛苦之人的行为;“人民”是指真理(参看1259, 1260, 3295, 3581节);“法老”是指属世层(5079, 5080, 5095, 5160节);“粮食”是指爱的属天元素,因而是指良善(276, 680, 2165, 2177, 3464,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 4976节)。由此可知“人民向法老哀求粮食”表示属世层中的真理感觉需要良善。诚然,这层含义看似与字面上的历史意义相距甚远。但由于熟悉内义的人只以上述方式来理解“哀求”、“人民”、“法老”和“粮食”,故可知这就是这句话所表述的意思。
必须说一说真理感觉需要良善是什么意思。真理需要良善,良善需要真理;当真理需要良善时,真理就被联结于良善;当良善需要真理时,良善就被联结于真理。良善与真理的这种相互结合,即真理被联结于良善,良善被联结于真理就是天上的婚姻。在人重生的最初阶段,真理会增多,而良善不怎么增长。由于这时真理并没有与其联结的良善,所以它被引入并存放在属世心智的内层中,以便它照着良善增长的程度而从那里被召唤出来。在这种状态下,真理需要良善;此外,真理与良善的联结照着良善流入属世层的量而实现。即便如此,这种联结并不带来任何结实。不过,一旦此人重生,良善就会增长;当这良善增长时,它便需要真理,也为自己获取真理,并与它联结;当这一切发生时,真理就通过良善结实,良善则通过真理结实。
世人对这一过程一无所知,而天上的天使对此则清楚得很。然而,世人若真的知道,并且不仅知道还能发觉何为属天之爱或对主之爱,何为属灵之爱或对邻之仁,也就会知道何为良善;因为一切良善都是这些爱的对象。最重要的是,他们将知道良善渴望真理,真理渴望良善;这二者联结的程度取决于这种渴望及其性质。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当思维真理时,与该真理联结的良善同时呈现出来;当良善被激发时,与该良善联结的真理也会呈现出来。当这二者一起呈现时,它们还伴有情感、渴望、快乐或神圣的渴求;由此就能知道这种联结的性质。但由于从对何为良善的内在感觉或觉知不会知道它的性质,所以这类事物无法开始被它们所认识。因为人们完全不知道的东西,即便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也不明白。
此外,由于人们不知道何为属灵良善(其实它就是对邻之仁),所以世人,尤其有学问的人当中对于何为至高的良善存有争议。几乎没有人认为它就是从没有任何自私或世俗目的的相爱那里流入并构成天堂本身的快乐、满足、祝福和幸福的感觉。由此明显可知,如今世人根本不知道何为属灵的良善,更不知道良善与真理一起形成一个婚姻,或那天堂就在于这婚姻,或那些处于该婚姻的人拥有智慧和聪明,享有幸福和快乐的感觉;这些幸福和快乐具有无穷无尽、难以描述的变化。世人甚至连这些变化当中的一个都一无所知,因而也不承认并相信它的存在;而事实上,它就是天堂本身或天上的喜乐本身;对于天堂或天堂的喜乐,教会谈论得够多的了。
10554.“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表被结合在一起的圣言中的神性事物。这从“面对面说话”的含义清楚可知,“面对面说话”是指被结合在一起,因为“面(即脸)”表示内层,当内层转向彼此,各自都看到相似之处时,它们就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面对面说话”当论及耶和华向摩西说话时所表示的,摩西表示圣言。“说话”表示觉察,“面对面”表示相互,因此,各自的觉察都存在于对方里面,这构成它们的结合。
这意味着这就是圣言的性质,因为“摩西”在此表示圣言。这就是圣言在内在意义和外在意义上的性质;无论在内在意义上还是在外在意义上,它的一切细节都被结合在一起;此外,内在意义上的细节通过对应与外在意义上的细节相结合。这些结合无法描述;即便它们能被描述,也无法被任何思维观念所理解。正是属天和属灵事物在那里被如此结合在一起,正是这些事物通过对应与构成字义的属世和世俗事物相结合。从天上的天使社群结合的方式可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对这些结合的性质的概念。这些社群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就像人的肢体、内脏和器官,尽管它们各种各样,分别又由内部各种无数部分构成,但仍构成一个整体。圣言中的真理和良善也是这样。人类完全不知道这一事实:这就是圣言的性质;但天使知道,因为他们能感知到圣言内层的相互联系。
由此可见,“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表示被结合在一起的圣言中的神性事物。“面对面说话”表示一回事,“面对面看见耶和华”表示另一回事,这从本章接下来的经文明显可知,在那里,耶和华对摩西说:
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没有人看见我还可以存活。我必将你放在磐石缝里,用我的手掌遮掩你,等我过去。然后我要将我的手掌收回,你就得见我的背,却不得见我的面。(出埃及记33:20, 22, 23)
“摩西”表示圣言(参看10549节提到的地方);“面(即脸)”表示内层(参看9546节提到的地方);“说话”表示觉察(参看10290节提到的地方)。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