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09.至于植物界的成员是如何对应的,这从大量例子可以看出来。例如,小小的种子能长成树,长出叶子,开花,结果,果实中又储存了种子。这些事依次发生,一起存在于一个如此奇妙,以至于无法以三言两语来描述的秩序中。即便填满整个书卷,仍然还有与它们的功用关系最密切的更深层次的奥秘,这些知识是无法穷尽的。由于这些事也来自灵界,也就是来自人形式的天堂,如前所示(78-86节),所以植物界的一切细节都与诸如人里面的那类事物有某种关联,学术界的某些学者熟知这一点。大量经历向我清楚表明,植物界的一切事物也是对应。我经常在花园里观察树木、果实、花朵和植物,已经发现它们在天堂的对应,还与附近的人交谈,并被指教这些植物来自何处,有何特性。
3048.“那仆人从他主人的骆驼里取了十匹骆驼就离开了”表示属世人中的总体神性记忆知识或事实。这从“仆人”、“十”和“骆驼”的含义清楚可知:此处“仆人”是指属世人(参看3019, 3020节);“十”是指余剩,余剩就是主储存在人里面的良善和真理(参看468, 530, 560, 561, 660, 661, 1050, 1906, 2284节);当论及主时,“十”或余剩是指主为自己所获得的神性事物(1738, 1906节);“骆驼”是指总体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由于这些知识或事实是神性,或是主所获得的,所以经上说它们有“十匹”,然后说它们是“从他主人的骆驼里取的骆驼”。他“离开了”表示通过这些知识或事实所实现的引入,这也是本章的主题。
这一章论述的主题是真理与良善在主的神性理性里面结合的过程;首先是引入的过程(3012-3013节),其性质也有一系列的描述。本节则描述了主如何把属世人中那些来自祂自己,也就是为神性的事物,与来自母亲的事物分离。来自祂自己,或为神性的事物就是用来实现引入的事物;它们在此由“从他主人的骆驼里所取的十匹骆驼”来表示。这解释了为何接下来的几节经文大量提到“骆驼”,如他便叫骆驼跪在城外(24:11);利百加也给骆驼喝(24:14, 19-20);它们被牵进家里,干草和饲料也给了它们(24:31-32);而且利百加和她的少女们骑上骆驼(24:61);以撒看见骆驼来了;利百加看见以撒,就从骆驼上下来(24:63-64)。经上多次提到骆驼是由于内义,它们在内义上表示属世人中的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要被引入理性里面对良善的情感中的对真理的情感便来自这些知识或事实;这种引入以通常的方式实现,如前所示(3030, 3043节)。因为没有记忆知识或事实和认知,或说世俗和宗教知识,真理方面的理性决不能生出并得到完善,或说真理永远无法在理性中生出或发展。
“骆驼”表示总体的记忆知识,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它们的其它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论南方牲畜的预言,在艰难困苦之地;有来自那里的少壮狮子和老狮子,并蝮蛇和会飞的火蛇;它们把财物驮在驴驹的脊背上,将宝物驮在骆驼的肉鞍上,往那不利于它们的民那里去;埃及的帮助必徒然无益。(以赛亚书30:6-7)
“南方牲畜”表示那些拥有宗教知识之光,或知识本身,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把财物驮在驴驹的脊背上”表示属于其理性心智的知识或认知,“驴驹”是指理性真理(参看2781节);“将宝物驮在骆驼的肉鞍上”表示属于其属世心智的知识或认知,“骆驼的肉鞍”是指属世之物;“骆驼”本身表示属世层的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而“宝物”是指他们视为宝贵的知识或认知;“埃及的帮助必徒然无益”表示记忆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无用的,“埃及”是指记忆知识(参看1164-1165, 1186, 1462, 2588e节)。显然,“骆驼”在此不是指骆驼,因为经上说“少壮狮子和老狮子将宝物驮在骆驼的肉鞍上”。谁都能看出,这段描述表示教会的某些奥秘。
又:
论海之旷野的预言。主如此说,你去设立守望者,让他报告他所看见的。他看见一辆战车,一对对的马兵,一辆驴车、一辆骆驼车,就仔细听。他就回答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以赛亚书21:1, 6-7, 9)
“海之旷野”在此表示无用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的空洞;“一辆驴车”表示大量具体的记忆知识或事实;“一辆骆驼车”表示存在于属世人中的大量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巴比伦”所表示的那些人的空洞推理以这种方式来描述。
又:
你的心就宽畅,因为大海的丰盛必转来归你,列族的财富也必来归你。成群的骆驼并米甸和以法的独峰驼必遮蔽你。来自示巴的众人都必来到,要奉上黄金乳香,又要宣扬耶和华的赞美。(以赛亚书60:5-6)
这论及主及其属世人里面的神性属天和属灵事物。“大海的丰盛”表示属世真理的大量供应;“列族的财富”表示属世良善的大量供应;“成群的骆驼”表示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的大量供应;“黄金乳香”表示良善和真理,也就是“耶和华的赞美”;“来自示巴”是指来自爱与信的属天事物(参看113, 117, 1171节)。示巴女王到耶路撒冷来见所罗门,带着大量财富,又有骆驼驮着香料、许多金子、宝石(列王纪上10:1-2),就代表来到主这里的智慧和聪明,“所罗门”在内义上表示主。“驮着香料、金子、宝石的骆驼”是指属世人中的智慧和聪明的元素。
耶利米书:
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攻打的阿拉伯和夏琐的诸国:你起来上基达去,使东方之子荒废。他们必夺去他们的帐棚、幔子和一切器皿,并骆驼。他们的骆驼必成为掠物,我必将它们分散四风。(耶利米书49:28-29, 32)
此处“阿拉伯和夏琐的诸国”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那些拥有属天和属灵事物的知识或认知,却只是利用它们来使自己在自己和世人眼里被视为智慧和聪明的人;“从他们那里被夺去成为掠物,并被分散四风的骆驼”表示那些人的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以及他们的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这些知识在肉身生活期间就开始因他们相信相反的东西而从他们那里被夺去,在来世则完全被夺去。
撒迦利亚书:
耶和华用灾殃攻击那与耶路撒冷争战的众民;那临到马匹、骡子、骆驼、驴和一切牲畜的灾殃也必是这样。(撒迦利亚书14:12, 15)
此处“马匹、骡子、骆驼、驴的灾殃”表示剥夺按这个次序从理性事物或概念到属世事物或形像一个接一个到来的理解能力(关于“马”的含义,参看2761, 2762节;关于“骡子”的含义,参看2781节;关于“驴”的含义,参看2781节)。“骆驼”表示属世人中的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埃及境内临到田间牲畜、马、驴、骆驼、牛群和羊群的瘟疫(出埃及记9:2-3)所表相同。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知,就圣言的内义而言,“骆驼”表示属世人的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是指那些包含许多具体知识在里面的知识,这些具体知识反过来又包含许多细节;它们合在一起形成属世人的理解力部分。
9278.“六日你要作工”表劳碌和争战的状态,就是当人处于必须与内在事物结合的外在事物或快乐之时。这从“六日”的含义清楚可知,第七日之前的“六日”是指劳碌和争战的状态(参看737, 900, 8510, 8888, 8975节),在此其间的劳碌和争战由他们在六日内所要做的“工”来表示。六日内所作的“工”和第七日的“休息”表示在重生期间,一个人在第一个状态和第二个状态下所经历的事,以及他在重生之后所经历的事。关于一个人在重生期间的第一和第二个状态,可参看前文(9274节);关于他重生之后所经历的事(9213节)。这些事之所以发生,是为了叫外在事物能与内在事物结合起来;因为有一个外在人,它也被称为必属世人;还有一个内在人,它也被称为属灵人。外在人与世界相通,内在人与天堂相通。
神性秩序要求,天堂当统治与人同在的世界,而不是世界统治与他同在的天堂;因为当天堂统治一个人时,就是主在统治他;而当世界统治一个人时,就是地狱在统治他。人生来就爱世界爱自己胜过天堂和主;由于这是神性秩序的对立面,所以必须通过重生翻转过来。当爱属于天堂和主的事物胜过属于世界和自我的事物时,这种翻转就实现了。这就是一个重生之人,以及一个在天堂里的人会经历两种相互交替的状态的原因,在其中一种状态下,外在事物占上风,在另一种状态下,内在事物占上风;因为通过这种状态的交替,外在事物被如此安排以至于与内在事物一致;最终从属于它们。
当外在事物占上风时,人经历劳碌和争战;因为他沉浸在品味世界一种生命中,地狱从四面八方进入该生命,不断努力进行侵扰,甚至对与此人同在的天堂事物实施掌控;但主不断保护并解救他。这就是七天之中必须要作工的“六日”所表示的劳碌和争战的原因。然而,当内在人占上风时,因他与主同在天堂,所以这时劳碌和争战止息,他享受和平与安宁,结合也是在这种和平与安宁中进行的。这些祝福就是“第七日”所表示的。人的内层是照着天堂的形像被造的,他的外层照着世界的形像被造的;因此,人就是天堂和世界的一个缩影,按古人的称呼,就是一个小宇宙(参看6057节)。正因如此,根据神性秩序,经由天堂而来的主当统治与人同在的世界,绝不可反过来。
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当外在事物占上风时,人所经历的劳碌和争战是何性质,即:这时他对世界是热的,对天堂是冷的,或说被世界所激动,对天堂漠不关心,除非天堂在他看来如同世界。但此时他用来看见的光如此昏暗,或说他处于如此的阴影之中,以致他只会以为:外在事物流入内在事物;因此,眼睛凭自己看见,耳朵凭自己听见;所看见或听见的东西产生思维,塑造心智的理解力部分;于是,他全凭自己就能信神爱神,因而从世界来看天堂。他无法轻易地被引离这种幻觉,除非他从外在事物被提升至内在事物,从而被提升至天堂之光。这时,他才开始发觉,属于与他同在的世界的事物,因而属于肉体及其感官的事物,通过来自天堂,也就是从主经由天堂而来的流注看见并行动,根本不是凭它们自己。由此明显可知为何感官人以为他生命的一切皆来自世界和自然界;没有地狱,也没有天堂;最终以为没有神。结果,就他自己而言,他嘲笑教会的一切事物;但关系到简单人,他完全支持教会,认为除法律之外,这也是束缚他们的一个手段。
由此可知,外在事物占上风,同时内在事物不占上风是什么情况;当外在事物占上风时,人对属于天堂、属于主的事物感觉冷淡,漠不关心,只在昏暗的光中来看它们。由此也可知,到底谁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智慧的人,就是那些处于教会的真理和良善之人,因为他们是来自天堂的智慧的接受者;还可知到底谁是最愚蠢、最疯狂的,就是那些未处于教会的真理和良善之人,因为世界是他们知识的唯一源头。他们当中那些利用世俗知识坚决反对教会真理和良善的人比其他人更疯狂、愚蠢,无论他们多么以为自己在聪明智慧上胜过他人;他们将基于教义的真理过着一种良善生活的人称为简单人。而在天使眼里,这些人的简单却是智慧;死后,他们被主提升至天使的智慧。
主在马太福音中也教导,情况就是这样:
所以我用比喻来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马太福音13:13)
约翰福音:
我要差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祂,也不认识祂。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约翰福音14:17, 19)
“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祂,也不认识祂”表示世人不会以内心的信仰来承认主,因为属于世界的外在事物会模糊祂。既然如此,那么还有谁会拜祂为天地之主呢(马太福音18:18)?然而,所有在天堂里的人,因而所有处于内在事物的人都视主为他们唯一的神。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