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109

109.至于植物界的

109.至于植物界的成员是如何对应的,这从大量例子可以看出来。例如,小小的种子能长成树,长出叶子,开花,结果,果实中又储存了种子。这些事依次发生,一起存在于一个如此奇妙,以至于无法以三言两语来描述的秩序中。即便填满整个书卷,仍然还有与它们的功用关系最密切的更深层次的奥秘,这些知识是无法穷尽的。由于这些事也来自灵界,也就是来自人形式的天堂,如前所示(78-86节),所以植物界的一切细节都与诸如人里面的那类事物有某种关联,学术界的某些学者熟知这一点。大量经历向我清楚表明,植物界的一切事物也是对应。我经常在花园里观察树木、果实、花朵和植物,已经发现它们在天堂的对应,还与附近的人交谈,并被指教这些植物来自何处,有何特性。

属天的奥秘 #8794

8794.“你要在四

8794.“你要在四围给百姓定界限”表向天堂的延伸不超过良善的属灵气场。这从“在四围定界限”的含义和以色列人的代表清楚可知:“在四围定界限”是指向天堂的气场延伸,延伸到由每个人的良善所决定的某种限度;此处“百姓”所指的以色列人是指那些处于真理所要植入的属灵良善之人。因为本章和接下来的章节描述了那些属于属灵教会之人的这种良善状态(参看8753节)。正因如此,“你要在四围给百姓定界限”表示向天堂的延伸不超过良善的属灵气场。
若不通过启示,没有人知道何谓“向天堂的延伸直到良善的属灵气场”。此中情形是这样:通过被主重生而赋予一个人的一切良善皆延伸到天堂社群。这种延伸的量和质因各人而异;随着它走向天堂更远的边界,它在量上发生变动;随着它更加转移到天堂的内层,或更加转移到天堂的外层,它在质上发生变动。与人同住的良善本身从主经由周围的天堂社群流入;不经由这些社群流入的良善是不可能的。天堂社群存在于周围,紧密相连、接连不断;任何地方都看不到它们之间的中断。与良善有关并构成其本质的每一个事物也一样。因此,在一个人重生期间,其良善的丰富无非是被引入天使天堂,以这种方式与他们结合(参看4067, 4073, 4077, 6598-6613节)。
这一点也曾通过活生生的经历频繁向我证明了。与某些社群的接触从我这里被撤出,然后剩余生命的量和质便取决于延伸到剩余社群的量和质。当更多社群被拿走时,我的生命遭受痛苦,似乎开始被掐灭。每个天使、灵人和世人都有一个属灵气场,其性质取决于它向不同社群的延伸。这种延伸不会进入社群本身,而是进入它们的良善所发出的气场。这些事都是世人所不知的奥秘,但在来世却是众所周知的。它们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是,如今的人以为他拥有生命在自己里面,因而以为他的生命与灵人并天使没有联系,与天堂没有联结。但在这一点上,他完全错了;因为一个人的一切生命皆通过灵界的社群来自主。
要进一步知道,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所发出的生命能到达第二层天堂,也就是所谓的属灵天堂的天使气场,但到不了属天人所在的第三层天堂。这是因为,属灵教会成员不能接受诸如存在于属天人所在的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的那种神性,除非以一种如此笼统的方式,以致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它。原因在于,属灵人甚至不能到达属天人所处良善的第一道门槛(2718, 3833, 6500, 8521节)。由此明显可知当如何理解“你要在四围给百姓定界限”所表示的“向天堂的延伸不超过良善的属灵气场”;又当如何理解接下来的话。
还要知道的是,正如那些处于良善的人照其良善的质和量而拥有向天使社群的延伸,那些陷入邪恶的人也照其邪恶的质和量而拥有向地狱社群的延伸。此外,在来世,每个人都会来到他活在肉身期间就与之接触的那些人中间。他的主导爱决定了这一点,因为这爱构成每个人的生命所发出的气场,并照其质和量而延伸。

属天的奥秘 #10685

10685.“摩西在

10685.“摩西在耶和华那里四十昼又四十夜”表在教会、敬拜和圣言在一个内在层面上存在之前的试探。这从“四十昼又四十夜”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与人同在的教会时,“四十昼又四十夜”是指试探的状态(参看730, 862, 2272, 2273, 8098节)。之所以表示在教会、敬拜和圣言在一个内在层面上存在之前,是因为试探是手段,被称为内在人的一个人里面的内在层面通过它们向这个人打开并被移交给他。因此,凡正在重生的人都会经历试探。内在层面之所以通过试探被打开并得以存在,是因为当一个人卷入试探,也就是与邪恶和虚假的争战时,主从里面流入并代表这个人争战。人可从以下事实认识到这一点:在卷入试探的时候,他会从内心进行抵抗;因为他若不从内心进行抵抗,就不会得胜,而是会屈服、倒下。在试探期间,他没有意识到这种内心的抵抗,因为当卷入试探时,他由于攻击他的邪恶和虚假而处在模糊、黑暗之中;但试探之后,那些具有对真理的感知之人就意识到了。事实上,当一个人活在世上时,他不知道被主引入他的内在的事物,因为那时,在进入来世之前,他在外在人或属世人里面思考,而不是在内在人里面感知。然而,当在试探中得胜时,他就应该知道并承认,在争战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代表他的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