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111

111.植物界的事物

111.植物界的事物也有类似的对应关系。总的来说,花园对应于天堂的聪明和智慧;因此,天堂被称为“神的园”和“伊甸园”,人们称其为“天上的乐园”。树木照其种类与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和认知相对应,这些感知和认知产生聪明和智慧。因此,拥有对应知识的古人在树林中举行神圣敬拜。出于同样的原因,树在圣言中经常被提及,如葡萄树、橄榄树、香柏树等等;教会和人被比作它们,他们所行的善事被比作果实。此外,从树上,尤其从田间谷物所得的食物,与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相对应,因为这些情感滋养属灵生命,正如地上的食物滋养属世生命。因此,一般来说,饼与对一切良善的情感相对应,因为它尤其是维持生命的食物,还因为饼代表所有食物。事实上,正是由于这种对应,主自称生命的粮或饼;饼在犹太教会有神圣的功用,因为它们被摆在会幕的桌子上,称作陈设饼。通过祭物和燔祭来举行的一切神性敬拜也被称为饼。另外,由于这种对应关系,在基督教会,最神圣的敬拜行为就是提供饼和酒的圣餐。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对应的性质。

注:“园子”和“乐园或伊甸园”出于对应而表示聪明和智慧(100, 108节);从经历可得知(3220节)。在圣言中,拥有一种对应关系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同样的含义(2896, 2987, 2989, 2990, 2991, 3002, 3225节)。“树”表示感知和认知(103, 2163, 2682, 2722, 2972, 7692节)。因此,古人在林子里的树底下根据它们的对应举行神性敬拜(2722, 4552节)。天堂的流注进入植物界的成员,如进入树木和植物(3648节)。“食物”出于对应而表示诸如滋养属灵生命的那类事物(3114, 4459, 4792, 4976, 5147, 5293, 5340, 5342, 5410, 5426, 5576, 5582, 5588, 5655, 5915, 6277, 8562, 9003节)。“饼”表示滋养人的属灵生命的一切良善(2165, 2177, 3478, 3735, 3813, 4211, 4217, 4735, 4976, 9323, 9545, 10686节)。摆在会幕桌子上的饼具有同样的含义(3478, 9545节)。一般来说,祭物被称为饼(2165节)。因此,饼包含一切食物(2165节)。所以,它表示一切属天和属灵的食物(276, 680, 2165, 2177, 3478, 6118, 8410节)。

属天的奥秘 #5191

第41章 创世记4

第41章
创世记41:1-57
  1.过了两年的天数,法老作梦,看哪,自己站在河边。
  2.看哪,有七只母牛从河里上来,长相俊美,肌肉肥壮,在莎草中吃草。
  3.看哪,在它们之后又有七只母牛从河里上来,长相丑陋,肌肉干瘦,站在河岸上那其它母牛旁边。
  4.这长相丑陋,肌肉干瘦的母牛吃尽那长相俊美又肥壮的七只母牛。法老就醒了。
  5.他又睡着,第二回作梦,看哪,一根茎上长了七个谷物穗子,又肥大又佳美。
  6.看哪,在它们之后又长出七个穗子,又细弱又被东风吹焦了。
  7.这细弱的穗子吞了那七个又肥大又饱满的穗子。法老醒了,看哪,是个梦。
  8.于是到了早晨,法老的灵烦乱,就差人召了埃及所有的术士和智慧人来;法老就把他的梦告诉他们,却没有人能给法老解释这些事。
  9.那时酒政长告诉法老说,我今日想起我的罪来。
  10.从前法老恼怒臣仆,把我下在护卫长府内的看守所里,就是我和膳长。
  11.我和他,我们在同一夜各作一梦;我们作了梦,每个梦都有各自的解释。
  12.在那里有一个希伯来的少年人与我们在一起,是护卫长的仆人,我们告诉他,他就把我们的梦给我们圆解,是按着各人的梦各自圆解的。
  13.果然,事情都照他解释的都应验了;我官复原职;膳长被挂起来了。
  14.于是,法老差人去召约瑟,他们便急忙带他出坑,他就剃头,刮胡子,换衣裳,进到法老面前。
  15.法老对约瑟说,我作了一梦,没有人能解;我听人说起你,说你听了梦就能解。
  16.约瑟回答法老说,这不在乎我,神必将平安的话回答法老。
  17.法老告诉约瑟,在我梦中,看哪,我站在河边。
  18.看哪,有七只母牛从河里上来,肌肉肥壮,外形俊美,在莎草中吃草。
  19.看哪,在它们之后又有七只母牛上来,虚弱,外形很丑陋,肌肉又干瘦,在埃及全地,我没有见过这样不好的。
  20.这干瘦又丑陋的母牛吃尽了那以先的七只肥母牛;
  21.它们全吞了下去,竟不知道它们吞了下去;它们的样子仍旧和起先一样丑陋。我就醒了。
  22.我又在梦中观看,看哪,一根茎上长了七个谷物穗子,又饱满又佳美;
  23.看哪,在它们之后又长出七个穗子,枯槁细弱,被东风吹焦了。
  24.这些细弱的穗子吞了那七个佳美的穗子。我将这梦告诉了术士,却没有人能给我解说。
  25.约瑟对法老说,法老的梦乃是一个,神已将所要作的事指示法老了。
  26.七只好母牛是七年;七个好穗子也是七年。这梦乃是一个。
  27.那在它们之后上来的七只又干瘦又丑陋的母牛是七年;那七个虚空、被东风吹焦的穗子也是七年,都是七个荒年。
  28.这就是我对法老所讲的话;神已将所要作的事显给法老看见了。
  29.看哪,埃及全地必来七年大丰收;
  30.在它们之后又要来七年的饥荒;在埃及地的一切丰收必都被忘掉;饥荒必将这地灭尽了。
  31.因那以后的饥荒非常严重,便不觉得这地先前的丰收了。
  32.至于法老两回作梦,是因神确定这事,神必速速成就。
  33.如今法老要看定一个有聪明有智慧的人,派他治理埃及地。
  34.法老当这样行,让他派官员管理这地。当七年丰收的时候,征收埃及地的五分之一;
  35.叫他们把将来好年头一切的粮食聚敛起来,积蓄五谷在法老手下,收存在各城里作食物,让他们保管。
  36.这粮食可以为这地作储备,以应付埃及地将来的七年饥荒,免得这地被饥荒所剪灭。
  37.这话在法老眼里和他众臣仆眼里都为好。
  38.法老对他的臣仆说,像这样的人,有神的灵在他里头,我们岂能找得着呢?
  39.法老对约瑟说,神既使你知道这一切,就没有人像你这样有聪明有智慧。
  40.你可以掌管我的家,我的民都必与你亲嘴,惟独在宝座上的我比你大。
  41.法老又对约瑟说,看,我派你治理埃及全地。
  42.法老就摘下手上的戒指,戴在约瑟的手上,给他穿上细麻衣,把金项链戴在他的颈项上。
  43.又叫约瑟坐他所拥有的副车,有人在他前面喊着:跪下!于是,法老派他治理埃及全地。
  44.法老对约瑟说,我是法老,在埃及全地,若没有你,没有人可举手或抬脚。
  45.法老给约瑟起名叫撒发那忒巴内亚,又将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他为妻。约瑟就出去巡行埃及地。
  46.约瑟侍立在埃及王法老面前的时候,年三十岁。约瑟从法老面前出去遍行埃及全地。
  47.七年丰收的时候,那地聚敛了一捆捆。
  48.约瑟聚敛埃及地七年一切的粮食,把粮食存放在各城里;城,就是城周围田地的粮食都存放在城中间。
  49.约瑟积蓄五谷甚多,如同海边的沙,无法计算,因为谷不可胜数。
  50.荒年未到以前,约瑟生了两个儿子,是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他生的。
  51.约瑟给长子起名叫玛拿西;因为神使我忘了我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
  52.他给老二起名叫以法莲;因为神使我在受苦之地多结果实。
  53.埃及地的七个丰年一结束。
  54.七个荒年就开始来了,正如约瑟所说的,各地都有饥荒;惟独埃及全地有粮食。
  55.及至埃及全地有了饥荒,人民向法老哀求粮食,法老对所有埃及人说,你们往约瑟那里去,他对你们说什么,就作什么。
  56.当时饥荒遍满地面,约瑟开了各处的仓,卖给埃及人;在埃及地饥荒很厉害。
  57.全地都往埃及去,到约瑟那里买,因为全地的饥荒都很厉害。
概览
  5191.就本章的内义而言,所论述的主题是属天层的属灵层,即“约瑟”的第二个状态;也就是说,主题是它上升到属于属世人或外在人的事物,因而那里的一切记忆知识,即“埃及”之上。
  

属天的奥秘 #2682

2682.“她就把孩

2682.“她就把孩子撇在一丛灌木下”表示因无法感知到任何真理或良善而感到绝望。这从“孩子”和“灌木”的含义,以及这个行为背后的情感,也就是绝望的情感清楚可知:“孩子”是指属灵真理(参看2669, 2677节);“灌木”是指感知,然而,这种感知如此微小,几近于无(这就是为何经上说“在一丛灌木下”)。“灌木”与“树”所表相同,只是在一个较小程度上;“树”表示感知(可参看103, 2163节)。这一切表明,“她就把孩子撇在一丛灌木下”表示因无法感知到任何真理或良善而感到绝望。被“撇在一丛灌木下”表示就真理和良善而言,只剩下荒凉,直到绝望,这一点明显可见于约伯记:
穷乏饥饿,独自一人。他们就逃到干旱之地,到昨夜的荒凉与荒废;在灌木上采锦葵;住在山谷的裂缝里,尘土和岩石的洞中;他们在灌木丛中哀叹,在野蓟下聚集。(约伯记30:3-4, 6-7)
这论及真理的荒凉,是以古教会常用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的(因为《约伯记》是古教会的一本书),如“穷乏饥饿,独自一人”、“逃到干旱之地,到昨夜的荒凉与荒废”、“住在山谷的裂缝,尘土和岩石的洞中”,以及“在灌木上采锦葵”、“在灌木丛中哀叹”。在以赛亚书也是如此:
它们必来,它们都停在荒凉的河流内、磐石的裂缝里和一切灌木丛上,并一切水渠里。(以赛亚书7:19)
这也论及荒凉,以同样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也就是说以“停在荒凉的河流内、磐石的裂缝里和一切灌木丛上”来描述。
本节论述了那些正在被改造之人的第二个状态,也就是当他们陷入无知,直到对真理一无所知,甚至到了绝望地步时的一种状态。他们陷入这种无知,是为了熄灭说服之光。说服之光具有这种性质:它既光照虚假,也光照真理,从而利用真理使人相信虚假,利用虚假使人相信真理,同时引导人信靠自己,或让人感觉自命不凡。他们陷入这种无知,也是为了让他们可以通过亲身经历被引导认识到这一事实:良善或真理丝毫不来源于他们自己,或他们自己的东西,只来源于主。那些正在被改造的人会陷入无知,甚至到了绝望的地步;这时,他们会获得安慰和光照,这从下文清楚看出来。因为来自主的真理之光无法流入来源于自我的说服性思维;事实上,这种思维具有这种性质:它能熄灭真理之光。在来世,说服性思维看上去就像冬天里的光;但一靠近天堂之光,这冬光就转变为一种包含对一切真理的无知的黑暗。对那些正在被改造的人来说,这种状态被称为真理荒凉的状态,也是圣言的内义经常论述的主题。
但很少有人能了解这种状态,因为如今很少有人在重生。对那些没有在重生的人来说,只要他们能把某种事物当作真理,他们是否知道真理,以及他们知道的是不是真理,都是一样的。但那些正在重生的人会多多思考教义和生活,因为他们会多多思考永恒的救恩。因此,如果真理离弃他们,他们会从心里感到悲伤,因为真理是他们所有思维和情感的对象。至于那些正在重生之人的状态是何性质,那些没有在重生之人的状态又是何性质,这从以下考虑清楚看出来:当一个人在肉身中时,就其灵而言,他在天堂,就其肉身而言,他在世界,因为他生在这两者中,并且被如此创造,以至于就其灵而言,他实际上能与天使同在,同时又能通过属于身体的事物而与世人同在。但由于很少有人相信自己有一个死后会继续活着的灵,所以很少有人在重生。对那些相信自己有一个灵的人来说,来世就是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全部;相比之下,这个世界根本算不上什么。而对那些不相信自己有一个灵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全部;相比之下,来世根本算不上什么。前者是那些能重生的人,后者是那些不能重生的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