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112

112.下面用几句话

112.下面用几句话来说明天堂与尘世的联结如何通过对应实现。主的国是目的的国,也就是功用的国;或也可说,是功用的国,也就是目的的国。因此,神性如此创造并形成整个宇宙,以致功用披上物质;这些物质能使它们呈现在行为或结果中,先是在天堂,后是在尘世,因而逐步通向自然界最低级的事物。显然,属世之物与属灵之物,或尘世与天堂的这种对应通过功用实现,功用把它们联结起来。包裹功用的形式照着它们成为功用的形式而成为对应和联结。在自然界的三个国度中,照秩序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功用的形式,或为了功用出于功用所形成的结果;这就是为何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对应。然而,对人来说,他越照着神序生活,也就是越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他的行为就越是形式上的功用,也越是把他与天堂联结起来的对应。总的来说,爱主爱邻就是发挥功用。此外,要知道,人是自然界和灵界联结所凭借的手段;也就是说,人是联结的媒介,因为他里面既有一个自然界,也有一个灵界(参看57节)。因此,人在何等程度上是属灵的,就在何等程度上是联结的媒介;相反,人在何等程度上是属世的,而非属灵的,就在何等程度上不是联结的媒介。然而,若没有人这个媒介,神性固然继续流入尘世,以及属于人的尘世事物,但不会流入人的理性官能。

注:每种良善出于并照着功用而拥有自己的快乐和品质;因此,功用如何,良善就如何(3049, 4984, 7038节)。天使的生活在于爱与仁之良善,也就是发挥功用(454节)。主,因而天使在关注人时,只看目的,也就是功用(1317, 1645, 5854节)。主的国是功用的国,也就是目的的国(454, 696, 1103, 3645, 4054, 7038节)。事奉主就是发挥功用(7038节)。人里面的每一个和一切事物都是为功用(3626, 4104, 51899297节),以及出于功用而得以形成;也就是说,功用先于人里面用来发挥功用的器官形式,因为功用是来自主经由天堂的流注(4223, 4926节)。此外,人长大成熟之后,构成其心智的内层出于并为了功用而得以形成(1964, 6815, 9297节)。因此,人与他所具有的功用是一样的(1568, 3570, 4054, 6571, 6935, 6938, 10284节)。功用就是人行事所为的目的(3565, 4054, 4104, 6815节)。功用是首先的和末后的,因而是人的全部(1964节)。

属天的奥秘 #5147

5147.“有给法老

5147.“有给法老的各样食物”表充满滋养属世层的属天食物。这从“食物”的含义和“法老”的代表清楚可知:“食物”是指属天良善,如下文所述;“法老”是指内层属世层(参看5080,5095节),也指总体上的属世层;因为当内层属世层与外层属世层相对应时,它们便构成一体。由于食物是用来提供营养的,所以“有为法老的各样食物”这句话表示充满滋养属世层的属天良善。经上说,这食物在最上面的筐子里面,以此表示意愿部分的至内层级充满属天良善。因为良善从主经由人的至内层流入,并从那里通过如同梯子的梯阶那样的各个层级流入外层。因为相对于其它层级,至内层处于最完美的状态,因而能直接从主接受良善,而低层事物则不能。如果这些低层事物真的直接从主接受良善,它们要么模糊它,要么歪曲它,因为与至内层相比,它们是不那么完美的。
  至于来自主的属天良善的流注,以及对它的接受,要知道,人心智的意愿部分是良善的接受者,理解力部分是真理的接受者。理解力部分绝无可能接受真理,以至于将这真理变成它自己的,除非同时意愿部分接受良善,反之亦然。因为这一个以这种方式流入那一个,并安排那一个去接受。构成理解力的一切好比不断变化的形式,构成意愿的一切好比由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和谐。因此,真理好比变化,良善好比由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快乐。对真理与良善来说,这种情况尤为显著,故很明显,这一个离开那一个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一个若不通过那一个就无法被产生。
  “食物”之所以表示属天良善,是因为天使的食物无非是爱与仁之良善,他们不仅靠它们存活,还靠它们恢复活力。当这些良善付诸行为或实践时,它们尤其能使天使恢复活力,因为它们就是天使的愿望;众所周知,当人的愿望在行为中实现时,他就会感觉焕发活力,富有生气。当物质食物给人的身体提供滋养时,这些愿望也给人的灵提供滋养;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没有快乐的食物无助于营养,有快乐便有营养。正是食物中的快乐打开接受食物并将其输送到血液的管道或通道,而不快乐的事物则关闭它们。在天使当中,这些快乐就是爱与仁之良善;由此可以断定,它们是对应于尘世食物的属灵食物。正如各种不同的食物表示良善,“喝的”则表示真理。
  在圣言中,“食物(经上或译粮食)”在许多地方被提及,不了解内义的人必以为那里所指的是普通食物,其实指的是属灵食物;如耶利米哀歌:
  所有的人民都叹息,寻求食物;他们用美物换粮食,来恢复性命。(耶利米哀歌1:11)
  以赛亚书:
  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以赛亚书55:1)
  约珥书:
  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来到,好像毁灭从雷鸣者来到。粮食不是在我们眼前断绝了吗?欢喜快乐不是从我们神的殿中止息了吗?谷种在土块下朽烂,仓也荒凉,廪也破坏,因为五谷枯干了。(约珥书1:15-17)
  诗篇:
  我们的仓盈满,能出粮食,更多的粮食;我们的羊在街市上成千上万。我们的街市上也没有哭号。得享这样景况的人民,是有福的。(诗篇144:13-15)
  又:
  这一切都仰望你按时给它们食物。你给它们,它们便拾起来;你张手,它们饱得美食。(诗篇104:27-28)
  在这些经文中,就内义而言,所指的是属天和属灵的食物,而就内义而言,所指的是物质的食物。由此可见圣言的内层与外层如何互相对应,也就是说,从内在属于灵的事物与属于文字的事物如何相互对应;以致当人照着字义理解这些事物时,与他同在的天使则照着灵义来理解它们。圣言以这种方式被写成,是为了使它不仅能服务于人类,也能服务于天堂;因此,其中的所有词语都表示天上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它们的代表,甚至一点一划都是如此。
  “食物”在灵义上表示良善,主在约翰福音也明确教导了这一点:
  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约翰福音6:27)
  又: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翰福音6:55)
  “肉”表示神性良善(3813节);“血”表示神性真理(4735节)。又:
  耶稣对祂的门徒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门徒就彼此说,莫非有人拿什么给祂吃吗?耶稣对他们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完成祂的工。(约翰福音4:32-34)
  “遵行差我来的父的旨意,完成祂的工”表示行为或实践中的神性良善,如前所述,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食物”。
  

属天的奥秘 #4104

4104.“把他的儿

4104.“把他的儿子和女眷都扶上骆驼”表真理和对它们的情感之提升,以及它们在一般事物里面的有序排列。这从“儿子”、“女眷”和“骆驼”的含义清楚可知:“儿子”是指真理(参看489, 491, 533, 1147, 2623节);“女眷”,就是此处的拉结和利亚,以及使女,是指对真理、对认知和对记忆知识的情感,如前所示;“骆驼”是指属世层中一般的记忆知识(参看3048, 3071, 3143, 3145节)。
不知道有关代表和对应情况的人无法相信“把他的儿子和女眷都扶上骆驼”这句话具有这种含义。在他看来,它们似乎太过遥远,以至于不会吸纳并包含任何灵义在里面;因为他思想的是儿子,女眷和骆驼。但以属灵方式看到并感知所有这类事物的天使不会思想儿子,一提到儿子,他们想到的是真理;他们也不思想女眷,一提到女眷,他们想到的是对真理、对认知,以及对记忆知识的情感;他们同样不思想骆驼,而是思想属世层里面的一般事物。因为这就是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就是天使的思维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内在属灵人活在肉身时的思维方式,尽管外在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由于同样的原因,已重生之人死后进入同样的思维方式,并能与天使一起思考和交谈,并且根本不用教;如果他原来没有这种内在思维,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思维具有这样的特性是由于属世之物与属灵之物的对应关系。由此可见,圣言的字义虽是属世的,但仍包含属灵之物在自己及其每一个细节里面,即包含属于内在或属灵思维和由此衍生的言语,换句话说,就是诸如存在于天使的思维和言语中的那类事物。
至于真理和对它们的情感之提升,以及它们在一般事物里面的有序排列,情况是这样:当永生和主国度的事物被认为比肉身生命和尘世国度中的事物更重要时,真理和情感就被提升。当人承认前者是首先和最重要的,后者是次要和从属的时,他所知道的真理,以及他对这些真理的情感就被提升。因为此人在何等程度上被带入含有聪明智慧在里面的天堂之光,属于尘世之光的事物对他来说,就在何等程度上变成形像,可以说成为镜子,他在这镜中看到属于天堂之光的事物。当此人视肉身生命和尘世国度的事物比永生和主国度的事物还要重要时,情况刚好相反。如当他以为后者不存在,因为他没有看见它们,也没有人从那里来报告有关它们的事时;以及当他以为即便它们真的存在,他也不会比别人更糟糕时;并且当他确认这些想法,过着世俗的生活,完全鄙视仁与信时的情形。对这种人来说,真理和对它们的情感没有被提升,而是要么被窒息,要么被弃绝,要么被败坏。因为他居于属世之光,而天堂之光丝毫不流入属世之光。由此明显可知,真理和对它们的情感之提升是什么意思。
至于这些真理和情感在一般事物里面的有序排列,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事实上,人越认为天堂事物比尘世事物重要,其属世层里面的事物就越照着天堂的状态按秩序被排列,以致它们在属世层中看上去如同天堂事物的形像和镜子,如前所述,因为它们是相对应的代表。正是目的实现这种有序排列,也就是说,主通过此人所关注的目的实现这种有序排列。因为有三样事物依次而来,即目的,原因和结果。目的产生原因,并通过原因产生结果。因此,目的如何,所产生的原因就如何,出于这些原因的结果就如何。对人来说,目的构成至内在的事物;原因构成中间或居间事物;结果构成终级事物,被称为末后或终级目的。结果还构成被称为一般性的事物。由此可见,在一般事物里面的排列是什么意思,即:当永生和主国度的事物被视为目的时,一切中间或居间的目的或原因,和一切终极目的或结果就照着这目的本身按秩序被排列。这一切都在属世层里面,因为结果在那里,或也可说,一般事物在那里。
凡有点判断力,并且对这个问题给予思考的成年人都能意识到,他活在两个国度,即属灵国度和属世国度。他还能意识到,属灵国度是内在,属世国度是外在;因而意识到他能认为这个国度比另一个重要,也就是说,能更关注这个国度而不是那一个;因而他视之为目的,或认为更重要的那一个向他掌权,或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如果他以属灵国度,也就是构成属灵国度的事物为目的,并认为属灵国度比属世国度更重要,那么,他就会承认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以及随之确认这爱与信,被称为信之真理的一切观念是首先和最重要的;因为这些属于该国度。在这种情况下,其属世层里面的一切事物就会照着该国度的事物而被有序分布和排列,以便它们能服从和顺从。但当人以属世国度,也就是它所包含的事物为目的,并认为它们更重要时,他就会毁灭一切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以及一切信。事实上,他会发展到视这些事物一文不值的地步;反而使尘世之爱和自我之爱,及其所属一切成为最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其属世层里面的一切事物便照着这些目的而被排列,从而与天堂事物完全对立。他以这种方式将地狱带到自己里面。视为目的就是去爱,因为一切目的属于爱,凡他所爱的,他便视为目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