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125

125.从前几章关于

125.从前几章关于主的阐述和说明可在更清晰的光中看出:祂是天堂的神(2-6节);祂的神性构成天堂(7-12节);在天堂,主的神性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13-19节);尘世的一切事物与天堂,并通过天堂与主存在一种对应关系(87-115节);以及尘世的太阳和月亮都是对应(105节)。

属天的奥秘 #4366

4366.“以扫说,

4366.“以扫说,兄弟啊,我的已经够了,你的仍归你吧”表默示接受,以便祂能以这种方式注入对从真理发展而来的良善的情感。这从拒绝接受所给予的事物清楚可知,因为这种拒绝暗示了愿意收下它,但以扫仍旧接受了。人拒绝,同时又接受所给予的事物,有时目的是为了使情感能被注入。这种情感也通过这种拒绝而增长,因而从思想良善发展到意愿良善。主在属灵生活上引领人所凭借的事物,和人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引导别人的事物差不多。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接受通常是为了给予者能出于情感行事;因而不仅仅出于思维,还出于意愿行事。因为如果所给予的未被接纳,所怀的目的就落空了。因此,这个目的会敦促给予者更热切地思想它,从而发自内心意愿它
这种事在属灵生活中不如在日常生活中明显,原因在于:良善与真理正在里面结合的人,也就是正在重生的人很少;而且,正在重生的少数人没有反思这种事;也不能反思,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何为属灵良善,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仁爱,何为真正意义上的邻舍。他们因不知道这些事,也就无法对属于信仰的真理拥有任何内在概念。此外,他们将属灵生活与日常生活分开了,并且分得那么远,以致他们不敢通过日常生活来推断有关属灵生活的任何观点。他们完全不知道以下事实:这二者是相对应的,并且属灵生活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甚至不允许进行这样的对比。而这个问题的实际情况却是,不通过属于日常生活的事物就无法获得属灵生活的概念。因此,一旦日常生活被夺走,属灵生活就会陷入虚无,直到最终人们不再相信它的存在。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人们不再相信灵人与天使如世人那样彼此交往,或相互交谈,也像世人那样彼此推理高尚和得体之事,推理公义和公平,良善和真理,只是方式更加完美;他们更不相信灵人和天使能看见、听见、互相探索、联结成各个社群并共同生活,以及许多其它类似的事。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