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36.和世人一样,天使也有理解力和意愿。天堂之光构成他们理解力的生命,因为这光是神性真理和由此而来的神性智慧。天堂之热构成他们意愿的生命,因为这热是神性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神性之爱。天使的本质生命来自热,而非来自光,除非这光含有热。生命来自热,这一点可通过以下事实来说明:当热被拿走时,生命就消亡了。这同样适用于没有爱的信,或没有良善的真理;因为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就是光,被称为爱之良善的良善就是热。这一点通过尘世的热和光显得更清楚,因为天堂的热和光对应于尘世的热和光。当尘世的热和光结合时,如春夏时节,地上的万物就会复苏并生长;但当光和热分离时,万物不会复苏或生长,反而会枯萎消亡。它们在冬天就不会结合,那时,热不存在,尽管光还在。天堂因这种对应关系而被称为“伊甸园”,因为那里的真理与良善结合,或信与爱结合,正如大地回春时光与热结合。这一切更清楚地证明了上述真理(13-19节),即:在天堂,主的神性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
注:脱离良善的真理本身并非真理,因为它们没有生命;事实上,真理从良善拥有其一切生命(9603节)。因此,脱离良善的真理就像没有灵魂的身体(3180, 9154节)。脱离良善的真理不蒙主悦纳(4368节)。何为脱离良善的真理,也就是何为脱离爱的信,何为源自良善的真理,或何为源自爱的信(1949-1951, 1964, 5830, 5951节)。无论是说真理也好,还是说信也好,或无论是说良善也好,还是说爱也好,都是一回事,因为真理属于信,良善属于爱(2839, 4352, 4353, 4997, 7178, 7623, 7624, 10367节)。
1802.“说,这人不会是你的继承人”表示外在之物不会是主国度的继承人,这从刚才所解释的“成为继承人”或“继承”的含义清楚可知。主国度的继承人不是外在之物,而是内在之物。然而,外在之物也是继承人,但只有通过内在之物才能成为继承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两者行如一体。要理解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必须牢记:所有在天堂里的人都是主国度的继承人,包括那些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天堂里的人,也包括那些在第三层天堂里的人,也就是说,包括那些外在的人,那些相对内在的人和那些内在的人,因为他们都构成一个天堂。内在事物与外在事物在主天堂里的关系就像它们在人里面的关系。第一层天堂的天使从属于第二层天堂的天使,第二层天堂的天使从属于第三层天堂的天使。然而,这种从属关系不是命令式的从属关系,而是如同在一个人里面那样,是内在事物进入更外在事物的一种流注;也就是说,主的生命通过第三层天堂流入第二层天堂,再通过第二层天堂流入第一层天堂,即按规定顺序流经所有天堂,还直接流入每个天堂。较低的天使,或处于从属地位的天使并没有意识到情况是这样,除非主赋予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因此,他们的从属关系不是命令式的从属关系。
第三层天堂的一位天使越拥有内在之物,就越成为主国度的一个继承人;第二层天堂的一位天使越拥有内在之物,就越成为一个继承人;同样,第一层天堂的一位天使越拥有内在之物,也越成为一个继承人。正是内在之物使得他们的每一位成为一个继承人。相对内在的天使比更外在的天使拥有更多的内在之物,故前者更接近主,更是祂的继承人。内在之物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因此,天使在何等程度上拥有爱和仁,就在何等程度上成为主的儿子和继承人,因为他们在同等程度上享有主的生命。
但没有人能从第一层天堂或外在天堂被提到第二层天堂或更内在的天堂,除非他先被教导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他越接受教导,就越能被提升并来到天使灵当中。天使灵在被提入或进入第三层天堂,或来到天使当中之前,也是如此。相对内在的事物和内在事物通过这些教导得以形成,并变得适合接受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从而接受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没有人能感知到他所不知道和不相信的东西。因此,没有人能获得感知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能力,除非通过那种能使他知道何为良善或真理及其性质的知识或认知。所有人,甚至小孩子都是如此;在主的国度,每个孩子都接受教导。不过,孩子更容易被教导,因为他们没有充满虚假的观念或原则。然而,他们只被教导总体真理;一旦接受这些真理,他们所获得的感知是无数的,或说他们会感知到无限或无数事物。
这方面的情形就像当一个人被说服相信某个总体上的真理时的情形。这时,他很容易看到,可以说凭自己或自动学到构成这个真理的总体方面的具体方面,以及构成具体方面的个体细节,这些具体方面和个体细节都具有确认性。因为他被对总体上的真理的情感打动,因此也被这个真理的确认性的方面和细节打动。这些伴随快乐和愉悦的具体方面和更小细节会进入总体情感,由此不断完善它。这些方面和细节就是内在事物,人们凭这些内在事物而被称为继承人,也就是说,他们能通过这些事物继承主的国。但当这些人处于对良善的情感,即相爱,也就是说,他们通过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以及对它们的情感而被引入相爱时,他们才第一次开始成为继承人,或获得产业;他们在何等程度上处于对良善的情感,或相爱,就在何等程度上成为继承人,或获得产业。因为相爱是他们从主的本质,如同从他们的父那里所获得的真正生命本身。这些事从接下来的内容(15:5;1805-1810节)可以看出来。
1949.“他必是个野驴人”表示理性真理,这是对它的描述。这从“野驴”的含义清楚可知,“野驴”是指理性真理。圣言多次提到马、马兵、骡和驴,但至今没有人知道它们表示真正理解的概念、理性概念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这些动物和骑它们的人各自出现的地方充分证实它们具有这种含义。野驴就属这一类,因为这就是生活在荒野的骡子或野生的驴子,它表示人类理性,但不是整体上的理性,仅仅是理性真理。理性是由良善和真理,也就是属于仁的事物和属于信的事物构成的。“野驴”就表示理性真理。这就是以实玛利所代表的,也是本节经文所描述的。
谁能相信与理性良善分离的理性真理具有这种性质?我自己若不从活生生的经历中获得指教,也不知道这一点。无论你说理性真理,还是说具有这种性质的理性的人,意思都一样。一个理性具有这种性质,即:只致力于真理,即便这是信之真理,没有同时致力于仁之良善的人,完全就是这样。他是个脾气很坏的人,不能容忍,反对所有人,觉得每个人都有错,立刻预备去指责、惩戒和处罚,缺乏同情,不去适应别人,不肯花精力学习如何温柔地把他们的心智转向更好的方向,因为他看待任何事物都是站在真理的角度,丝毫不站在良善的角度。一言以蔽之,他是个刚硬的人。只有一样事物能软化他的刚硬,那就是仁之良善,因为良善是真理的灵魂,当良善接近真理,并把自己植入真理时,真理会变得如此不同,以至于几乎无法被认出来。“以撒”就代表从良善,而不是从与良善分离的真理发展出来的主的理性人。这就是为何以实玛利被赶走,后来住在旷野,他母亲从埃及地给他娶了一个妻子(创世记21:9-21);这一切细节都代表了一个被赋予这种理性的人。
圣言的预言部分提到野驴,如以赛亚书:
宫殿必被丢弃,城中的人群必被撇下;山冈和瞭望塔必成为洞穴,永远为野驴的喜乐,为羊群的牧场。(以赛亚书32:14)
这论及真正理解的概念的毁坏,当真理被荒废时,这些概念就被称为“野驴的喜乐”;当良善被荒废时,它们就被称为“羊群的牧场”;因此,理性并不存在。耶利米书:
野驴站在山冈上,喘气好像鲸鱼或大海怪;它们的眼目因无草而失明。(耶利米书14:6)
此处论述了一场干旱,或良善和真理的缺乏。当人们紧紧抓住空洞的概念,而不是真实事物,也就是真理时,经上就论到野驴说,它们“喘气”;“它们的眼目失明”表示他们不明白真理是什么。
何西阿书:
因为他们上去投奔亚述,一只独行的野驴。以法莲雇用妓女求爱情。(何西阿书8:9)
这论述的是以色列或属灵教会;“以法莲”表示它的理解力部分;“上去投奔亚述”表示推理真理究竟是不是真理;“独行的野驴”表示由此丧失真理的理性。同一先知书:
因为他在弟兄中间就像野驴,必有东风刮来,就是耶和华的风从旷野上来。他的水泉必干,他的泉源必竭。他必掳掠一切宝器的珍宝。(何西阿书13:15)
这论及“以法莲”,“以法莲”表示属灵教会的理解力部分,它的理性“就像野驴”;此处讨论了这理性的毁灭。诗篇:
耶和华神使泉源涌入江河;它们必流在山间。供给田野的各种野兽喝,野驴得解其渴。(诗篇104:10-11)
“泉源”表示知识或认知;“田野的野兽”表示良善;“野驴”表示理性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