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36.和世人一样,天使也有理解力和意愿。天堂之光构成他们理解力的生命,因为这光是神性真理和由此而来的神性智慧。天堂之热构成他们意愿的生命,因为这热是神性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神性之爱。天使的本质生命来自热,而非来自光,除非这光含有热。生命来自热,这一点可通过以下事实来说明:当热被拿走时,生命就消亡了。这同样适用于没有爱的信,或没有良善的真理;因为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就是光,被称为爱之良善的良善就是热。这一点通过尘世的热和光显得更清楚,因为天堂的热和光对应于尘世的热和光。当尘世的热和光结合时,如春夏时节,地上的万物就会复苏并生长;但当光和热分离时,万物不会复苏或生长,反而会枯萎消亡。它们在冬天就不会结合,那时,热不存在,尽管光还在。天堂因这种对应关系而被称为“伊甸园”,因为那里的真理与良善结合,或信与爱结合,正如大地回春时光与热结合。这一切更清楚地证明了上述真理(13-19节),即:在天堂,主的神性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
注:脱离良善的真理本身并非真理,因为它们没有生命;事实上,真理从良善拥有其一切生命(9603节)。因此,脱离良善的真理就像没有灵魂的身体(3180, 9154节)。脱离良善的真理不蒙主悦纳(4368节)。何为脱离良善的真理,也就是何为脱离爱的信,何为源自良善的真理,或何为源自爱的信(1949-1951, 1964, 5830, 5951节)。无论是说真理也好,还是说信也好,或无论是说良善也好,还是说爱也好,都是一回事,因为真理属于信,良善属于爱(2839, 4352, 4353, 4997, 7178, 7623, 7624, 10367节)。
2861.“这些话以后”表示与教会里的人有关的事已经完成。这从“话”的含义清楚可知,“话”是指真实事物。在原文,真实事物被称为“话”;因此,“这些话以后”表示这些事完成以后。从前面22:13到本节论述的主题一直是属灵人被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拯救,特别是教会里那些拥有良善之人的拯救。他们才是那些能成为真正属灵的人,因为他们拥有圣言,从而拥有信之真理。一个人正是通过与生活之良善结合的教义之真理而变得属灵。这是一切属灵品质的源头。但教会之外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没有圣言,因而没有信之真理,所以只要活在世上,尽管处于仁之良善,却仍不是真正属灵的,直到他们被教导信之真理。由于绝大多数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在世上不能被教导,所以按照主的旨意和怜悯,那些彼此过着仁爱和顺服生活的人在来世接受教导;那时,他们很容易接受信之真理,并变得属灵。这就是外邦人在来世的状态和命运(参看2589-2604节)。
由于前面论述了教会里那些被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拯救的人,所以接下来直到本章结尾论述教会之外那些被拯救的人。这些人由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与他的妻子密迦及妾流玛所生的儿子来表示。这也是遵循思维的顺序。凡不了解圣言内义的人都会以为,因考虑到成为以撒妻子的利百加,还考虑到彼土利,他的两个孙女利亚和拉结成为雅各的妻子,这些话仅仅涉及他拉的家谱。而事实上,如前面频繁阐述和说明的,圣言中的所有名字都表示真实事物(1224, 1264, 1876, 1888节)。除非它们表示真实事物,否则圣言就不是神性,而是世俗的。由此也清楚可知,接下来的这些话在思路上涉及主的属灵教会,不过是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当中的教会。该教会可追溯到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那里,以表示那些凭良善而处于兄弟情谊的人,如下文所示(2863节)。
1950.“他的手要攻打众人”表示凡不真实的东西,它要与之作斗争;“众人的手也要攻打他”表示虚假会反击,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以实玛利”表示与良善分离的理性真理,如前所述。当这真理被描述为“他的手要攻打众人,众人的手也要攻打他”时,显然,这就是这些话的含义。前面(1893节)指出,“亚伯兰”代表主的内在人,或也可说,祂的神性属天和属灵之物;“以撒”代表主的内层人,或祂的神性理性;“雅各”代表主的外在人,或祂的神性属世之物。此处的主题是理性,以及它若未与内在人或神性属天和属灵之物合而为一,将是什么样。由于这理性从对记忆知识的情感的生命,也就是从撒莱的婢女,埃及人夏甲那里获得自己的性质,还由于这生命属于外在人,而外在人从主的母亲那里获得一种要被斗争并逐出的遗传性,所以此处描述的是理性若缺乏理性良善,将是何性质。但主通过试探的争战和胜利使这遗传性谦卑下来,或苦待并征服它,以神性良善复活祂的理性本身后,祂的理性就变成“以撒”,也就是由以撒来代表;而以实玛利与他母亲夏甲一起被逐出家门。
一切真正的理性都由良善和真理构成,也就是说,由属天之物和属灵之物构成。良善或属天之物才是它的实际灵魂或生命;而真理或属灵之物则是从这良善获得生命的东西。理性若缺乏属天良善所赋予的生命,就和此处描述的一样,也就是说,它攻打众人,众人也攻打它。理性良善从不攻打,无论它怎样被攻击,因为它轻柔、温和、长久忍耐和迁就,它的性质是爱和怜悯的性质。然而,尽管它不攻击,却征服所有人;它也从不思想争战,或以胜利为荣耀。它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它是神性,本身是安全的,不会受到伤害;事实上,邪恶不能攻击良善,甚至无法继续存在于良善所在的气场。该气场一靠近,邪恶就自动后退并下沉;因为邪恶来自地狱,良善来自天堂。属天-属灵之物,也就是来自一个属天源头的真理,或源于良善的真理,差不多也是这样。这真理是从良善形成的真理,所以可称为良善的形式。
但此处由以实玛利来代表、本节所描述的与良善分离的真理则全然不同,因为它就像一头野驴,攻打众人,众人也攻打它。事实上,它几乎不干别的,只思想并渴望斗争。它的总体快乐或主导情感就是去征服,并且一旦征服,它就以胜利为荣耀。这就是为何它被描述为“野驴”,或生活在荒野的骡子,或野生的驴子,这些动物都不能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这种生命是没有良善的真理的生命,事实上是无仁之信的生命。因此,当一个人正在重生时,诚然,重生是通过信之真理实现的,但同时也是通过仁之生命实现的,主会随着信之真理的增长而逐渐向他灌输仁之生命。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