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15

15.天堂存在两种不

15.天堂存在两种不同的爱,即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对主之爱在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对邻之爱在第二层或中间层天堂。它们都从主发出,都构成天堂。在天堂,这两种爱如何不同,又如何联结,可见于清晰的光中,但在尘世显得很模糊。在天堂,爱主并非表示爱祂这个人,而表示爱来自祂的良善;爱良善就是出于爱意愿并践行良善;而爱邻并非表示爱同伴这个人,而表示爱来自圣言的真理;爱真理就是意愿并践行真理。由此清楚可知,这两种爱如良善与真理那样有一个区别,也如良善与真理那样结合。然而,人几乎不理解这些事,除非他知道何为爱,何为良善,何为邻舍。

注:爱主爱邻就是照主的诫命生活(10143, 10153, 10310, 10578, 10648节)。爱邻不是爱这个人,而是爱他里面使得他是什么样的人所依据的东西,也就是他的真理和良善(5028, 10336节)。那些爱这个人,而非他里面使得他是什么样的人所依据的东西之人,既爱良善,同样爱邪恶(3820节)。仁爱就是意愿真理,并因为真理而拥有对真理的情感(3876, 3877节)。对邻之仁就是在一切工作和职能中践行良善、公义和公正(8120-8122节)。

属天的奥秘 #3078

3078.“她是亚伯

3078.“她是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妻子密迦的儿子彼土利所生的”表示该情感的整个起源,这从“彼土利”、“密迦和拿鹤”,以及“亚伯拉罕”的代表清楚可知。至于他们每个人都具体代表什么,这是无法阐述和解释明白的,原因在于:主对真理的最初情感的确追溯到祂在属世人里面所获得的神性事物(3019节);但祂的属世人仍拥有母亲的遗传元素,这些元素无法在一瞬间被分离出去,这也是祂情感的一个源头。这情感在其起源上的性质在内义上以“利百加是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妻子密迦的儿子彼土利所生的”这句话来描述。
每一种情感尽管看上去很简单,就是一个简单实体;然而,它却包含如此数不胜数,以至于无法以任何概念来理解,更无法描述的细节在里面。因为每一种情感都含有一个人从婴孩直到这情感在他里面活跃时的生命阶段所获得的整个生命在里面。事实上,它甚至包含更多,因为它包括他因遗传而从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那里获得的东西。实际上,情感就是像他那样的整个人。在来世,一个人的情感有时会显现并呈现出他的模样。这种情感会表明他怀有多少对自我的爱和对世界的爱,多少对良善原则的爱,以及他拥有什么样的目的和功用。它会揭示出他有多少对良善和真理的爱,这良善和真理又是何性质,以及它们如何被组织起来,也就是说,它们是紧密结合,是松散结合,还是分离。所以它会表明这良善和真理与天上的秩序有多么一致或不一致。如刚才所述,这一切事物都能通过情感的显现被看到,因为情感就是整个人。这一事实对世人来说似乎难以置信,但却是真的。

属天的奥秘 #3877

3877.“于是给他

3877.“于是给他起名叫利未”表它的根本性质。这从“名”和“起名”的含义清楚可知,“名”和“起名”是指根本性质,如前所述(3872节)。这种性质就包含在这些话中:“这次我男人必与我联合,因为我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如刚才所述(3875, 3876节)。这种性质就是“利未”和以他命名的支派所表示的,这是教会的第三个普遍属性,或人正在重生或变成教会时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也就是仁爱。至于仁爱,情况是这样:它包含对真理的意愿在里面,并通过对真理的意愿而包含对真理的理解在里面。因为凡处于仁爱的,都拥有这些意愿并理解真理的能力。人在到达仁爱之前,必须经历一个外在阶段,也就是说,先理解真理,然后真理,直到最后他拥有对真理的情感,也就是仁爱。当仁爱存在于人里面时,他注目于主,主在至高意义上由雅各的第四个儿子“犹大”来表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