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51.地狱里的人正好相反。地狱里的人不仰望显为太阳或月亮的主,却背离主,注视在尘世太阳之地的漆黑,和在地上月亮之地的幽暗。那些注视在尘世太阳之地的漆黑之人被称为魔鬼,那些注视在地上月亮之地的幽暗之人被称为灵人。前面(122节)已说明,尘世太阳和地上月亮在灵界是不可见的;取代这太阳的,是与天堂太阳相对立的一片漆黑;取代这月亮的,是与天堂月亮相对立的一片幽暗。这意味着地狱居民的方位正好与天堂居民的截然对立。对他们来说,东方就是那漆黑和幽暗所在之地,西方就是天堂太阳所在之地,南方在他们右边,北方在他们左边;无论他们如何转动身体,都是如此。他们也不可能有其它面向,因为他们内层的整个倾向和随之的决定都朝这个方向瞄准和努力。前面(143节)还说明,在来世,所有人的内层的这种倾向和随之的实际决定都与他们的爱和谐一致。地狱之人的爱就是对自我和尘世的爱,这些爱就是尘世太阳和地上月亮所表示的(参看122节);这些爱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对立;这就是他们背离主转向这些黑暗的原因。此外,地狱之人同样照他们的方位居住,那些出于自我之爱陷入邪恶的人住在东西一线,那些陷入邪恶之虚假的人住在南北一线。我们将在论述地狱的章节详细说明这一点。
注:被称为魔鬼和灵人的人都是谁,是何性质(947, 5035, 5977, 8593, 8622, 8625节)。那些陷入对自我和尘世之爱的人背离主(10130, 10189, 10420, 10702节)。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构成天堂,而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则构成地狱,因为这二者是对立的(2041, 3610, 4225, 4776 ,6210, 7366, 7369, 7490, 8232, 8678, 10455, 10741-10745节)。
122.在天使看来,尘世的太阳看似一团漆黑,与天堂的太阳对立;尘世的月亮则看似一片幽暗,与天堂的月亮对立,并且始终如此。因为尘世的火热对应于自我之爱,它所发出的光对应于来自这爱的虚假;自我之爱是神性之爱的直接对立面;由这爱所产生的虚假是神性真理的直接对立面;神性之爱和神性真理的对立面在天使看来,都是黑暗。因此,在圣言中,敬拜尘世的太阳和月亮,并向它们下拜表示爱自我和源于自我之爱的虚假,故经上说必尽行除灭(申命记4:19; 16:3-5;耶利米书8:1, 2; 以西结书8:15, 16, 18;启示录16:8;马太福音13:6)。
注:天使看不见尘世太阳,取而代之的是看到后面某种黑暗之物,与天堂太阳或主对立(7078, 9755节)。太阳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自我之爱(2441节);就这层意义而言,“拜太阳”表示敬拜那些与天堂之爱或对主之爱相反的事物(2441, 10584节)。对地狱里的人来说,天堂太阳就是黑暗(2441节)。
10584.“然后我要将我的手掌收回,你就得见我的背,却不得见我的面”表他们将看见圣言、教会和敬拜的外在事物,却看不见内在事物。这从“耶和华的背”和“耶和华的面”的含义清楚可知:“耶和华的背”是指圣言、教会和敬拜的外在事物,如下文所述;“耶和华的面”是指这些的内在事物,如前所述(10578节)。因此,“得见耶和华的背,却不得见祂的面”表示看见圣言、教会和敬拜的外在事物,却看不见内在事物。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就是这样,如今仍是这样,这一事实在本章和前一章的所有内容中得到证明。
“耶和华的背”之所以表示圣言、教会和敬拜的外在事物,是因为“面或脸”表示内在事物(参看10578节)。那些相信并崇敬圣言,然而仅止于外在之物,也就是字义的人可以说“得见耶和华的背,却不得见祂的面”。他们没有像那些被光照,并为自己从圣言获利教义,凭此教义能看到它的真正含义,从而看到它的内义之人那样更深入地研究它。没有教义,圣言是无法理解的,被光照的人从圣言所取的教义必须作为一盏灯来服务于理解(参看9382, 9409, 9410, 9424, 9430, 10105, 10324, 10400, 10431节);圣言的内义提供这些教义(9430节)。由此可见“得见耶和华的背,却不得见祂的面”表示什么。
但那些不信圣言的人甚至连耶和华的背都看不见;相反,他们背离耶和华,只看见自己和世界。他们就是那些背向圣殿、崇拜太阳的人,论到他们,以西结说:
我被领进耶和华房屋的院子,看哪,有二十五个人,背向耶和华的殿,面向东方;这些人向升起的太阳下拜。(以西结书8:16)
“太阳和它的升起”是指世界的太阳和它在那里的升起,这太阳表示自我之爱,这爱与对主之爱完全相反。这就是为何在天使的思维观念中,世界的太阳呈现为在背后处于完全黑暗之中的某种事物;而主,也就是天堂的太阳,则在脸前(7078节)。论到这些人,经上说,他们“背向殿”,在耶利米书中还说他们“退后”:
你弃绝了耶和华,转身退后。(耶利米书15:6)
别处:
他们竟随从自己顽梗的恶心,退后不向前。(耶利米书7:24)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