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8.在天堂,主的神性是爱,因为爱是接受天堂一切事物的容器,如平安、聪明、智慧和幸福。事实上,爱乐于接受与之和谐一致的每一个和一切事物。可以说,它自然而然地渴望、寻找并吸收它们,因为它不断渴望通过它们被丰富和完善。其实,世人也十分清楚这一点,因为在他里面,爱可以说不停地搜索他存储的记忆,提取与它自己一致的一切事物,并在自己里面和之下收集、整理它们;在自己里面是为了让它们能成为它自己的,在自己之下是为了让它们能服务于它。至于不一致的其它事物,它则弃绝并逐出。接受与自己和谐一致的真理的一切本能并与它们结合的渴望就存在于爱里面,这一点因以下事实变得显而易见:有些被提入天堂的人在世时心思简单,然而在天使中间却进入天使的智慧和天上的祝福中。这是因为他们因良善与真理的缘故而热爱良善与真理,并将它们植入自己的生命,由此变得有能力接受天堂和那里无法形容的一切。而那些爱自己、爱世界的人却没有获得接受这类事物的能力;这些人厌恶并弃绝它们;刚一接触并进入,他们就逃开,与地狱中那些其爱与自己类似的人联系在一起。有些灵人质疑天堂之爱蕴含这种能力,很想知道事实是否如此。于是,他们被带入天堂之爱的状态;当时,凡反对之物都被清除;然后又被带到前面一段距离处,那里有一个天使天堂。他们从该天堂与我交谈,声称他们感受到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内在幸福,并为必须回到他们原来的状态而大感悲伤。还有些人被提入天堂;并且他们被提升得越高或越内在,就越被准许进入聪明和智慧,以致他们能顿悟以前对他们来说无法理解的事。由此清楚可知,从主发出的爱是接受天堂及其中一切事物的容器。
注:有无数事物包含在爱里面,爱将与其和谐一致的一切事物都汇集到自己里面(2500, 2572, 3078, 3189, 6323, 7490, 7750节)。
2712.“他住在巴兰的旷野”表示属灵人在良善方面的生命。这从“住”的含义清楚可知,“住”论及真理之良善,或属灵良善,也就是属灵人的良善。该良善的性质被描述为“他住在巴兰的旷野”(稍后论述)。“住”论及真理之良善,也就是对真理的情感,这一点从圣言中论述城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这些城表示真理,它们不会有任何居民,居民表示良善(2268, 2450, 2451节);因为真理居住着良善,没有良善的真理就像无人居住的城。如西番雅书:
我使他们的街道荒废,以致无人经过;他们的城邑荒凉,以致无人居住。(西番雅书3:6)
耶利米书:
耶和华引导我们经过旷野,那里无人经过,也无人居住;他们使他的地变成荒场;他的城邑也都焚烧,无人居住。(耶利米书2:6, 15)
同一先知书:
各城都被撇下,无人住在其中。(耶利米书4:29)
又:
在这荒凉无人无居民无牲畜的耶路撒冷的街上。(耶利米书33:10)
“街”表示真理(2336节);“无人”表示无属天良善;“无居民”表示无属灵良善;“无牲畜”表示无属世良善。又:
摩押的城必荒凉,无人住在其中。(耶利米书48:9)
在先知书,每句话都有真理与良善的婚姻。因此,当经上说“城”荒凉时,也会补充说“无人住在其中”,因为城表示真理,居民表示良善。否则,经上已经说城荒凉了,又说没有居民,将是多余的。同样,有些词始终表示属天良善的事物,有些词始终表示属灵良善的事物,有些词则始终表示真理的事物。如以赛亚书:
你的种必得列族为业,他们要住在荒凉的城邑。(以赛亚书54:3)
此处“得为业”(或拥有)论及属天良善,“住”论及属灵良善。同一先知书:
我拣选的人必拥有它,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以赛亚书65:9)
此处意思是一样的。
诗篇:
神要拯救锡安,建造犹大的城邑。他们要在那里居住,得以为业。祂仆人的种要承受为业。爱祂名的人,也要住在其中。(诗篇69:35-36)
“住”,同时“得以为业”(或拥有)论及属天良善;而“住”论及属灵良善。以赛亚书:
对耶路撒冷说,你必有人居住;对犹大的城邑说,你必被建造。(以赛亚书44:26)
此处“住”或“有人居住”论及属灵教会,也就是耶路撒冷的良善。圣言所用的词语论及它们自己的良善和自己的真理到了这种程度:仅仅知道这些词的用法,人就能意识到大体上论述的是什么主题。
2500.“亚伯拉罕从那里向南地迁移”表示主在信之良善与真理上的进展。这从“迁移”和“南地”的含义清楚可知:“迁移”是指取得进展(参看1457节);“南地”是指信之良善与真理(参看1458节)。关于亚伯拉罕,第12章说他进入埃及时,“又起程,向南方去行进”(创世记12:9-10),这在内义上表示当主还是个孩子时,就由认知构成的记忆知识而言,祂前进到良善和真理(1456, 1459节)。本节说他“向南地迁移”,这表示更进一步、更内在的进展,这次是就信之教义而言,在良善和真理上取得的进展。这就是为何此处用“南地”这个词,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地”表示教会,教义是为教会而存在的(566, 662, 1066, 2117, 2118节)。
至于总体上主的教导,它的性质从本章的内义很清楚地看出来,即:祂是通过整个一连串的启示,因而通过来自祂自己,也就是来自祂的神性的神性感知和思维被教导的。祂将这些感知和思维植入神性的聪明和智慧,并持续如此行,直到实现祂的人身或人性与神性的完美合一。这种变得智慧的方式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流入主的东西来自神性本身,也就是祂的至内层,因它来自父,祂从父成孕。因此,它来自唯独主所拥有的神性之爱本身,而神性之爱就在于祂渴望拯救整个人类。
一个至今几乎无人知晓的奥秘是,爱本身就含有智慧和聪明在里面;但这些智慧和聪明的性质取决于爱的性质。智慧和聪明之所以在爱里面,是因为一切流注都进入爱,或也可说,进入良善,从而进入人的生命本身。这就是无法形容的天使的智慧和聪明的源头。这也是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之人的智慧和聪明的源头;尽管活在肉身时,他们在自己里面没有感知到这种智慧和聪明,但死后会进入它们,因为它们就存在于爱本身和仁本身里面(参看2494节)。至于主的爱,它无限高于天使所拥有的爱,因为它是神性之爱本身;因此,祂拥有一切智慧和聪明的最顶点在里面。然而,祂因生而为人,要像其他人一样照着神性秩序发展,所以逐渐把自己引入对这种天赋的使用。通过这种方式,祂就可以将祂的人身或人性与神性合一,使祂的人身或人性成为神性,并且靠自己的能力如此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