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92.在灵界,位置的一切变化或一切移动都是内层状态变化的结果;以至于可以说,位置的变化或移动无非是状态的变化。我便以这种方式被主带往天堂,以及宇宙星球。是我的灵在如此旅行,而我的身体仍留在原地。天使的一切活动都是如此,这意味着他们没有距离;没有距离,也就没有空间,取代空间的是状态和状态的变化。
注:在圣言中,位置和空间表示状态(2625,2837,3356,3387, 7381, 10580节);从经历可得知(1274,1277,1376-1381,4321,4882, 10146,10580节)。距离表示生命的不同状态(9104, 9967节)。在灵界,位置的移动和变化就是生命状态的变化,因为它们来源于这些(1273-1275, 1377, 3356, 9440节)。这同样适用于旅居(9440, 10734节),通过经历来说明(1273-1277, 5605节)。因此,在圣言中,“旅居”表示生活,以及生命历程;“寄居”也有同样的含义(3335, 4554, 4585, 4882, 5493, 5605, 5996, 8345, 8397, 8417, 8420, 8557节)。“与主同行”就是与祂一起生活(10567节)。人能通过状态的变化在灵里被引领很长一段距离,而身体仍留在原地:从经历得知(9440, 9967, 10734节)。“被灵带到另一个地方”是什么意思(1884节)。
801.从此处对大洪水之前的这些人的描述明显可知上古之人当中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样,因而明显可知预言的风格又是什么样。此处直到本章末尾都在描述这些人;这几节描述了他们的说服,23节描述了他们的贪欲;也就是说,首先描述了其理解力事物的状态,然后描述了其意愿事物的状态。尽管他们实际上没有理解力或意愿的事物在里面,但与它们相反的事物仍被如此称呼;也就是说,诸如虚假说服之类的事物绝不是理解力的事物,而是思维和推理的事物(译注:但仍被称为理解力的事物);以及诸如贪欲之类的事物绝不是意愿的事物(译注:但仍被称为意愿的事物)。我说,对于大洪水之前的人,经上首先描述了他们的虚假说服,然后描述了他们的贪欲,这就是为何21节的内容会在23节重复,只是换了一个顺序。
这也是预言的风格,原因在于,人里面有两种生命:一种属于理解力的事物,另一种属于意愿的事物;这两种生命彼此截然不同且相互分离。人是由这两者构成的,尽管如今它们在人里面是分离的,却仍一个流入另一个,并且多半是联结的。至于它们联结,以及如何联结,这可通过许多方式来证实和说明。由于人由理解力和意愿这两部分构成,并且一个流入另一个,所以当描述人时,圣言就分别描述每个部分,这是重复的原因;否则,这样描述是有问题的。此处的意愿和理解力是怎样,其它一切事物也都是怎样;换句话说,适用于此处意愿和理解力的,也适用于其它一切事物;因为抽离出来的不同现象恰恰反映了经历这些现象之人的状况。它们是这些人的属性,因为它们是从这些人中产生的。与其主体,或其背后的物质分离的一个现象或事物什么都不是。这就是为何圣言描述某个事物时,会描述这两个方面。只有这样,对每个事物的描述才是完整和全面的。
1376.我常与灵人谈论他们对地方和距离所持的观念。我告诉他们说,它们不是真实的,只是看上去似乎是真实的。另一方面,空间和距离无非是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的状态;这些状态以这种方式在灵人界呈现于视觉,但在天上的天使当中却不是这样,因为他们没有地方或时间的概念,只有状态的概念。然而,执守肉体和世俗观念的灵人却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以为真实情况和他们所看到的一模一样。这类灵人很难被引导相信他们并非活在肉身,他们也不愿相信他们是灵人。因此,他们几乎无法被引导相信有什么表象或幻觉,只想活在幻觉中,从而阻止自己去理解并承认尽可能远离幻觉的真理和良善。以下事实被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给他们,即:地方的变化只是一种表象,也是一种感官幻觉。来世有两种地方的变化:一种是前面(1276节)所提到的,即:所有灵人和天使在大人里面始终保持在自己的位置,这是一种表象;另一种是灵人出现在一个地方,而事实上,他们根本不在那里,这是一种幻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