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20

四、天堂分为两个国度(20)

四、天堂分为两个国度

20.天堂存在无限多样性,没有哪两个社群是完全相同的,天堂有总体、具体和细微的划分。总体划分是分成两个国度,具体划分是分成三层天堂,细微划分是分成无数社群。下面我们详加讨论。之所以说总体划分是分成国度,是因为天堂被称为“神的国”。

注:无限的多样性是存在的,无论哪里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事物(7236, 9002节);还有,天堂存在无限的多样性(684, 690,3744, 5598, 7236节);天堂里的多样性是良善的多样性(3744, 4005, 7236, 7833, 7836, 9002节);因此,天堂里的所有社群和一个社群里的所有天使都彼此不同(690, 3245, 3519,3804, 3986,4067,4149, 4263, 7236, 7833, 7836节);然而,他们却都凭来自主的爱合而为一(457, 3986节)。

属天的奥秘 #4111

4111.“拉结偷了

4111.“拉结偷了她父亲家中的神像”表就真理而言,“拉班”所表状态的改变。这从“偷”、“家中的神像”和“父亲”的含义清楚可知:“偷”在此是指夺走被珍视和神圣之物,因而是指改变状态;“家中的神像”是指真理,如下文所述;“父亲”,此处即拉班,是指他所表示的良善,如前所述,“父亲”也表示良善(3703节)。由此明显可知,“拉结偷了她父亲家中的神像”表示就真理而言,“拉班”所表状态的改变。
所有这一切的含义从正在被分离的灵人的状态可以看出来。就良善与真理而言,灵人的状态与他们所在的社群是一致的;因为就前所示,一切思维皆通过其他人流入,最直接地就是通过他们当时所在的社群流入。因此,当他们从一个社群被移走,被转到另一个社群时,其思维和情感的状态,因而其在真理与良善上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然而,他们若被转到不一致的社群,就会感到不适,因而有束缚感;于是,他们就与这些社群分离,并被带到一致的社群。这解释了为何恶人无法出现并呆在善良人的社群当中;善人也无法出现并呆在恶人的社群当中;又为何所有灵人和天使都照着属于爱的情感而被分成独立的社群。但一切属于爱的情感皆包含许多不同的特征(3078, 3189, 4005节),然而有一个特征占主导地位。因此,每个灵人都能处于许多社群,但他会努力去往其主导情感占统治地位的那个社群,最终被带到那里。
至于“拉班”所表示的良善,及其状态的改变,只要与“雅各”所代表的良善在一起,它就更接近神性;“雅各”表示属世层里面的良善,更接近神性,所以那时它也处于真理与良善的更完美的状态。但当与该良善分离时,它便在真理与良善上进入另一种状态。因为一般来说,在来世,状态的改变无非是靠近神性或远离神性。由此明显可知,当“拉班”所表示的良善正被分离时,状态的改变是什么意思。
“拉结偷了她父亲家中的神像”之所以表示真理上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家中的神像”是指他的神明。这一点从下文明显看出来,因为拉班对雅各说:
你为什么偷了我的神明呢?雅各回答说,至于你的神明,你在谁那里搜出来,谁就在我们弟兄面前不得存活。(创世记31:30, 32)
就内义而言,“神明”表示真理,这也是为何在圣言中,当所论述的主题为真理时,经上就提到“神”之名的原因(参看2586, 2769, 2807, 2822节)。
家中的神像就是人们求教神或向神求某种东西时所用的偶像,因为他们所收到的答复对他们来说就是神性真理;故真理由“家中的神像”(teraphim,或译为家里的神像、家神)来表示,如何西阿书:
以色列人也必多日无君王、无首领、无祭祀、无以弗得、无家中的神像。(何西阿书3:4)
“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表示他们通过所给予的答复所接受的神性真理,因为他们求问神时,就会穿上以弗得(撒母耳记上23:9-12)。撒迦利亚书:
家神所言的是虚空,卜士所见的是虚谎,做梦者所说的是虚妄。(撒迦利亚书10:2)
此处“家神”也表示答复,但在这种状态下是指虚空的答复。
由于“家中的神像”具有这种含义,故有些人家里就有家中的神像,即便这是被禁止的。米迦就是这样的人,如士师记:
这米迦有了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给他的一个儿子授与圣职做他的祭司。几个但人对他们的弟兄说,这宅子里有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与铸成的像,你们知道吗?这些人就进入米迦的住宅,拿出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祭司心里喜悦,便拿着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米迦追赶但人,说,你们将我所做的神像和祭司都带了去,我还有什么呢?(士师记17:5; 18:14, 18, 20, 24)
米甲,就是大卫的妻子,也有家中的神像,如撒母耳记所描述的那样:
米甲把家中的神像放在床上,用衣服盖着。扫罗的使者进去,看见床上有神像。(撒母耳记上19:13, 16)
然而,它们不过是被禁止的偶像。这一事实从别处提及它们的经文(撒母耳记上15:23;列王纪下23:24;以西结书21:26)明显看出来。

属天的奥秘 #4067

4067.“看哪,向

4067.“看哪,向他不如从前了”表对“雅各”所表良善的状态完全改变了;然而没有任何东西从那良善那里被夺走,除了与居间良善的结合外,它(即“雅各”所表之良善)所拥有的是它以前就拥有的。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向他不如从前了”表示对雅各,也就是“雅各”所表示的良善的状态完全改变了;这一点从前文也可以看出来,因为没有任何东西从拉班,也就是从“拉班”所表示的良善那里得来。相反,它所拥有的是它以前就拥有的。
为使人们能理解良善与真理以哪种方式存在于人里面,必须揭示某些几乎不为人知的事。的确,人们知道并承认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皆来自主;有些人还承认流注的存在,然而,这流注的性质却不为人知。由于这种无知,至少人们不会发自内心承认这一真理:人的周围有灵人和天使,他的内在人就居于他们中间,并由此被主统管;即便在谈到这一真理时,人们也几乎不相信它。来世有无数社群,这些社群被主照着良善与真理的一切属而有序排列和安置;处于对立面的社群则照着邪恶与虚假的一切属来排列和安置。它们被如此有序排列和安置,以致良善与真理的属,以及这属的种类,甚至不同种类,无不与这类天使社群相联结,或无不与天使社群相对应。而另一方面,邪恶与虚假的属,以及这属的种类,甚至不同种类,也无不与魔鬼社群相对应。每个人就其内层,即就其思维和情感而言,都在这类天使或魔鬼的社群当中,尽管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人所思想和意愿的一切皆来自这一源头,以致若他所在的灵人或天使社群从他那里被夺走,他就会立刻丧失思维和意愿,甚至立刻倒下,彻底死亡。这就是人之状态的性质,尽管他以为他从自己那里拥有一切事物,或他自己是他所思想和所意愿一切的发出者,并且既没有地狱,也没有天堂,或者地狱离他很远,天堂也离他很远。
此外,人里面的良善在他看来似乎是某种简单物,或一个单一整体;而事实上,它是由各种事物构成的某种如此复杂的事物,以至于就连它的一般特征,他也绝无法探究明白。这同样适用于人里面的邪恶。人里面的良善如何,与他同在的天使社群就如何;人里面的邪恶如何,与他同在的恶灵社群就如何。这些社群都是人给自己召来的,也就是说,是他将自己置于这类灵人的社群中;因为同类与同类相联。例如:贪婪的人会给自己召来同样贪婪的灵人的社群;爱自己胜过别人、看不起别人的人会召来与他自己相似的人;而以报复为乐的人则会召来具有类似快乐的人等等。这些灵人与地狱相通,而此人就在他们中间,完全受他们控制,以致他不受自己支配,而是受他们支配;尽管他由于自己所享受的快乐、因而所拥有的自由而以为自己支配自己。相反,不贪婪,或不爱自己胜过别人,也没有看不起别人,不以报复为乐的人则住在具有类似心态的天使的社群中,并通过他们被主引领,事实上藉着他的自由而被引向他允许自己被引向的一切良善与真理。他在何等程度上允许自己被引向更内在、更完美的良善,就在何等程度上被转到更内在、更完美的天使社群中。其状态的改变无非是社群的改变。这一事实因我持续多年的经历而在我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因着这些经历对我来说,这种事已变得稀松平常,就像人从小就经历的稀松平常事一样。
由此明显可知人的重生是何情形,人借以被主从旧人状态转到新人状态的居间快乐和良善又是何情形,也就是说,这一切是藉着天使社群并通过这些社群的改变而实现的。居间良善与快乐无非是这类社群,主把它们运用于人,旨在通过它们把人引入属灵和属天的良善与真理中。一旦他被转入这些良善与真理,这些社群就被分离出去,而更内在、更完美的社群则与他相联。“拉班”所表示的居间良善并非表示别的,该良善的分离,也就是本章所论述的主题,也并非表示别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