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683.至于两次使用动词“行”包含了良善和真理这两者,要知道,在圣言中,尤其在先知书,一件事能以两种方式来描述。如在以赛亚书:
祂安然走过从未踏足之路。谁作这事而成就它?(以赛亚书41:3-4)
此处第一句话与良善有关,第二句话与真理有关,也就是说,第一句与意愿的事物有关,第二句与理解力的事物有关。因此,“安然走过”涉及意愿的事物,“从未踏足之路”涉及理解力的事物。“作”和“成就”也一样。在圣言中,属于意愿和理解力,也就是爱和信的事物,或也可说,属天和属灵的事物,以这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每一个事物里面都有一个婚姻的形像和一个天堂婚姻的写照。此处重复使用一个词,也是如此。
3084.“又上来”表示提升。这从“上来”的含义清楚可知,“上来”是指被提升。被提升用来描述从低层到高层,并因此也用来描述从外层到内层,或说从表层到深层,因为两者是一样的。事实上,人类观念中的低层和高层,就是天使观念中的外层和内层,或表层和深层。例如,天堂在世人看来在高处,但在天使看来在内层或深处。人的属世层也一样,相对于他的属灵层,它就是外层或表层;而他的属灵层相对于属天层,又是外层或表层。或也可说,属于属世人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相对于真理就是外层或表层;而真理相对于良善又是外层或表层。因此,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相对于真理也被称为遮盖物,以及衣服;真理相对于良善同样被称为遮盖物,以及衣服。
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上到”耶路撒冷,从耶路撒冷“下来”;还说从耶路撒冷“上到”锡安,从锡安“下到”耶路撒冷,因为耶路撒冷的周围部分表示教会的外层,而耶路撒冷表示教会的内层,锡安则表示教会的至内层。由于本节经文在内义上描述了真理从属世人中提升到理性人的初始阶段,所以经上首先说,利百加所代表的对真理的情感“下到那泉”,然后她“又上来”。因为如前所述(3074节),神性之爱流入对良善的情感,并由此流入对真理的情感,从而给属世人中的事物带来生命和光明,同时按秩序组织它们。这就是“下来”的含义。真理以这种方式从属世人中被提升到理性人,并在那里与良善结合。这就是“上来”的含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