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111.“拉结偷了她父亲家中的神像”表就真理而言,“拉班”所表状态的改变。这从“偷”、“家中的神像”和“父亲”的含义清楚可知:“偷”在此是指夺走被珍视和神圣之物,因而是指改变状态;“家中的神像”是指真理,如下文所述;“父亲”,此处即拉班,是指他所表示的良善,如前所述,“父亲”也表示良善(3703节)。由此明显可知,“拉结偷了她父亲家中的神像”表示就真理而言,“拉班”所表状态的改变。
所有这一切的含义从正在被分离的灵人的状态可以看出来。就良善与真理而言,灵人的状态与他们所在的社群是一致的;因为就前所示,一切思维皆通过其他人流入,最直接地就是通过他们当时所在的社群流入。因此,当他们从一个社群被移走,被转到另一个社群时,其思维和情感的状态,因而其在真理与良善上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然而,他们若被转到不一致的社群,就会感到不适,因而有束缚感;于是,他们就与这些社群分离,并被带到一致的社群。这解释了为何恶人无法出现并呆在善良人的社群当中;善人也无法出现并呆在恶人的社群当中;又为何所有灵人和天使都照着属于爱的情感而被分成独立的社群。但一切属于爱的情感皆包含许多不同的特征(3078, 3189, 4005节),然而有一个特征占主导地位。因此,每个灵人都能处于许多社群,但他会努力去往其主导情感占统治地位的那个社群,最终被带到那里。
至于“拉班”所表示的良善,及其状态的改变,只要与“雅各”所代表的良善在一起,它就更接近神性;“雅各”表示属世层里面的良善,更接近神性,所以那时它也处于真理与良善的更完美的状态。但当与该良善分离时,它便在真理与良善上进入另一种状态。因为一般来说,在来世,状态的改变无非是靠近神性或远离神性。由此明显可知,当“拉班”所表示的良善正被分离时,状态的改变是什么意思。
“拉结偷了她父亲家中的神像”之所以表示真理上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家中的神像”是指他的神明。这一点从下文明显看出来,因为拉班对雅各说:
你为什么偷了我的神明呢?雅各回答说,至于你的神明,你在谁那里搜出来,谁就在我们弟兄面前不得存活。(创世记31:30, 32)
就内义而言,“神明”表示真理,这也是为何在圣言中,当所论述的主题为真理时,经上就提到“神”之名的原因(参看2586, 2769, 2807, 2822节)。
家中的神像就是人们求教神或向神求某种东西时所用的偶像,因为他们所收到的答复对他们来说就是神性真理;故真理由“家中的神像”(teraphim,或译为家里的神像、家神)来表示,如何西阿书:
以色列人也必多日无君王、无首领、无祭祀、无以弗得、无家中的神像。(何西阿书3:4)
“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表示他们通过所给予的答复所接受的神性真理,因为他们求问神时,就会穿上以弗得(撒母耳记上23:9-12)。撒迦利亚书:
家神所言的是虚空,卜士所见的是虚谎,做梦者所说的是虚妄。(撒迦利亚书10:2)
此处“家神”也表示答复,但在这种状态下是指虚空的答复。
由于“家中的神像”具有这种含义,故有些人家里就有家中的神像,即便这是被禁止的。米迦就是这样的人,如士师记:
这米迦有了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给他的一个儿子授与圣职做他的祭司。几个但人对他们的弟兄说,这宅子里有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与铸成的像,你们知道吗?这些人就进入米迦的住宅,拿出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祭司心里喜悦,便拿着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米迦追赶但人,说,你们将我所做的神像和祭司都带了去,我还有什么呢?(士师记17:5; 18:14, 18, 20, 24)
米甲,就是大卫的妻子,也有家中的神像,如撒母耳记所描述的那样:
米甲把家中的神像放在床上,用衣服盖着。扫罗的使者进去,看见床上有神像。(撒母耳记上19:13, 16)
然而,它们不过是被禁止的偶像。这一事实从别处提及它们的经文(撒母耳记上15:23;列王纪下23:24;以西结书21:26)明显看出来。
9468.“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表相爱。这从“朱红色”和“染过两次”的含义清楚可知,“朱红色”和“染过两次”是指属天真理,这真理和相爱的良善是一样的。天使天堂被分为两个国度,即属天国度和属灵国度。两个国度都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在属天国度,内在就是对主之爱的良善,外在则是相爱的良善。这外在良善就是那“染过两次的朱红色”所表示的;“朱红色”表示良善本身,“染过两次”表示它的真理。但在属灵国度,内在是对邻之仁的良善,外在则是出于信的顺从的良善。“染过两次的朱红色”表示相爱的良善及其真理,是由于它在来世的表象;因为当这良善和真理的气场在最低层天堂呈为可见时,它就显为朱红色。事实上,从属天天堂降下来并在下面显现的事物从火焰取得自己的颜色,在下面因它所经过的中间天堂的光之亮白而变成朱红色。这解释了为何除了其它颜色外,朱红色用于居所的帘子(出埃及记26:1);柜子前的幔子(出埃及记26:31);帐幕的门帘(出埃及记26:36);院门帘(出埃及记27:16);以弗得(出埃及记28:6);带子(出埃及记28:8);决断的胸牌(出埃及记28:15);以弗得袍子的底边(出埃及记28:33)。
“染过两次的朱红色”表示相爱的良善,就是属天国度或教会的外在良善,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朱红色的毯子要铺在陈设饼的桌子上,再蒙上獾皮的遮盖物(民数记4:8)。桌子上的东西,尤其陈设饼表示属天国度或教会的至内层事物;而遮盖物则表示外层事物。也正因如此,将要收集起来的材料以这种顺序被列了出来;也就是说,首先提到的就是至内层事物,即蓝色和紫色;其次提到的是更外在的事物,即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细麻和母山羊毛;最后提到的是最外在的事物,即染红的公羊皮,獾皮;下文各处也一样。
由于“染过两次的朱红色”表示外在属天良善及其真理,所以这种颜色被用来描绘圣言的外在意义和源于它的教义。原因在于,圣言是从主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这神性真理在至内层天堂显为一道火光,在中间天堂显为一道闪亮的白光。
圣言和源于圣言的教义在撒母耳记下被如此描绘:
大卫作哀歌,吊扫罗和约拿单;他写下来,要把这首弓歌教导犹大人。以色列的女子啊,当为扫罗哭号!他曾使你们穿染过两次的朱红美衣,使你们衣服加上黄金的妆饰。(撒母耳记下1:17, 18, 24)
“染过两次的朱红美衣”表示提供属于相爱之良善的真理,因而提供来自一个属天源头的真理。这段预言所论述的主题是与爱和仁的教义分离的信之教义;也就是说,真理因分离的信之教义而被扼杀,但又通过爱和仁的教义得以恢复。因为杀了扫罗和约拿单的“非利士人”表示那些捍卫与爱和仁的教义分离的信之教义的人(3412, 3413, 8093, 8096, 8099, 8313节);“把这首弓歌教导犹大人”表示为那些处于爱和仁之良善的人提供构成教义的真理。“犹大人”是指那些处于爱之良善的人(参看3654, 3881, 5583, 5603, 5782, 5794, 5833, 6363节);“弓”是指真理的教义(2686, 2709节)。
耶利米书:
你这被荒废的啊,你要做什么呢?你虽穿上染过两次的朱红衣服,佩戴黄金装饰,徒然美化你自己。(耶利米书4:30)
此处论述的是已荒废的教会;“穿上染过两次的朱红衣服,佩戴黄金装饰”表示指明或教导来自一个属天源头的教义真理和良善的生活方式,因而指明或教导源于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类似的话出现在同一先知书:
素来吃美好食物的,现今在街上孤单凄凉;素来在朱红褥子养大的,如今却拥抱粪堆。(耶利米哀歌4:5)
“在朱红褥子养大”表示从小就在相爱的良善上接受源于圣言的教导。
由于包含在圣言外在意义中的事物在天堂显为朱红色,原因如前所述,所以那些利用圣言的外在意义来证实由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因而证实违背爱主和相爱的真理和良善的观念之人,就被说成是穿“紫色和朱红色衣服”。事实上,他们的外在因来自圣言而呈现出这样的表象;但他们的内在却是亵渎的。在启示录,“朱红色”就表示这类事物:
我就看见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那兽满了亵渎的名号。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启示录17:3, 4)
这论及巴比伦,巴比伦表示这样一种宗教:其中圣言的圣物因被用来支持赞同恶魔般的爱,也就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虚假,因而被用来在天上和地上掌权而遭到亵渎。又:
这大城阿,素常穿着细麻,紫色,朱红色,嵌有金子,宝石,和珍珠的衣服。(启示录18:16)
因此,“细麻,紫色料,朱红色料”也被列在巴比伦的货物当中(启示录18:12)。
由于圣言的外在方面在天堂显为朱红色,并且由于有一个流注从天堂出来进入人的记忆,而在记忆中,取自圣言的东西就显为这种颜色,所以朱红色用来提醒或记念某事,如摩西五经:
以色列人要为自己在衣服边上作繸子,又在底边的繸子上,加一根朱红色线,好叫他们通过它能记起耶和华一切的命令,并且遵行。(民数记15:38, 39)
出于同样的原因,在有意义的记号使用普遍的古代,人们习惯于系一根红线来记念或提醒某事,如我们所读到的他玛的儿子谢拉,收生婆在他手上拴了一根染过两次的线(创世记38:28, 30);又如妓女喇合,她将一根朱红色线系在窗户上,好叫两个探子能记得他们的诺言(约书亚记2:18, 21)。
由于一个人若不通过来自圣言、与他同住的真理和良善,就无法从邪恶和虚假中解脱出来,所以在洁净大麻疯时,就会用到“香柏木、朱红色线和牛膝草”(利未记14:4-7, 49-52);因为“大麻疯”表示被亵渎,因而被歪曲的真理(参看6963节);从这些东西中“洁净”表示通过源于圣言的真理和良善从这些疾病中解脱出来。朱红色线以同样的方式用于从红母牛中所制成的除污秽和除罪的水(民数记19:6);“除污秽和除罪的水”也表示通过源于圣言的真理和良善从邪恶和虚假中洁净和解脱出来。
由于在圣言中,大多数事物都有一个反面意义,所以“染过两次”和“朱红”也是如此。这时,它们表示虚假和邪恶,也就是这些真理和良善的对立面,如在以赛亚书:
你们的罪虽像染过两次的,必变白如雪;虽红如朱红,必如羊毛。(以赛亚书1:18)
这同样适用于“红”、“血”、“火焰”和“火”。它们在正面意义上表示爱与信之良善,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邪恶,就是它们的对立面。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