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25

25.在主的属天国度

25.在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因更内在地接受主的神性,故在智慧和荣耀上远远胜过在其属灵国度的天使;因为他们处于对主之爱,因而离主更近,与祂的结合也更紧密。这些天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已经并继续立刻将神性真理融入自己的生活,而不像属灵天使那样先将它们储存在记忆和思维中。因此,他们拥有写在他们心上的神性真理,并能感知它们,可以说在自己里面看到它们;也从不推理它们是否真实。他们正如耶利米书所描述的那样: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头脑里,写在他们心上。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耶利米书31:33-34)

在以赛亚书(54:13),他们被视为领受耶和华教训的人。“领受耶和华教训的”是那些被主教训的人,主自己在约翰福音(6:45-46)教导过这一点。

注:属天天使在智慧上远远胜过属灵天使(2718, 9995节)。属天天使和属灵天使之间区别的性质(2088, 2669, 2708, 2715, 3235, 3240, 4788, 7068, 8521, 9277, 10295节)。属天天使之所以不推理信之真理,是因为他们在自己里面领受它们;而属灵天使则推理它们是否真实(202, 337, 597, 607, 784, 1121, 1384, 1898, 1919, 3246, 4448, 7680, 7877, 8780, 9277, 10786节)。

属天的奥秘 #1906

1906.“亚伯兰在

1906.“亚伯兰在迦南地住了十年之后”表示主给自己所获得并且这种理性被孕育所藉由的良善和源于这良善的真理之余剩。这从“十”的含义清楚可知,“十”是指余剩,如前所述(576节)。至于余剩是什么,这在前面已经阐述和说明(468, 530, 560, 561,660,661, 798, 1050节),即:它们都是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的状态;从人的童年初期开始,直到他生命的结束,主将这些状态作为礼物赐给他。它们被储存在他里面以备他死后生活所用,因为在来世,他生命的所有状态都会一一返回,那时他通过主所赐予他的良善和真理的状态而经历调和。因此,一个人活在肉身时所接受的余剩,也就是他所获得的良善和真理越多,他其余的状态返回时似乎越快乐、越美丽。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谁都能清楚看出事情真的是这样。当一个人出生时,他凭自己没有丝毫良善,而是完全被遗传之恶玷污。一切良善,如他对父母、保姆和玩伴的爱,都是流入的,这种流注来自纯真。这些就是从主通过纯真和平安的天堂,也就是至内层天堂流入的事物,这就是人在很小的时候充满它们的方式。
后来,当他长大时,这种小孩子的良善、纯真和平安的状态就一点一点地褪去;他越是融入这个世界,就越进入世界的感官享受和快乐,从而越陷入邪恶;并且儿童早期的天堂事物或良善在同等程度上开始消退。然而,它们仍留在人身上;这些状态会调和他后来给自己所披上或获得的状态。没有它们,一个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恶欲或邪恶的状态若不通过对良善的情感状态被调和,将比任何动物的邪恶都更残暴、更可怕。被称为余剩的,就是这些良善的状态;主在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将这些余剩作为礼物赐给他,并植入他的自然禀性。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还被赐予新的状态;但这些状态与说是良善的状态,不如说是真理的状态,因为随着逐渐长大,他吸收真理,这些真理以同样的方式被储存在他的内层人里面。凭借这些余剩,也就是由来自主的属灵事物的流注所生的真理的余剩,人拥有思考的能力,也有理解何为文明道德生活的良善和真理,以及接受属灵真理,也就是信之真理的能力。然而,他若不凭借童年早期接受的良善的余剩,就没有做到这一切的能力。人完全没有意识到余剩的存在,不知道它们就储存在人里面,在他的内层理性心智中,因为他以为任何东西都不是从他外面进来的;相反,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到来的,或天生就在他里面,是他与生俱来的;因此,当他还是个婴孩时,这一切就都存在于他里面了;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圣言在许多地方论到余剩,它们表示人变成一个人所藉由的那些状态,唯独主作工。
然而,主的余剩是祂为自己所获得的一切神性状态,祂用这些状态将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合一。属于主的余剩决不能与属于人的余剩相提并论,因为后者不是神性,而是人性。属于主的余剩就是“亚伯兰在迦南地住了十年”所表示的。当天使听到圣言时,他们不知道数字“十”是什么;但世人一提到十,他们马上想到余剩,因为在圣言中,“十”和“十分之一”表示余剩,这从前面的说明(576, 1738节)清楚看出来。当天使感知到“亚伯兰在迦南地住了十年”时,他们就会想到主,同时想到主在世时拥有的余剩所表示的无数事物。

属天的奥秘 #9277

9277.“你的葡萄

9277.“你的葡萄园和橄榄园,也要照样办理”表属灵良善和属天良善也是如此。这从“葡萄园”和“橄榄园”的含义清楚可知:“葡萄园”是指属灵教会(1069, 9139节),因而是指属灵良善,也就是对邻之仁的良善,因为这良善构成属灵教会;“橄榄园”是指属天教会,因而是指属天良善,也就是对主之爱的良善,因为这良善构成属天教会。至于何为属灵教会及其良善,何为属天教会及其良善,以及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可参看前文(2046, 2227, 2669, 2708e, 2715, 2718, 2935, 2937, 2954, 3166, 3235, 3236, 3240, 3246, 3374, 3833, 3887, 3969, 4138, 4286, 4493, 4585, 4938, 5113, 5150, 5922, 6289, 6296, 6366, 6427, 6435, 6500, 6647, 6648, 7091, 7233, 7877, 7977, 7992, 8042, 8152, 8234, 8521节)。
  “橄榄园”表示属天教会,因而属天良善,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及“橄榄树”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如摩西五经:
  你栽种修理葡萄园,却没有酒喝,没有收成,因为被虫子要把它吃了。你全境内有橄榄树,却没有油抹身,因为你的橄榄树未熟就脱落了。(申命记28:39, 40)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拜别神,不遵守律例和典章所受的诅咒。“你全境内有橄榄树”是指在整个教会里面,通过圣言来自主的属天之爱的良善;“没有油抹身”表示然而,他们并未处于这良善;“的橄榄树就脱落了”表示这良善将灭亡。类似的话出现在弥迦书:
  你要踹橄榄,却不得油抹身;踹葡萄,却不得酒喝。(弥迦书6:15)
  阿摩司书:
  我以旱风、霉烂击打你们,你们许多菜园、葡萄园、无花果树、橄榄树都被剪虫所吃,你们仍不归向我。(阿摩司书4:9)
  “葡萄园”表示信之良善;“橄榄树”表示爱之良善;“橄榄树被剪虫所吃”表示因不接受这些良善而受到的惩罚。哈巴谷书: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 (哈巴谷书3:17)
  “无花果树”表示属世良善;“葡萄树”表示属灵良善;“橄榄树”表示属天良善;“田地”表示教会。撒迦利亚书:
  灯台旁边有两棵橄榄树,一棵在油盆的右边,一棵在油盆的左边。这是两个纯油之子,侍立在全地之主的旁边。(撒迦利亚书4:3, 11, 14)
  “灯台旁边的两棵橄榄树”表示要在主的右边和左边的属天和属灵良善;“灯台”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
  士师记:
  约坦向立亚比米勒为王的示剑众公民说,众树要去膏立一个王统治它们;它们对橄榄树说,请作王来统治我们。橄榄树对他们说,我岂可停止生产神和人以我得尊荣的油,飘摇在众树之上呢?众树对无花果树说,请你来作王统治我们。无花果树对它们说,我岂可停止结甜美的果子,飘摇在众树之上呢?众树对葡萄树说,请你来作王统治我们。葡萄树对它们说,我岂可停止出产使神和人欢乐的新酒,飘摇在众树之上呢?众树对荆棘说,请你来作王统治我们。荆棘对众树说,你们若诚诚实实地膏我为王统治你们,就要来投靠在我的荫下,不然,愿火从荆棘里出来,烧灭黎巴嫩的香柏树。(士师记9:7-15)
  没有人能知道此处所说的这些话具体是什么意思,除非他们知道“橄榄树”、“无花果树”和“荆棘”表示什么。“橄榄树”表示属天教会的内在良善;“无花果树”表示该教会的外在良善(4231, 5113节);“葡萄树”表示属灵教会的良善;而“荆棘”表示虚假的良善。因此,这些话的意思是,此处“众树”所表示的百姓不想要属天良善或属灵良善“作王统治他们”,而是要虚假的良善“作王统治他们”;并且他们选择的是这种良善,而不是属天或属灵的良善。“从荆棘里出来的火”,或说从虚假的良善出来的“火”是指恶欲的危害;它要烧灭的“黎巴嫩的香柏树”是指良善之真理。
  由于“橄榄树”表示从主所获得并向主所献上的爱之良善,所以这房或殿中间的基路伯是由橄榄木造的,通向圣所的门也是(列王纪上6:23-33)。因为“基路伯”和“圣所的门”都是主的保护和天命,防止未通过属天之爱的良善而接近主。这就是为何它们是用橄榄木来造的。由此可见为何帐幕和祭坛,以及祭司和后来的君王都要用油来膏抹;又为何灯要用橄榄油;因为这“油”表示来自主的爱之良善(886, 3728, 4582, 4638节);“膏”表示他们可以由此代表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