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5.在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因更内在地接受主的神性,故在智慧和荣耀上远远胜过在其属灵国度的天使;因为他们处于对主之爱,因而离主更近,与祂的结合也更紧密。这些天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已经并继续立刻将神性真理融入自己的生活,而不像属灵天使那样先将它们储存在记忆和思维中。因此,他们拥有写在他们心上的神性真理,并能感知它们,可以说在自己里面看到它们;也从不推理它们是否真实。他们正如耶利米书所描述的那样: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头脑里,写在他们心上。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耶利米书31:33-34)
在以赛亚书(54:13),他们被视为领受耶和华教训的人。“领受耶和华教训的”是那些被主教训的人,主自己在约翰福音(6:45-46)教导过这一点。
注:属天天使在智慧上远远胜过属灵天使(2718, 9995节)。属天天使和属灵天使之间区别的性质(2088, 2669, 2708, 2715, 3235, 3240, 4788, 7068, 8521, 9277, 10295节)。属天天使之所以不推理信之真理,是因为他们在自己里面领受它们;而属灵天使则推理它们是否真实(202, 337, 597, 607, 784, 1121, 1384, 1898, 1919, 3246, 4448, 7680, 7877, 8780, 9277, 10786节)。
3061.“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啊”表示神性本身,即父,与神性人身或人性,即子的(交流)。这从前面的频繁阐述和说明清楚可知,即:“耶和华神”是主的神性本身,被称为“父”;“亚伯拉罕”代表祂的神性人身或人性(2833, 2836节);在旧约圣言,“耶和华”就是主自己(参看1736, 1815, 2921节);大洪水前的上古教会和大洪水后的古教会都将“耶和华”只理解为主(1343, 1676, 1990, 2016, 3035节);主里面有三位一体,即:神性本身、神性人身或人性和神性的神圣发出,这三者为一(1999, 2149, 2156, 2288, 2329, 2447节);主里面的整个三位一体就是耶和华(2156, 2329节);主里面的每一个事物都是耶和华(1902, 1921节)。主与父为一,在天上,父仅仅是指主(14, 15, 1725, 1729, 1733, 1815, 2005, 2018, 2025, 2803, 3038节)。主就是整个天堂,因为祂是天堂的全部;纯真、平安、爱、仁、怜悯和婚姻之爱的一切都来自祂,一切良善和真理也都来自祂;摩西和众先知,因而每个细节上的圣言,都与祂有关;教会的一切宗教仪式都代表祂(2751节)。就神性人身或人性而言,主被称为“子”(2628节)。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不仅从祂的神性本质,也就是耶和华成孕,还从它出生(2798节);因此,就人身或人性而言,主变成耶和华和祂自己的生命(1603, 1737节)。
主自永恒就存在,这从圣言很清楚地看出来(参看2803节),尽管后来祂生在时间之中,即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出生。因为祂通过摩西和众先知说话,也向许多人显现,他们的著述都说,祂是耶和华。但这极深的奥秘只能揭示给那些拥有神性感知的人,因而除了拥有神性感知的属天的上古教会成员外,几乎无法揭示给任何人。我从这些人那里听说,每当耶和华自己降至天堂,并通过天堂流入时,祂就是神性人身或人性方面的主,因为天堂类似一个人及其一切部位,并因此被称为大人(684, 1276, 2996, 2998, 3021节)。天堂,也就是大人里面的神性本身就是神性人身或人性,是以那种方式披上人身或人性外衣的耶和华自己。
但当人类最终变成这样:穿上神性人身或人性的神性本身不能再影响它时,也就是说,当耶和华因人类离得太远而不能再以那种方式抵达人类时,耶和华,也就是神性本质方面的主,就降下来给自己取得人身或人性;这人身或人性因成孕而为神性,因从一个童女出生而像其他任何人的人身。但祂把从童女那里所获得的一切都逐出了,并通过神性手段将已出生的人身或人性变成神性。一切神圣,或神圣的一切都从这变成神性的人身或人性发出。因此,祂的神性人身或人性变成了祂的实际本质,这本质充满整个天堂,并使那些以前不能得救的人得救成为可能。这时这就是主;就神性人身或人性而言,唯独祂是人,每个人都从祂而成为真正的人,或说从祂拥有自己的人性(49, 288, 477, 565, 1894节)。
1919.“亚伯兰对撒莱说”表示感知,这从前面的阐述(1898节)清楚可知。“亚伯兰对撒莱说”这句话代表并表示主的感知;而“撒莱对亚伯兰说”这句话代表源于这感知的思维,或说受这些感知启发的思维;思维来自感知,或说感知启发主的思维。那些拥有感知的人所具有的思维并非来自其它源头,或说感知是他们思维的唯一源头。然而,感知是一回事,思维是另一回事。为了看到它们是不同的,以良心为例来说明。
良心是对从主通过天堂流入之物的一种总体、因而模糊的指示。所流入的那些事物在内层理性人中显现,在那里可以说笼罩在云雾中;这云雾是由关于信之真理和良善的表象和谬误产生的。思维虽不同于良心,却是从良心流出的,因为那些有良心的人照着良心思考和说话。思考几乎就是解释良心告诉我们的东西,或说解释构成良心的各种事物,并把它们分解转化为思维或观念,然后转化为词语。正因如此,主将那些有良心的人保守在对邻舍的良善思维中,并阻止他们对邻舍思想邪恶。因此,良心只能存在于那些爱邻如己,并对信之真理拥有良善思维的人里面。这个例子说明了良心如何不同于思维,顺带也说明了感知如何不同于思维。
主的感知直接来自耶和华,因而来自神性良善;而祂的思维则来自直觉真理和对它的情感,如前所述(1904, 1914节)。主的神性感知无法以任何概念,甚至无法以天使的概念来理解,所以它是无法描述的。与主的感知相比,天使的感知(在1384等,1394, 1395节中有描述)几乎没有。主的感知因是神性,故是对天上的一切事物的一种感知,因而也是对地上的一切事物的一种感知,因为秩序、联系和流注是这样:凡对天上的事物拥有感知的人,也对地上的事物拥有感知。
但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祂的神性本质合一,同时变成耶和华之后,主就超越了所谓的感知,因为祂高于存在于天上,并从那里存在于地上的秩序。耶和华就是秩序的源头,所以可以说,耶和华是秩序本身。祂独自或从自己掌管秩序,不仅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从总体上掌管,甚至还从最小细节上掌管,因为总体来自这些细节,或说最小细节构成总体。谈论一个总体,却又把细节从它那里拿走,无异于在谈论一个没有部分在里面的整体,因而无异于在谈论不包含任何东西的某种事物。因此,声称主的规定是普遍的,总体上的,而不是具体细节上的,这完全是错误的,纯粹是所谓的没有对象的空虚概念,或凭空想象。因为从总体上,而不从最小细节上规定和掌管,就是完全不规定和掌管任何东西。这是一个哲学真理;然而,说来奇怪,哲学家们自己,包括最著名的,却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个问题,并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