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25

25.在主的属天国度

25.在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因更内在地接受主的神性,故在智慧和荣耀上远远胜过在其属灵国度的天使;因为他们处于对主之爱,因而离主更近,与祂的结合也更紧密。这些天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已经并继续立刻将神性真理融入自己的生活,而不像属灵天使那样先将它们储存在记忆和思维中。因此,他们拥有写在他们心上的神性真理,并能感知它们,可以说在自己里面看到它们;也从不推理它们是否真实。他们正如耶利米书所描述的那样: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头脑里,写在他们心上。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耶利米书31:33-34)

在以赛亚书(54:13),他们被视为领受耶和华教训的人。“领受耶和华教训的”是那些被主教训的人,主自己在约翰福音(6:45-46)教导过这一点。

注:属天天使在智慧上远远胜过属灵天使(2718, 9995节)。属天天使和属灵天使之间区别的性质(2088, 2669, 2708, 2715, 3235, 3240, 4788, 7068, 8521, 9277, 10295节)。属天天使之所以不推理信之真理,是因为他们在自己里面领受它们;而属灵天使则推理它们是否真实(202, 337, 597, 607, 784, 1121, 1384, 1898, 1919, 3246, 4448, 7680, 7877, 8780, 9277, 10786节)。

属天的奥秘 #3974

3974.“请你把(

3974.“请你把(我的)女眷给我”表对真理的情感属于属世层,“孩子”表由这些情感所生的真理也是。这从“女眷”或“妻子”或“女人”和“孩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女眷”(females或womenfolk)或“妻子”或“女人”是指对真理的情感,他的妻子或女人“利亚”是指对外在真理的情感,“拉结”是指对内在真理的情感,如前面频繁所述;“孩子”(children)是指由这些情感所生的真理;因为“儿子”表示真理(489, 491, 533, 1147, 2623, 3373节),由这些女眷所生的孩子表示源于这些情感的真理。古人有这样一条规矩:给奴仆的女人属于他们所服侍的主人,他们所生的孩子也是,这一点明显可见于摩西五经:
你若买希伯来人作奴仆,他必服事你六年,第七年他可以自由,白白地出去。他主人若给他妻子,妻子给他生了儿子或女儿,妻子和儿女要归主人,他要独自出去。(出埃及记21:2, 4)
由于这也是古教会的一条规矩,因而为拉班所知,所以他索要雅各的女眷和孩子,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下一章:
拉班对雅各说,这女儿是我的女儿,这儿子是我的儿子,这羊群也是我的羊群;凡你所看见的都是我的。(创世记31:43);
雅各知道这个规矩,所以他才对拉班说“请你把我的女眷和孩子给我”。如所引用摩西五经的章节所说的这个规矩就代表了内在人或理性人的权利,即它有权得到外在人或属世人的良善与真理。因为奴仆代表属世人的真理,就是诸如纯正真理被注入之前,起初所存在的那种真理。起初所获得的真理并非真理,只是表面上看似真理。尽管如此,它仍作为借以引入纯正真理与良善的方法而服务,如前面所示。因此,一理良善与真理通过起初获得的真理,也就是通过它所提供的服务而被注入,就它就会被抛弃;而以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纯正良善与真理则保留下来。正是由于这种代表的缘故,关于奴仆的这条律法才会被制定。
不过,至于雅各,他不是被买来的奴仆,乃是比拉班出身还要高贵的人。他本人,也就是说雅各,通过自己所提供的服务买了拉班的女儿,因而也买了她们所生的孩子;这些人是他的工价。所以,拉班对他们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另外,“希伯来奴仆”表示服务于引入纯正良善与真理的真理,他的“妻子或女人”表示对属世良善的情感。但雅各的地位不同于奴仆的。雅各代表属世真理的良善,他的“女眷或妻子”则表示对真理的情感。拉班所代表的,也不同于上述关于希伯来奴仆律法中的主人所代表的。也就是说,他不代表理性层,而是代表旁系良善(参看3612, 3665, 3778节),旁系良善具有这样的性质:它并非纯正的良善,只是表面上看似纯正,是用来服务于引入真理的(3665, 3690节),这些真理因此是雅各的。
诚然,极少有人理解此处所陈述的细节,因为很少有人知道何为属世层的真理与良善,而它们不同于理性层的真理与良善。人们更不知道并不纯正、只是表面上看似纯正的良善与真理可服务于引入纯正的良善与真理,尤其在重生之初。尽管如此,由于这些细节就包含在这些话的内义中,也包含在接下来关于拉班羊群的那些话的内义中,而雅各就是从拉班的羊群中为自己获得羊群的,所以它们不应该被默然忽略过去。或许有些人理解它们。凡强烈渴望知道这类事,也就是处于对属灵的良善与真理的情感之人都会在这类问题上得到启示。

属天的奥秘 #1919

1919.“亚伯兰对

1919.“亚伯兰对撒莱说”表示感知,这从前面的阐述(1898节)清楚可知。“亚伯兰对撒莱说”这句话代表并表示主的感知;而“撒莱对亚伯兰说”这句话代表源于这感知的思维,或说受这些感知启发的思维;思维来自感知,或说感知启发主的思维。那些拥有感知的人所具有的思维并非来自其它源头,或说感知是他们思维的唯一源头。然而,感知是一回事,思维是另一回事。为了看到它们是不同的,以良心为例来说明。

良心是对从主通过天堂流入之物的一种总体、因而模糊的指示。所流入的那些事物在内层理性人中显现,在那里可以说笼罩在云雾中;这云雾是由关于信之真理和良善的表象和谬误产生的。思维虽不同于良心,却是从良心流出的,因为那些有良心的人照着良心思考和说话。思考几乎就是解释良心告诉我们的东西,或说解释构成良心的各种事物,并把它们分解转化为思维或观念,然后转化为词语。正因如此,主将那些有良心的人保守在对邻舍的良善思维中,并阻止他们对邻舍思想邪恶。因此,良心只能存在于那些爱邻如己,并对信之真理拥有良善思维的人里面。这个例子说明了良心如何不同于思维,顺带也说明了感知如何不同于思维。

主的感知直接来自耶和华,因而来自神性良善;而祂的思维则来自直觉真理和对它的情感,如前所述(1904, 1914节)。主的神性感知无法以任何概念,甚至无法以天使的概念来理解,所以它是无法描述的。与主的感知相比,天使的感知(在1384等,1394, 1395节中有描述)几乎没有。主的感知因是神性,故是对天上的一切事物的一种感知,因而也是对地上的一切事物的一种感知,因为秩序、联系和流注是这样:凡对天上的事物拥有感知的人,也对地上的事物拥有感知。

但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祂的神性本质合一,同时变成耶和华之后,主就超越了所谓的感知,因为祂高于存在于天上,并从那里存在于地上的秩序。耶和华就是秩序的源头,所以可以说,耶和华是秩序本身。祂独自或从自己掌管秩序,不仅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从总体上掌管,甚至还从最小细节上掌管,因为总体来自这些细节,或说最小细节构成总体。谈论一个总体,却又把细节从它那里拿走,无异于在谈论一个没有部分在里面的整体,因而无异于在谈论不包含任何东西的某种事物。因此,声称主的规定是普遍的,总体上的,而不是具体细节上的,这完全是错误的,纯粹是所谓的没有对象的空虚概念,或凭空想象。因为从总体上,而不从最小细节上规定和掌管,就是完全不规定和掌管任何东西。这是一个哲学真理;然而,说来奇怪,哲学家们自己,包括最著名的,却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这个问题,并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