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26

26.我们说过,属天

26.我们说过,属天天使拥有胜过其他人的智慧和荣耀,因为他们已经并继续立刻将神性真理融入自己的生活。事实上,他们一听闻神性真理,便意愿并践行它们,而不是将它们储存在记忆中,然后考虑它们是否真实。他们凭来自主的流注立刻就知道所听闻的真理是否真实,因为主直接流入人的意愿,但间接经由他的意愿流入他的思维。或也可说,主直接流入良善,但间接经由良善流入真理。凡属于意愿和由此而来的行为的,都被称为良善;而凡属于记忆和由此而来的思维的,都被称为真理。此外,一切真理一旦进入意愿,就会变成良善,并被植入爱;但只要停留在记忆和由此而来的思维中,就变不成良善,不会存活,也不会被归于人。因为人之为人,凭的是他的意愿和由此而来的理解力,而非其脱离意愿的理解力。

注:主流入良善,并经由良善流入真理,而不是反过来;因此,主流入意愿,并经由意愿流入理解力,而不是反过来(5482, 5649, 6027, 8685, 8701, 10153节)。人的意愿就是其生命的真正存在,是爱之良善的容器;而他的理解力则是由此而来的其生命的外在显现,是信之真理与良善的容器(3619, 5002, 9282节)。因此,意愿的生命是人的主要生命,理解力的生命由此发出(585, 590, 3619, 7342, 8885, 9282, 10076, 10109, 10110节)。凡被意愿所接受的,都会进入生命,并被归于人(3161, 9386, 9393节)。人凭他的意愿和由此而来的理解力而为人(8911, 9069, 9071, 10076, 10109, 10110节)。此外,凡正确意愿和理解的人都会受到他人的爱戴和珍视;而凡正确理解却不正确意愿的人都会遭到弃绝和鄙视(8911, 10076节)。另外,死后,人仍保持他的意愿和由此而来的理解力一直以来的样子;那时,属于理解力,但不属于意愿的事物就会消失,因为它们不在此人里面(9069, 9071, 9282, 9386, 10153节)。

属天的奥秘 #5480

5480.“哭了一场

5480.“哭了一场”表怜悯。这从“哭”的含义清楚可知,“哭”在论及此处由“约瑟”来代表的主时,是指怜悯。众所周知,哭泣是悲伤和爱的表达,因而是怜悯或同情的表达,因为怜悯就是爱在悲伤。因此,神性之爱被称为怜悯,因为人类本身陷入地狱;当人在自己里面认识到这一点时,他就会祈求怜悯。“哭”在内义上也有怜悯的意思,故在圣言中有时论及耶和华或主,如以赛亚书:
  我要为西比玛的葡萄树哀哭,与雅谢人哀哭一样。希实本、以利亚利啊,我要以眼泪浇灌你。(以赛亚书16:9)
  耶利米书:
  耶和华说,我知道摩押的忿怒是并无根据。因此,我要为摩押哀号,为全摩押呼喊;西比玛的葡萄树啊,我为你哀哭,甚于雅谢人哀哭。(耶利米书48:30-32)
  “摩押”表示那些处于属世良善,允许自己被引入歧途的人;并且一旦被引入歧途,他们就会玷污良善(参看2468节);“哀号”、“呼喊”和“哀哭”表示怜悯和悲伤的感觉。在路加福音也一样:
  临近的时候,耶稣看见那城(即耶路撒冷),就为它哭泣。(路加福音19:41)
  耶稣为之哭泣,或怜悯和悲伤的耶路撒冷不仅仅是实际的耶路撒冷城,还是教会,教会的末日;在内义上是指不再有任何仁,因而不再有任何信的时候;因此,祂哭泣是由于怜悯和悲伤。“耶路撒冷”是指教会(参看2117, 3654节)。
  

属天的奥秘 #9278

9278.“六日你要

9278.“六日你要作工”表劳碌和争战的状态,就是当人处于必须与内在事物结合的外在事物或快乐之时。这从“六日”的含义清楚可知,第七日之前的“六日”是指劳碌和争战的状态(参看737, 900, 8510, 8888, 8975节),在此其间的劳碌和争战由他们在六日内所要做的“工”来表示。六日内所作的“工”和第七日的“休息”表示在重生期间,一个人在第一个状态和第二个状态下所经历的事,以及他在重生之后所经历的事。关于一个人在重生期间的第一和第二个状态,可参看前文(9274节);关于他重生之后所经历的事(9213节)。这些事之所以发生,是为了叫外在事物能与内在事物结合起来;因为有一个外在人,它也被称为必属世人;还有一个内在人,它也被称为属灵人。外在人与世界相通,内在人与天堂相通。
  神性秩序要求,天堂当统治与人同在的世界,而不是世界统治与他同在的天堂;因为当天堂统治一个人时,就是主在统治他;而当世界统治一个人时,就是地狱在统治他。人生来就爱世界爱自己胜过天堂和主;由于这是神性秩序的对立面,所以必须通过重生翻转过来。当爱属于天堂和主的事物胜过属于世界和自我的事物时,这种翻转就实现了。这就是一个重生之人,以及一个在天堂里的人会经历两种相互交替的状态的原因,在其中一种状态下,外在事物占上风,在另一种状态下,内在事物占上风;因为通过这种状态的交替,外在事物被如此安排以至于与内在事物一致;最终从属于它们。
  当外在事物占上风时,人经历劳碌和争战;因为他沉浸在品味世界一种生命中,地狱从四面八方进入该生命,不断努力进行侵扰,甚至对与此人同在的天堂事物实施掌控;但主不断保护并解救他。这就是七天之中必须要作工的“六日”所表示的劳碌和争战的原因。然而,当内在人占上风时,因他与主同在天堂,所以这时劳碌和争战止息,他享受和平与安宁,结合也是在这种和平与安宁中进行的。这些祝福就是“第七日”所表示的。人的内层是照着天堂的形像被造的,他的外层照着世界的形像被造的;因此,人就是天堂和世界的一个缩影,按古人的称呼,就是一个小宇宙(参看6057节)。正因如此,根据神性秩序,经由天堂而来的主当统治与人同在的世界,绝不可反过来。
  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当外在事物占上风时,人所经历的劳碌和争战是何性质,即:这时他对世界是热的,对天堂是冷的,或说被世界所激动,对天堂漠不关心,除非天堂在他看来如同世界。但此时他用来看见的光如此昏暗,或说他处于如此的阴影之中,以致他只会以为:外在事物流入内在事物;因此,眼睛凭自己看见,耳朵凭自己听见;所看见或听见的东西产生思维,塑造心智的理解力部分;于是,他全凭自己就能信神爱神,因而从世界来看天堂。他无法轻易地被引离这种幻觉,除非他从外在事物被提升至内在事物,从而被提升至天堂之光。这时,他才开始发觉,属于与他同在的世界的事物,因而属于肉体及其感官的事物,通过来自天堂,也就是从主经由天堂而来的流注看见并行动,根本不是凭它们自己。由此明显可知为何感官人以为他生命的一切皆来自世界和自然界;没有地狱,也没有天堂;最终以为没有神。结果,就他自己而言,他嘲笑教会的一切事物;但关系到简单人,他完全支持教会,认为除法律之外,这也是束缚他们的一个手段。
  由此可知,外在事物占上风,同时内在事物不占上风是什么情况;当外在事物占上风时,人对属于天堂、属于主的事物感觉冷淡,漠不关心,只在昏暗的光中来看它们。由此也可知,到底谁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智慧的人,就是那些处于教会的真理和良善之人,因为他们是来自天堂的智慧的接受者;还可知到底谁是最愚蠢、最疯狂的,就是那些未处于教会的真理和良善之人,因为世界是他们知识的唯一源头。他们当中那些利用世俗知识坚决反对教会真理和良善的人比其他人更疯狂、愚蠢,无论他们多么以为自己在聪明智慧上胜过他人;他们将基于教义的真理过着一种良善生活的人称为简单人。而在天使眼里,这些人的简单却是智慧;死后,他们被主提升至天使的智慧。
  主在马太福音中也教导,情况就是这样:
  所以我用比喻来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马太福音13:13)
  约翰福音:
  我要差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祂,也不认识祂。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约翰福音14:17, 19)
  “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祂,也不认识祂”表示世人不会以内心的信仰来承认主,因为属于世界的外在事物会模糊祂。既然如此,那么还有谁会拜祂为天地之主呢(马太福音18:18)?然而,所有在天堂里的人,因而所有处于内在事物的人都视主为他们唯一的神。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