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 #269

269.天使的智慧无

269.天使的智慧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只能通过某些总体事物来说明。天使能以一句话表达人以上千句话所表达的。再者,天使的一句话包含无数不能以人类语言的话语来表达的事物。事实上,天使言语的每个细节里都有智慧的宝藏,它们都处在连续的关联中,是人类知识完全不能企及的。另外,天使无法以其语言的话语来表达的,就以语气来充满,这语气就体现了他们对事物有序排列的情感;因为如前所述(236241节),语气表达情感,正如话语表达源于情感的思维观念。这就是为何人们在天堂所听见的,被称为“不可说”。所以,天使还能用几句话完整表述整卷书里所写的细节,并赋予每句话某种能将心智提升向内在智慧的意义;因为他们的言语就其本质而言,与他们的情感一致,每句话则与他们的观念一致;他们的话语照着同时存在于思维的事物系列以无限方式发生变化。

内层天使从语气和几句话就能觉察说话者的整个生命;因为从随着话语里的观念而变化的语气,他们就能觉察他的主导爱,而他生命的每个细节可以说都被铭刻在这主导爱上。这一切清楚表明天使智慧的性质。拿天使智慧与人类智慧相比较,犹如拿无数与一相比较,或拿全身无数动力与由它们产生、在人类感官看来就像一个事物的某个动作相比较,或拿精密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一个物体的无数细节与肉眼所看到的一个模糊事物相比较。

举例说明这个主题。一位天使凭自己的智慧正在描述重生的过程,并依次提出有关它的奥秘,总计达数百之多。他以包含更深奥秘的观念充满每一个奥秘,并且自始至终都是这样做的;因为他解释了属灵人如何重新孕育,可以说被带入子宫,出生,长大,并逐渐得以完善。他说,奥秘的数量甚至可达数千,他所谈论的这些奥秘仅仅涉及外在人的重生;关于内在人的重生还有更多不计其数的奥秘。我从天使那里所听来的这些和其它类似的事清楚向我表明他们的智慧何等之大,相比之下人的无知何等之大。人几乎不知道何为重生,并且在重生的过程中,对其中的每一步都浑然无知。

注:在人里面普遍掌控或居于主导地位的爱就在他生命的每个细节中,因而在他的思维和情感的每一个细节中(4459, 5949, 6159, 6571, 7648, 8067, 8853-8858节)。人的性质取决于他的主导爱(917, 1040, 8858节),举例说明(8854, 8857节)。凡普遍掌控之物都构成人之灵的生命(7648节)。这就是他的本质意愿,本质的爱和生命的目的,因为凡人所意愿的,就是他所爱的;凡人所爱的,就是他以之为目的的(1317, 1568, 1571, 1909, 3796, 5949, 6936节)。因此,人的意愿,或他的主导爱,或生命的目的,就决定了他是哪种人(1568, 1571, 3570, 4054, 6571, 6935, 6938, 8856, 10076, 10109—10110, 10284节)。

属天的奥秘 #5077

5077.“埃及王的

5077.“埃及王的酒政”表在受心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的身体事物当中。这从“酒政”和“埃及王”的含义清楚可知:“酒政”是指受内在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的外在感觉或身体感觉,如下文所述;“埃及王”是指属世人,如下文所述(5079节)。由于接下来的几节论述的主题是酒政和膳长,而他们表示属于身体的外在感官事物,故有必要说一说这些感官事物。众所周知,外在或身体感觉有五种,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些感觉构成身体的整个生命。因为没有这些感觉,身体根本没有生命可言;因此,当丧失它们时,身体就会死亡,变成一具尸体。所以,人的实际身体部分无非是感官印象,和随之由此产生的生命接受者。感官所扮演的角色是主体性的,而身体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助性的。辅助性的东西若离开它适合服务的主体,甚至不能被称为人活在世上时所携带的身体;但辅助性的东西与它的主体在行如一体时就能被如此称呼。因此,这二者一起构成身体。
  人的一切外在感觉都与他的内在感觉直接相关,因为它们被赋予人并被置于他的身体中,以便他活在世上时服务于他的内在人,并受这内在人的感官能力或感官事物支配。因此,当人的外在感觉开始主导他的内在感觉时,他就完了。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他的内在感官能力就仅仅被视为仆人,这仆人的功能就是强化或确认凡外在感官事物带着权威所迫切需要的东西。当外在感官事物处于这种状态时,它们便陷入刚才所说的颠倒次序(5076节)。
  如前所述,人的外在感觉与他的内在感觉直接相关,一般与理解力并意愿相关。所以,有些外在感官事物受人类心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有些受意愿部分支配。有一种感官能力尤其受理解力支配,那就是视觉;还有一种感官能力受理解力支配,之后受意愿支配,那就是听觉;嗅觉,尤其味觉同时受这二者支配;而受意愿支配的能力则是触觉。大量证据表明,外在感官事物受理解力和意愿支配;还表明它们如何受支配;不过,要解释到这种程度需占用大量篇幅。然而,所涉及的某些事实可从前面各章节末尾有关这些感官的对应关系的说明得知。
  另外,要知道,被称为信之真理的一切真理皆属于理解力部分,属于爱与仁的一切良善则与意愿部分一起存在。因此,理解力的功能是相信、承认、知道并看见真理,以及良善。而意愿的功能是感受到对真理的一种情感,并热爱它;凡人从中感受到一种情感并热爱之物就是良善。不过,至于当真理进入良善时,理解力如何影响意愿,以及当它将那良善付诸实践时,意愿如何影响理解力,这些都是需要更深入探究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蒙主的神性怜悯,我们将在不同的地方进一步予以讨论。
  “酒政”之所以表示受内在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的感官,是因为用来喝的一切,或诸如此类的消费物,如酒、奶、水等,都与真理有关;真理喂养理解力,因而属于理解力。由于外在或身体感官起服务作用,故“酒政”表示那些感官或它们所感知到的东西。因为总的来说,“喝”与喂养理解力的真理有关(3069,3071,3168,3772,4017,4018节);“酒”的具体含义是源于良善的真理,或源于仁的信(1071,1798节);而“水”表示真理(680,2702,3058,3424,4976节)。由此可见“酒政”表示什么。
  

属天的奥秘 #4459

4459.“雅各的儿

4459.“雅各的儿子们就以诡诈回答示剑和他父亲哈抹”表对古人当中的教会真理与良善所怀的邪恶思想和意图。这从“示剑”和“哈抹”的代表,以及“诡诈”的含义清楚可知:“示剑”是指古人当中的真理,或也可说,源于古代神性支系的真理(参看4399, 4454节);“哈抹”是指该真理所出自的良善(4399,4431,4447,4454节);“诡诈”是指邪恶的思想和意图,事实上,就一般意义而言,“诡诈”意味着反对别人、反对他所言所行的邪恶,因为诡诈之人的思想和意图总与别人的相反,这也可从本章所描述的事件结果清楚看出来。由此明显可知,“雅各的儿子们就以诡诈回答示剑和他父亲哈抹”表示对古人当中的教会真理与良善所怀的邪恶思想和意图。
雅各的儿子或后代只能对内在人的真理与良善怀有邪恶思想和意图,因为他们对缺乏内在的外在事物感兴趣(参看4281, 4293, 4307, 4429, 4433节)。他们根本看不见内在事物的价值,因而完全藐视它们。如今这个民族仍具有这种性质,这也是所有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之人的性质。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甚至不知道对内在事物感兴趣是什么样,因为他们不知道何为内在之物。若有人当着他们的面提及内在之物,他们要么由于从教义知道它的存在而承认它(然而,这种承认可归因于他们的诡诈),要么无论嘴上还是心里都否认它的存在。因为他们无法超越外在人的感觉经验,因而不相信死后有什么生命,也不相信除了肉体上的复活外,还有任何复活的可能性。正因如此,他们被允许拥有这种复活观,否则,他们就什么观念也没有了。因为他们将整个生命都集中在身体上,殊不知,其身体生命来自其死后活着的灵之生命。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绝无可能拥有任何信仰,因为他们当中的外在事物会毁灭关于内在事物的一切思维,因而毁灭他们里面的一切信仰。
由于如今这种无知仍占据主导地位,故有必要解释一下何为对缺乏内在的外在事物感兴趣。所有缺乏良知的人都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因为内在人通过良知显示它自己。凡思考并行出真理与良善不是为了真理与良善的缘故,而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地位和利益,以及仅仅因为害怕法律和自己的生命之人都没有良知。因为如果名声、地位、利益和生命没有受到威胁,他就会毫无良心地冲向各种难以启齿的恶行。在来世,这一事实从那些活在肉身时就具有这种秉性的人身上看得很明显,所以这些人不断努力摧毁别人,因此他们在地狱中,在那里以属灵的方式被约束。
为叫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何谓对外在事物的兴趣,何谓对内在事物的兴趣;也叫他们知道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不可能对何为内在事物形成任何概念,因而不可能感受到对它们的任何情感(因为人对他没有任何概念的事物不会有任何情感),我们举个例子。在天上,最小的就是最大的,谦卑的必升为高;以及穷乏困苦的要富足有余。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无法理解这些事,因为他们认为,最小的绝无可能成为最大的,谦卑的不可能升为高,穷乏人不可能富足,困苦人也不可能有余,尽管这正是在天上的情形。他们因无法理解这些事,故也无法感受到对它们的任何情感;当出于他们所陷入的肉体和世俗事物反思它们时,他们对它们感到厌恶。他们根本不知道天上竟有这种事,并且只要唯独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也不想知道,甚至不能知道它们。然而,在天上,发自内心,也就是出于情感知道、承认并相信,他凭自己毫无能力,他所拥有的能力皆出自主的人被称为最小的。然而,他却是最大的,因为他的能力出自主。谦卑之人的情形也一样,他必升为高;对因出于情感承认并相信,他凭自己毫无能力、聪明智慧,以及良善与真理而谦卑下来的人,主所赐予他的能力、对真理的聪明理解和对良善的智慧洞察要多于其他人。富足有余的穷乏困苦之人也一样;因为被称为穷乏困苦的,是那出于内心和情感相信,他凭自己一无所有,什么也不知道,在一切事上都没有智慧,毫无能力的人。在天上,这种人是富足有余的,因为主赐给他一切财富,以致他比谁都智慧,比谁都富足,并且住在最宏伟的宫殿(1116, 1626, 1627节)和天上一切财富的宝库中。
另举一例。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完全不能理解天上的喜乐就是爱邻胜己,爱主高于一切,并且幸福就取决于这爱的质和量。因为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的人爱己胜邻;即便爱他人,也是因为他们偏向他,因此他爱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缘故,因而是在他们里面爱自己,在自己里面爱他们。像这样的人不可能知道什么叫爱人胜己,事实上既不想知道,也不愿知道。所以当被告知天堂就在于这样的爱(548节)时,他很排斥这种观念。正因如此,那些活在世上时就具有这种秉性的人无法接受天上的任何社群;一旦接近,他们便因对它的排斥而使自己一头栽入地狱。
由于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何谓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何谓对内在事物感兴趣,还由于绝大多数人以为那些对内在事物感兴趣的人对外在事物不感兴趣,反之亦然,所以我再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就拿身体的滋养和灵魂的滋养来说:只对外在快乐感兴趣的人会花费大量精力保养自己的皮肤,满足自己的胃口,喜欢奢华的生活,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吃好的喝好的。对内在事物感兴趣的人也以这些事为乐,但其主导情感是以令人愉悦的食物滋养他的身体,以便身体能够健康,所着眼的目的是健康身体里面的健康心灵。他最关心的是心灵的健康,而身体的健康只是服务心灵健康的一种手段。人若是一个属灵之人,不会就此止步,而是将心灵或灵魂的健康视为获得聪明智慧的一种手段,不是为了名声、地位或利益,而是为了死后的生命。在更内在的层面上属灵的人,视聪明智慧为一种居间目的,使他能够作为一个有用成员在主国度中进行服侍;而属天之人关注聪明智慧是为了能事奉主。对这种人来说,身体的食物是享受属灵食物的一种手段,属灵食物是享受属天食物的一种手段。它们应以这种方式来服侍,所以这些食物也是对应,并因此被称为食物。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何谓只对外在事物感兴趣,何谓对内在事物感兴趣,
本章在内在历史意义上所论述的犹太和以色列民族,除了那些小时候死去的人外,绝大部分具有上述秉性。他们因贪婪而对外在事物的兴趣比其他所有人都要大。那些仅仅为了金银而喜爱利益、好处,并将生命的全部快乐都投入到这些财物中的人就住在最外围或最低级的地方,因为他们所爱的对象纯粹是世俗事物。而那些为了某种功用而喜悦金银的人则能照着这种功用而上升到世俗事物之上。人所爱的功用本身决定了他的生命,并将他与其他人区分开来;邪恶的功用使他像地狱里的人,而良善的功用则使他像天上的人。事实上,并不是功用本身,而是功用背后的爱使他这样,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在他的爱里面。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